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教案-+学案+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鉴赏:山水胜色》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诵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人恰当地运用字词表达情感的方法。2、体会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吟咏,品味写景诗的韵致,体味诗人寄寓在自然美景中的感情。2、了解古代诗歌的平仄规律,感受格律诗的形式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通过具体的诗篇,解读古代诗歌的特点。3、学习诗人运用不同的角度,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方法,体会写景诗的层次美、意境美以及诗人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虚实结合的写作技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山水风光是诗歌永不衰竭的题材。诗人自由地漫游山川,寄傲林泉,在秀丽的山水风光中,以敏锐的感觉,体察自然的光色韵味,表现高逸冲淡的情趣,向外发现了山水的天然美,向内发现了自己的真性情。通过学习本课,培养热爱自然的兴趣;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审美和鉴赏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1、让学生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能学会怎么鉴赏写景诗。2、了解诗歌中平仄的一些基本常识。教学设想:1、此课为第一讲,要先介绍唐宋两代诗词的特点,让学生对唐宋两代诗词有所了解。2、在朗读中领悟诗作的思想情感,在点评中让学生挖掘诗歌特有的魅力。3、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能学会怎么鉴赏写景诗。教学时数: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三千年中国古典诗歌桂冠上的两颗明珠。唐诗展现了唐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人开阔爽朗的胸襟和热情豪迈的精神风貌。她那对现实生活的热切关注,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生活美和精神美的礼赞和向往,对丑陋与邪恶的蔑视和抨击,以饱满的情感和悠远的神韵,千百年来不知扣响多少读者的心弦。而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唐诗宋词中包孕着丰富的人生意蕴和情感资源,对生命、生活、亲人以及祖国、故乡的深切热爱和赤诚关怀,是极好的情感教育读本,涵咏吟诵,能使我们认识历史,开阔眼界,感悟人生,丰富情感,抚慰心灵,帮助我们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在浮华喧嚣中返归宁静和淳朴;使我们心中有“爱”——热爱生命,关爱众生。本课介绍唐诗宋词的发展概况、重要流派、诗人词人及其代表作品,重点是名家名作欣赏。二、唐诗空前繁荣1、数量之多,是空前的。2、诗人之多,是空前的。3、题材之广,是空前的。4、体派之丰,是空前的。三、宋诗是继唐诗之后又一高峰。有诗人九千馀人,二十七万余首诗。宋诗最显著的特征:“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四、宋词是宋代标志性的文体。词在历史上曾被称为“曲”“曲子”“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馀”“琴趣外篇”等。直到南宋宁宗嘉定年间,“词”这个名词才正式确定下来。五、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六、诗词的风格流派七、课内诗歌赏析(一)、赏析《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1、解题:这首诗题目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浙江流经桐庐县境一段的别称,又名桐江。广陵,即扬州,又称维州。2、作者:孟浩然(689—740),以字行,名不详,唐代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唐代著名诗人,世称孟襄阳。早年曾在家乡附近的鹿门山隐居读书。25岁至35岁期间,他曾游历东南各地。晚年,为荆州长史张九龄幕僚,不久归隐。孟浩然的一生主要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山水田园成了他诗中的主要题材。他的诗作清幽闲雅,平易自然,在白描中蕴藏着深厚的情感。与王维在诗歌的题材和风格上相近,故后世并称“王孟”。唐代山水田园诗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从初唐到盛唐,孟浩然是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诗人。3、疏通文意山暝听猿愁,(山上的天色已渐渐暗下来,森林里传来阵阵凄厉的猿叫声,非常哀愁。)沧江急夜流。(冰冷的江水急急的奔流而去。)风鸣两岸叶,(今晚留在江边的我,倾听两岸的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月照一孤舟。(天上的月光静静落下,照在我这一艘孤独冷清的小船上。)建德非吾土,(建德并不是我的家乡,只不过是我暂时寄住的地方)维扬忆旧游。(想起了我远在扬州一带的亲朋好友们)还将两行泪,(我和他们的距离是如此遥远,而我也只能将四年的泪水,)遥寄海西头。(借着江水遥遥寄向大海西头的扬州。)4、探究问题(1)孟浩然长于写景,那么作者在这首诗中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所见的景物?并体会作者所要表现的意境和所要传达的情绪。简析: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象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应该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明确:诗的前四句是写景,分别就山、水(江)、岸、舟四个方面由远及近依次展开。其描写意象密度很大。仅名词就提到山、猿、江、夜、风、岸、叶、月、舟,意象纷至沓来。(这些意象分两个角度)视角上,以“暝”“夜”“月”渲染山色晦暝、月色朦胧的氛围,衬托心情的黯淡。听角上,以“愁”“急”“鸣”分写猿声、江声、风声,反衬心情的孤独寂寞和动荡不安。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清丽挺拔),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2)诗人何以在宿桐庐江时有怎样的感受呢?明确:“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当时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维扬,扬州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shān)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自己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恐怕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这种漫游,就不免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真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从这里可以看出本诗的一大艺术特色: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将内心的孤寂清冷融入凄凉的自然景物中,诗中的意象都具有冷色调的特征,体现了诗人因愁而流下“两行泪”,而泪又是因怀念旧友和思乡引发的。(3)除了感情的表达值得我们注意以外,诗人在用笔上也有笔力轻而淡的特色。全诗读起来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给人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余即不见有这样的痕迹。特别是后半抒情,更象是脱口而出,跟朋友谈心。孟浩然写诗,“遇思入咏”,是在真正有所感时才下笔的。诗兴到时,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笔调把它表现出来。那种不过分冲动的感情,和浑然而就的淡淡诗笔,正好吻合,韵味弥长。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特色。5、总结中心思想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借助那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主题)明确:诗歌借助日暮、山深、猿啼、急流、风鸣、冷月、孤舟等意象,表达了一种凄恻的感伤之情,体现了诗人的一种孤独感。6、拓展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答:(1)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2)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意思对即可)第二课时(二)、赏析《汉江临眺》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鉴赏古典诗歌的一般方法”。※鉴赏古典诗歌的一般方法是:(师生口述)入乎其内(感性认识)出乎其外(理性思考),“入”要带上两张门票一张嘴——①了解有关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②了解有关诗人、作品、时代背景等知识;③诵读吟咏,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意蕴美;“出”要理性思考、收获四宝——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温馨提示: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要借助这个例子,掌握鉴赏我国古典诗歌的一般方法,获得鉴赏我国古典诗歌的能力。以在同学们离开老师后,仍能时时回到这诗的王国,美美地享受其中丰盈的“满汉全席”,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审美的愉悦……】今天,我们就借着这些方法来欣赏诗歌《汉江临眺》。(二)朗读诗歌:1、听朗诵,再跟读。2、自由读。3、齐诵。(三)初步感知——把握“四看”:1、看题目:汉江即汉水;临眺即登高远望,又一说为“临泛”,意指临江泛流。2、看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母亲虔诚信佛三十多年,这对他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不过他的政治诗、边塞诗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也相当精彩,他被称为“天下文宗”、“诗佛”,是唐代诗人中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他不仅是诗人,又是画家、音乐家,在书法上也有很深造诣。3、看注释(帮助理解诗意):①开元二十八年(740),王维调知南选,途经襄阳时作此诗。②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省至汉阳入长江。③三湘:湘水总称。九派:长江九条支流。江流:汉江水。④风日:风光。⑤山翁:晋代将军山简,曾守襄阳。这里借指当时襄阳的地方长官。4、看题材:这是一首山水诗。山水诗表现的一般是隐逸思想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它通常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虚实结合、寓动于静的手法。5、请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这是一首__诗,作者运用了__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__的感情,塑造了一个__的形象。(四)合作探究——品味诗歌:从意象入手,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这首《汉江临眺》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诗人泛舟汉江,以淡雅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笔法飘逸,错落有致,优美素雅,意境壮阔,就像一幅山水画,给人以美的享受。1、试找出诗中意象。明确:楚塞、三湘、荆门、江、山色、郡邑、波澜、远空、襄阳、山翁。2、诗人是怎样来描绘这些意象的?请把这些意象组成一幅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明确: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面看到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4、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析:“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明确: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5、你最欣赏诗中哪些句子?说说你的理由。明确:(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2)“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