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的流派及理论:女性主义的主要流派包括: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此外,女性主义的理论还包括文化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总的来看,20世纪60年代以激进女性主义为主;70年代以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为主;80年代全面保守回潮;90年代是各流派的综合。90年代,性别概念出现危机,出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第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是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发展而来的。主要是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观念的影响。它认为,社会剥夺了女性的平等权利这一点是不能容忍的。女性无论是作为一个群体还是一个个人,都应当享有与男性相等的权利。它主张将过去大多仅仅与男性连在一起的与个人自由和社会平等有关的价值扩大到女性中间。首先,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早期的代表思想是提倡理性,向传统的权威提出质疑,这一理论依据人们具有同等的理性潜能这一假设,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在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中,平等主要被解释为机会均等。其次,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十分看重公正和机会均等,认为女性的地位受到习俗法的局限,限制了女性对社会的参与。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个人和群体缺乏公平竞争机会与受教育的机会。解决途径是通过教育和经济制度的改善,争取到平等机会。最后,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反对关于女性的传统哲学思想,即女性与男性相比在理性上是低劣的。它认为,是教育方面的机会不均等造成了两性之间在理性上的差异,在未来,虽然两性在生理上的差异会依然存在,但是性别心理的差异将会因男女之间教育机会的均等而消失。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反对强调性别的差异,而非常强调男女两性的相似性。对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的批评主要体现在: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不承认非性别形式的其他种类的压迫,尤其不承认阶级压迫的存在。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未能在工作和政治领域争得两性平等,甚至在法律方面的平等也没有完全争得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两性平等要求忽略了性别社会角色的差异,忽略了两性的生理区别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人性观视个人基本上是理性的、独立的、竞争的和自治的存在,忽视了人类社会的抚育、合作和相互支持的性质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仍旧以男性的规范为标准,要求女人变得和男人一样,忽略了女性品质所特有的价值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理性观念仍然是男性观念,所谓客观性和普遍性只是有限的男性实践的结果第二、激进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它来自新左派,又脱离了新左派。左派的运动和斗争并不能满足女性主义者对女性平等的要求激进女性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建树是男权制理论。激进女性主义坚持认为,自己独立创造了男权制理论,并宣称自己一派的理论,完全没有男权制的痕迹。激进女性主义非常强调自己的理论是关于女性的理论,是由女性创造的理论,又是为了女性而创造的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有:把对女性的压迫视为统治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其目的在于理解和结束这一统治。在所有的概念中,男权制是关键概念;女性作为一个群体同男性利益相对立,这一利益使女性在姐妹情谊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超越了阶级和种族的界线,所有的女性都应当为女性的解放而共同斗争。男权的统治不仅限于政治和有报酬的工作这类公众领域,而且存在于私人生活领域,例如家庭和性这两者都是男权制统治的工具。激进女性主义主张个人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即使是女性最私人最隐秘的经验,也是由拥有特权地位的男性原则的制度和结构造就的。激进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是一个阶级,男性是另一个阶级女性是被压迫阶级,并称现行的社会体制是性阶级体制男女不平等是由性别所造成的,消除不平等的方式就是要破坏性别角色的分工。对激进女性主义的主要批评有:它没有能够解释生理性别是如何变成社会性别的。如果将男性压迫女性的原因归结为生理上有问题,是生理原因使他们变得残忍,那么就很难认为这种压迫关系是能够改变的。此外,激进女性主义被批评为具有种族中心主义的缺点。第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论,其基本论点是:物质生活塑造人的意识。经济制度决定上层建筑。它强调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阶级压迫,看重物质和经济力量。关注男女不平等的经济原因和资本主义问题。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必须改变整个社会结构,真正的性别平等才有可能。认为,女性问题在工人运动、社会民主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运动中将得到根本的解决。女性解放最主要的途径是进入社会主义劳动市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四种结构¡ª生产、生殖、性和儿童教化¡ª在家庭中结合在一起,是女性受压迫的物质基础。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并将男权制得心理加以转变,才能使女性得到真正的解放。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最关注的问题有:女性参加社会劳动的问题;家务劳动不被当作工作的问题;女性的劳动报酬低于男性的问题。对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批评意见是:它将男性的主要领域定义为生产,而将女性的主要领域定义为生殖是错误的。实际情况是,男女全都参与了生产¡°物¡±与生产¡°人¡±的过程。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就把女性的位置固定在私领域之中,而把公领域仅仅限定为男性的领域。这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中对女性也很不利。第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性别盲点和早期激进女性主义的阶级盲点,将马克思主义与激进女性主义结合起来。它的两个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的消除阶级压迫和激进女性主义的消灭性别压迫除了关注阶级压迫和种族压迫外,还关注男权制,主张消灭私有制以改变种族、阶级和性别关系,关注家庭,改变性别的劳动分工,要求男性分担家务。其在分析男权制时,刻意模仿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分析方法,只是以女性的生殖概念代替马克思主义分析中的生产概念;用性别阶级代替社会阶级;用对女性身体的所有权代替控制权;目标是消灭男性的阶级特权和性别特权。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相比,经济决定论的因素较少,虽然他不否认女性解放同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一致的。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所坚持的阶级压迫是最基本的压迫形式不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认为男权的压迫同阶级压迫一样重要,二者都是最基本的压迫形式。西方女性主义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看法是,它过于强调女性解决与无产阶级解放的一致性,忽略了女性的特殊要求和利益。第五、后现代女性主义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理论在法国首先兴起,1968年这一思潮出现在女性主义之中。该理论挑战关于解放和理性的宏大叙事,否定所有的宏大理论体系。应当对我们的社会合法性所建立的法则和原理作重新的审视。认为所有其他女性主义理论都是以偏概全,没有一个单一的女性主义理论;反对二元,提倡多元的模式。反本质主义的社会建构,反对性别两分和性别不平衡;而且反对性别概念本身,反对性别天生的、不可改变的思想。该理论中关于话语及权力的理论,即福柯的理论。认为后现代女性主义反对其他女性主义在性问题上的观点,认为他们都没有摆脱权力的压制模式,都把权力视为由某种机制和群体所占有的一种东西。其抱负之一就是要发明女性的话语关于身体与性的思想。关注主体、身体、话语和权力,关注文化塑造身体和主体的力量多元论与相对论的思想及其最终导致的个人主义政治对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批评主要有:非政治或后政治的倾向。在女性刚刚成为她自身权利的主体之时,后现代主义就剥夺了女性在普遍人性中的权利现实运动与政治斗争。反对派认为,如果取消了¡°女性¡±这一概念,女性如何能够组织起来发展新的正面身份?如果根本没有¡°女性本职¡±,就更不会有把女性团结在一起的姐妹情谊这种精神了。质疑宏大叙事会减少知识的可能性指向其认识论、多元主义、相对主义,最终导致个人主义政治:后现代主义抛弃性别、种族、阶级等概念第六、文化女性主义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女性主义中出现目标是创造一种独立的女性文化,赞美女性气质,限定男性统治文化的价值主张重新评估女性的重要性,认定女性价值高于男性价值,如果社会建立在女性价值之上,社会会变得更加¡°富于生产力、和平和正义¡±主张重新评估传统女性的技术和观点,超越男性的思维模式,重新评估女性对文化的贡献。该理论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她们主张消除和较少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异,以便消除性别歧视;第二阶段,谴责男性的生理特征,主张排斥和脱离男性;第三阶段,转而赞美女性的心理特征,主张女性的生理优越和道德优越。--女性是优越的第七、生态女性主义该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90年代得到重要发展女性主义的生态学和生态学的女性主义两种提法试图寻求一种不与自然分离的文化,批判男性中心的指示框架,目标是建立一个遵循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原则的乌托邦。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信念包括:1)女性更接近于自然,而男性伦理的基调是对自然的仇视2)地球上的生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网,并无上下高低的等级之分3)一个健康的平衡的生态体系,其中包括人与非人在内,都应保持多样化状态4)物种的幸存使我们看到,重新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必要性。此外,女性主义理论还有第三世界女性主义和黑人女性主义,同性恋女性主义等。各流派的差别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研究框架是理性与感情的问题;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关注点是公众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问题,关注资本主义阶级社会所造成的男女不平等,关注女性的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问题;激进女性主义的关注点是自然与文化的问题,关注对女性的暴力、兴、生育等问题;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关注主体与客体的问题等。对女权主义理论的评论第一,女权主义理论具有多元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以至于缺乏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共识,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存在不同见解。第二,女权主义理论以大量的笔墨对传统男权主流学术思想进行批判,但缺少与主流学术的对话。第三,女权主义理论和妇女运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女权主义理论建立在强大的妇女解放运动基础上的,因此对理论抱有相当的警惕;另一方面,妇女运动与女权主义理论相互分离。第四,女权主义理论的传承发生变化,特别是西方年轻一代的女性甚至怀疑妇女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第五,女权主义理论面临现代性的挑战。如妇女解放运动是否是现代化、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