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筑空间行为研究·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图书馆区位南林图书馆梁希广场问卷调查一、基本资料1、您的性别是()A.男B.女2、您所在的年级是()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E.硕士研究生3、您是否为独生子女()A.是B.不是4、您在家是否有自己独立的房间()A.有B.没有二、关于学习(1、很不符合2、不符合3、中性或不确定4、符合5、很符合)7、你会觉得图书馆里座位间距太小很不符合⊙1⊙2⊙3⊙4⊙5很符合8、图书馆某个教室很多人自习时你会觉得很拥挤很不舒服很不符合⊙1⊙2⊙3⊙4⊙5很符合9、在图书馆自习,你会选择隔位没人的就座很不符合⊙1⊙2⊙3⊙4⊙5很符合10、在空荡的图书馆某个教室自习,相比较于大家集中坐,你更希望分散开来自习很不符合⊙1⊙2⊙3⊙4⊙5很符合11、你会感觉和旁边人坐的很近不舒服很不符合⊙1⊙2⊙3⊙4⊙5很符合12、自习时别人碰到你的椅子你会很不愉快很不符合⊙1⊙2⊙3⊙4⊙5很符合13、您偏好于坐在一排位置的两边而不是中间很不符合⊙1⊙2⊙3⊙4⊙5很符合14、您尽量避免和左右的人肢体触碰很不符合⊙1⊙2⊙3⊙4⊙5很符合15、图书馆自习的某张桌子的一角有人,你会选择和他相对的角坐下而不是坐对面或旁边很不符合⊙1⊙2⊙3⊙4⊙5很符合16、您在找座位时尽量避免与情侣挨着坐很不符合⊙1⊙2⊙3⊙4⊙5很符合17、您在学习时,别人长时间注视你的书本你会很不舒服很不符合⊙1⊙2⊙3⊙4⊙5很符合18、相比较站在书架旁翻阅书籍,你更喜欢把书拿到书桌上翻阅很不符合⊙1⊙2⊙3⊙4⊙5很符合19、你对于图书馆设置的都是面对面仔细的桌子很别扭很不符合⊙1⊙2⊙3⊙4⊙5很符合三、关于图书馆的电梯20、你觉得在电梯里和同性最舒适的距离是A.0—0.2mB.0.2—0.4mC.0.4---0.6mD.0.6m以上21、与异性是A.0—0.2mB.0.2—0.4mC.0.4---0.6mD.0.6m以上22、假设您与很多人一起等电梯,而你站在最前面,那你进入电梯后会选择站在那里A.站在电梯门前,方便第一个出去B.站在控制板前面,帮助大家选择楼层C.背靠电梯前面,但不站在角落里D.直接走到角落里,避免肢体接触23、电梯里有很多人的时候你是否会感到不自在A.是B.不是C.没有特别的感觉24、很多人在电梯里,您一般会做什么(多选题)A.双手抱臂靠墙B.眼睛盯着楼层的只是数字,身体基本不动C.把书或书包放在胸前,以增加与别人的距离D.戴上耳机听音乐E.看手机F.与朋友交谈G.大声喧哗调查男女比例男女调查对象所在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硕士研究生独生子女比例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调查的基本资料发出问卷100份,有效回收83份,回收率83%面对面自习的感觉别扭有点别扭无所谓不别扭对图书馆座位的集散意见集中坐不在意分散坐图书馆生活图书馆是大家学习的好去处,也比较能体现出大家对于彼此何种感受的总焦点。总结三点调查结果:同学对座位的集散程度和保护自己的隐私问题上敏感度参半。对自习座位的选择偏好两边中间随意翻阅书籍地点在书架上翻阅在座位上翻阅随意,就近翻阅在电梯里人多时的感觉自在随意不自在图书馆外部环境个人空间调查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彼此间的距离、言语、表情、身姿等各种线索起着微妙的调节作用。无论陌生人之间、熟人之间还是群体成员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和采用恰当的交往方式十分重要。接近或热情过了头会把别人吓跑,过分冷漠也令别人难以接受。日本的环境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心理的空间”。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空间”的概念。个人空间的度量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个人空间像一个围绕着人体的看不见的气泡,腰以上部分为圆柱形,自腰以下逐渐变细,呈圆锥形(见右图)。这一气泡跟随人体的移动而移动,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胀缩,是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他人对这一空间的侵犯与干扰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和不安。可以说,这是在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即身体缓冲区(bodybufferzone)。这种空间范围并没有固定的地理位置,而是随个体移动和情境的不同而变化。个人空间距离霍尔通过对中等阶层白人的长期观察,认为在美国人的人际交往中通常发生在下列四种距离的情况下,这便是大家所熟知的:亲密距离(intimatedistance)、个人距离(personaldistance)、社交距离(socialdistance)和公众距离(publicdistance)1966年,人类学家霍尔出版了《隐藏的向度》(HiddenDimension)在书中提出了距离学,认为距离学是对人类空间行为的科学研究,人们的情绪、情感与使用距离密切相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通过人们交往时的距离来判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霍尔通过对中等阶层白人的长期观察,认为在美国人的人际交往中通常发生在下列四种距离的情况下,这便是大家所熟知的:亲密距离(0~0.45m)、个人距离(0.45~1.20m)、社交距离(1.20~3.60m)和公众距离(3.60~7.50m甚至更大)。而在实际观察中我们发现,宿舍区周边环境里的人际交往距离界限是比一般情况下小的。亲密距离在0~0.5m左右,个人距离在0.5~1.0m左右,社交距离在1.0~2.0m左右,不存在公众距离。个人空间小结从个人空间的定义中不难发现,个人空间可作为一种缓冲地带或缓冲物,使人们能摆脱他人的过分亲密的行为和过多的刺激,从而保护自己,维持“独处”,同时,个人空间有助于人们之间的有效沟通。个人空间起着自我保护作用,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圈,以避免过多的刺激,私密性不足,或身体受到他人攻击。任何个体只要侵入他人的个人空间,便会引起对方的强烈反应,这是由个人空间的重要功能所决定的。图书馆空间私密性调查私密性是建筑最基本的特性之一,适当的私密性对于保证居民身心健康、规范行为伦理和居住的舒适性是十分必要的。当然私密性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既强调个人隐私封闭性,又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开放性。私密性与公共性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室外空间而言我们较多强调了它的公共性,但片面强调公共性,容易忽视人对私密性的需求,进而导致个人空间的丧失。总的来说,图书馆的私密性比较差,某些时候,纯粹的阅览室的书架间隙也可能成为私密处。行政办公室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私密性最好的空间。学生工作处设在人迹罕至的五楼,并设置专门教室,私密性好。机房电脑之间有隔板,保护学生上网的隐私性。空间私密性小结公共空间私密性研究的矛盾性使我们很难对公共空间的人流做强硬的分流,因为空间本身的性质就是公共性的,公共空间就像黑川纪章的“利休灰”空间,是一个不定性的空间形态,一个兼有多种功能的“中介空间,多元的因素在公共空间中共生,并有着不确定性。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公共空间完成人群的重组和分流;另一方面,这个重组和分流的过程又不能影响公共空间的交通流畅。•梁希广场的用地性质为绿地,以给在校学生与老师提供一个休息、调养身心的环境为目的。图书馆外部环境调研报告•时间:2013.11.15•地点:梁希广场•天气:9℃~19℃•白天:和风4—5级•夜间:多云3—4级•调研时间:9:00~~10:30•13:00~~17:00•温度:9℃~~11℃人流量分析梁希广场车流量分析(上午)00.511.522.533.59:15~9:169:24~9:259:33~9:349:43~9:449:52~9:539:59~10:0010:15~10:1610:26~10:27时间车流量经过自行车流量经过摩托车流量经过小轿车流量人流量分析梁希广场人流量分析(下午)05010015020025013:00-13:0513:10-13:1513:20-13:2513:30-13:3513:40-13:4513:50-13:55时间人流量经过人流量逗留人流量•总结:在上午这段时间9:35~9:43的时候人流量比较多,在9:41左右人流量最为密集,为50~70人/min。因为这段时间正是上下课的高峰期。但几乎没有人在梁希广场逗留,只有在9:54~10:18这段时间有班级在梁希广场从事植物的辨认与分析。梁希广场人流量05101520253013:00~13:0513:05~13:1013:10~13:1513:15~13:2013:20~13:2513:25~13:3013:30~13:3513:35~13:4013:40~13:4513:45~13:5013:50~13:5513:55~14:00时间人流量人流量人流去向分析图人流去向分析图人数(人)36%31%15%5%13%教学楼食堂宿舍楼图书馆其他总结通过对梁希广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用地性质,交通状况,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该广场,也了解到图书馆外部环境交流情况。通过对人流量的分析,我们大概能清楚广场的使用率有多大。广场上栽种的植物比较多,周围又是图书馆,这能给在图书馆看书的同学一定程度上缓解眼疲劳,同时又像是周围都是硬质材料中添加了一些软化剂,使图书馆周围的环境显得不那么生硬。交通方面,广场的位置设置的很好,周围交通很方便,四条路交错,很方便行人车辆的通行。总之,广场的设计符合设计规范,绿化环境的同时也能满足师生的使用功能。广场作为图书馆外部的润滑剂,增强了图书馆使用的活力。有关领域性的总结领域性行为是动物的固有行为,很多动物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领域,那里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准许其它动物入内。拥有自己的领域可以使动物保证有丰富的食物来源,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迅速躲藏,方便繁衍等。人类的领域性行为有一部分是源于先天。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人类的社会性也日益突出,逐渐掩盖了人类的生物性,人类的领域性行为也就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的领域对个人或群体生活的私密性、重要性,以及使用时间长短具有不同的影响,阿尔托曼据此将领域分为主要领域、次要领域和公共领域。现在的领域即使个人间的差别,文化上的差别会带来多种变化,但有些研究人员仍坚持建筑设计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并非直接的、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种多因素,综合的、系统的相互关系。人类的生物性决定了人类的领域性行为具有先天性,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的领域性行为具有后天性。建筑,生活领域的设计最基本的是要让人感到舒适,自在,因此在设计中确保使用者的领域性不受打扰成为设计的基本点所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