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农民工的社会流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农民工的社会流动摘要:近几十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各方面的体制变化让一个叫农民工的社会阶层产生。在城乡发展出现崭新面貌的今天,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呈现出了其自身的很多特点,他们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极大地贡献,同时也存在较多缺陷,农民工问题关系重大,政府和社会应该尽力找到妥善的办法,个人也应该积极关注这样的一个群体,大家共同为建设繁荣的社会而努力。关键词:农民工;社会流动;特点;原因;问题正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阶级阶层关系也有了很大调整。以两大阶级为基本单元的二元社会结构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城乡二元板块逐步瓦解。特别是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走出农村,进入城市打工。于是,在中国这个特殊的时期,出现了一批特殊的人,他们就是“农民工”。农民工这个词是以社会主体和一种客观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的一个特殊阶层的描述。也是按照以职业和收入为主、教育和声望等其它的社会分层标准为辅的方法对其的社会分层归类。他们由农民转变为在城镇务工者,离开土地和从小生活的家乡,为了生存,为了家庭不停地劳作;做着最辛苦的工作,领着最低的薪金,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不被社会人所尊重,这就是农民工的共同特征。近年来,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那么,这样的一群队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又该思考些什么呢?一、农民工社会流动的概念社会流动表示主体在社会分层的结构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动,农民工的社会流动也就是他们的身份从农民向非农业人员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的改变,而不仅仅是在一个阶层内职业或者活动空间的变化。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地域上从农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较发达地区的流动,“孔雀东南飞”就是这一内容含义的典型表现;二是在职业上从农业向工商服务等非农产业的流动,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于是他们便向工业和第三产业即非农产业流动;三是在阶层上从低收入农业劳动者阶层向其他较高的职业阶层流动,众所周知,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种植庄稼的收入是很低的,现在,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为农民提供更高的收入。农民工流动的内容决定了它的相关性质,我们按照社会学的定义与评判标准,这一社会流动现象具有水平流动与垂直流动,结构性流动与非结构性流动的多重含义。首先,农民的身份转变之后,他们的社会地位仍然没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很多的障碍阻挡他们得到身份认同,比如户籍制度,这就决定了其水平流动的性质。其次,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再离开土地之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各方面的资源,使自己的人生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虽然是农民工的身份,但过着很不错的生活,这就是其垂直流动性质,当然,这只是少部分人的情况,所以,水平流动才是其主要的性质。再次,由于这种大型的流动主要源于中国近几十年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所以结构性流动是其一个重要的性质。最后,农民决定走出农村最终还得依靠他们自己的决定,必须综合自身的不同因素是一个不得不有的过程,因此,这其中也有非结构流动的性质。中国的农民工流动规模很大,同时也伴随着人口流动和人才流动,尤其是人口的流动,因为农村在中国人口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工业几乎都在城市发展,所以,必然伴随着人口的大量转移,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都得以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发挥自己的优势,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了不错的发展,因此,其中也包含了人才的流动。二、农民工社会流动的特点农民工是个特殊的群体,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它呈现出了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三点。第一,农民工向上流动的困难性。由于城乡统一平等就业制度和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农民工也不能完全进入城市。非正规性就业限制农民工进城。所谓非正规就业是指没有取得正式的就业身份、地位很不稳定的就业,传统上被称为“临时工”。农民工的职业流动并不包含地位的积累,以前积累的职业资本无法成为晋升的基础。因而,农民工进入正规部门取得稳定工作的进程十分缓慢;二是歧视性就业环境不利于农民工进城。各地方政府出于保护本地居民就业和地方利益的动机,针对农民工制定了严格的带有明显歧视性的管理政策和就业政策。这既加大了农民工就业和流动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又使农民工面临更大的就业困难和失业风险;就业信息缺乏,阻碍农民工进城。农民工普遍认为找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没有就业信息和没有人帮助。第二,流动规模之大。据统计,中国的农民工人数已达到两亿,占了中国总人口的近百分之二十,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封建社会时,商业很少得到统治者的支持,因此农业人口所占比列较大。另外,近几十年中国的工业飞速发展,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加大,两方面的因素促使了农民工的大量形成,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农民在进城打工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之后,会回家把自己的亲人接到自己打工的地方,孩子也在那儿上学,这就是中国农民工规模之大的一个表现,越来越多的人这么做,就使得他们的队伍不断的扩大,甚至于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能出去就一定要出去,决不待在土地上”的状况。第三,第二代农民工的尴尬。第二代农民工大多是第一代农民工的子女,与他们父辈相比,新一代农民工少了与农村的血脉联系以及对农村作为自己归宿的认同,多了对融入城市的渴求和能力,这同时也令这一代人的境遇更加尴尬:退回农村,他们做不了合格的农民;融入城市,他们很难逾越横亘在面前的制度、文化之墙。他们普遍有着较高的学历,但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他们仍然难以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阻碍他们发展得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他们的农民工身份,但是,他们又不是向他们的父辈们一样,从小在土地的陪伴下长大,因此他们不能吃苦耐劳,而是希望有一个公平的环境,可以让他们发挥自己所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一境遇让他们非常难堪,目前,这一新生的群体也在不断扩大,社会对此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政府也在积极寻求合理的方法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第二代农民工的问题极大的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如果处理不好,将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三、影响农民工流动的因素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强调,经济是一切关系的基础。在中国的现实也是如此,农民工社会流动的根源在于经济,开放后的中国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解体,取而代之的是市场经济的体制,这一体制充分激发了社会上各种力量的潜力,并且使得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充分被利用,它所带来的交通和大众传播的扩大,大大降低了社会流动的障碍与控制。为流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最根本的在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就业的机会,使得人们可以离开土地而生存,工业产生的巨大价值也吸引着大们投入这一行业。当然,只有这样是不够的,人民要离开土地,还得依靠社会政策的支持,在前几十年的中国,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就算提供再多机会,如果没有政治制度的支持,一切也只是“空中楼阁”而已,所以近年来在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很多其他社会制度方面的改革,为农民工进城带来了万事俱备之后的“东风”。从此,在中国这块土壤上,进城之风吹遍大江南北,农民工之势就此造成。总之,经济和政策是影响我国农民工产生和发展的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其中,经济是根本,政策是保障,二者缺一不可。四、农民工社会流动的意义在中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如此数量庞大的流动,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它有着怎样深刻的社会意义?在我看来,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包含了一下几个方面的意义。其一,这一现象标志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进步,尤其是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正大踏步地走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同时第三产业方面也在积极地进步,这显示了我们已经成功的实现了社会转型,解除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禁锢,这是经济活力和繁荣的表现,有了工商业的发展,才会吸引人口向一个地方迁移。其二,促进劳动力资源等其他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机械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进城务工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也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以支持城市的发展,这样可以保持经济的活力与持续发展,为其提供持续不断地动力。其三,活跃阶层流动,加强各阶层之间的交流,有利于进步思想、先进事物的传播和社会的整体水平提高,最农民自身来说,走出农村,能够开阔他们的事业,增长自己的知识,得到更多的机会利用社会资源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对于社会其它人士来说,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当前的社会动态和形势现状,更深刻的明白自己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其四,农民工激励了社会整体向上的意识。农民工进城,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这不仅会在农民工内部促使人们尽可能的充实自己使自己能够更好的适应变化的市场,同时也加重了非农民工人员的竞争意识,他们的工作机会部分被挤占,因此,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当然了,所有的意义一定不止以上所述,但我相信,这是其意义所包含的最具价值的内容。五、农民工社会流动面临的问题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农民工社会流动这一社会现象也不例外,我们在看到它所带来的积极意义时,也应该看到它本身所面临的问题。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问题,老人妇女儿童只能留在农村,它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有很多,社会已经对此引起了高度关注并采取了一定措施,在这里,我不在给予过多的陈述。其次,农民本身的身份问题,他们进城后,并不完全被城市所认可,而是以一种“半城市人”的身份生活着,各方面的障碍使得他们的前行困难重重,更值得一提的是上文已经写到过的第二代农民工,他们的尴尬境遇值得人们深思,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必须得以很好的解决,不然势必会严重影响社会的整体进步。最后,农民工素质问题以及它衍生的城市化问题,我们不能否认,农民受教育水平有限,文化程度不高,但现实社会越来越趋向于要求高素质的人才,这是一个很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也是城市化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部分地方出现的城市畸形发展的状况和此有很大关联,当然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还是要积极努力,尽量把不利的影响减到最低,为社会的和谐进步作出贡献。总之,农民工的社会流动既体现了社会进步这一积极的一面,它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并且早已在现实中显现出来,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不过总的说来,它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我们应该作出不懈努力,寻求好的对策,保障农民工权益,让社会更加和谐,让中国更加强大!参考文献:1、李芹。社会学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2、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4)3、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55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