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学生在班主任中作中有一条原则,那就是师爱性原则,这是根据班主任工作具有情感性特点提出来的。这个原则主要指班主任在其工作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对学生富有热爱的情感。即通过班主任真挚的爱心去感染、感动、感化教育对象,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师德的重要表现,更是班主任的基本素质。班主任热爱学生必然得到学生爱的反馈,这就有利于在班级中形成尊师爱生的风气。而师生这种爱的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将班主任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行动,特别是尊师之情的迁移,能成为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因素。对于接手的每一个班,我都满怀着爱。我喜欢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努力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处事公正,绝不偏爱谁。正因为此,我班的学生知道老师爱他们,他们也就爱老师,对教师都很尊敬,都很喜欢他们的老师,对老师提出的要求都很乐意地去做。实践证明,班主任热爱学生往往成为学生行动的动机,他们为了争得这个爱而努力上进,将班主任提出的要求和学校的各项规定化为他们的行动。同时,班主任热爱学生还会使学生感受到这是学校、社会对他们的信任。他们不仅会为此受到鼓舞、感到温暖,而且会对前途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相反,班主任厌恶和责难学生,往往会使他们感到这是社会对他们的排斥、否定,因而容易产生自暴自弃、不思上进的病态心理,甚至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而拒绝接受班主任的教育。这就说明,班主任的爱心,作为一种感情力量,能够转化为推动学生前进的心理动力。班主任只有将这种爱渗透到具体的、细微的教育工作中,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其次,班主任的爱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尤其是对那些因为暂时处于后进而被歧视的学生,更需要班主任的爱,这种师爱之情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而有了情感因素的参与,就易于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我曾教过的学生刘波是最好动、最调皮的一个男孩,有骂脏话、打人的坏毛病,但集体荣誉感强,有时也爱帮助人,对于他,我关心得更多一些。当得知他父母离异时,我对他更多了一份关照,课堂上特别留意他,学习上严格要求他,还利用节假日要他到家里玩耍,使他多一点快乐,多一点温暖。慢慢地他在班上的表现有所好转,同学告他状的也少了。我还利用他爱打乒乓球这一特点,与他接近,并适时教育他要把时间安排好,不要因打乒乓球而误了学习。对于我的劝告,他很乐意接受,他曾在日记中写道:老师对我这么好,我不应该再犯错了。又如,我去年所任班级的仲浩同学,精力过于旺盛。课堂上坐不住,爱惹是生非,影响其他同学,言行举止不分时间、场合。课间常因自控力差而与同学发生摩擦。该生还经常买来各种玩具在课堂上玩,甚至还趁别人不注意,扯别人校徽,这一切不仅影响该生自己学习,而且还把班级搅得鸡犬不宁。怎么办呢?于是我找来了他的父母,了解一些情况后令我惊讶的是,他父母告诉我:“老师,孩子不乖,你打好了,他就是这样,我们没有办法,只能打。”看着他们,我想不仅要把孩子约束不了自己的毛病改掉,还要改掉他父母的这种错误想法。其实这个孩子一点也不笨,脑子还挺聪明,就是管不了自己,我作为班主任,没有讨厌,歧视这个学生,没有简单地认为是思想和品德问题,粗暴地训斥、打骂、处罚,而是多关心、多理解,使其感到温暖而有触动。我采取了“三多三少”的做法:集体场合多表扬少批评;家长面前多谈进步少告状;个别教育多鼓励少训斥。做到“细微之处投真情,撒向学生都是爱”。这样一来,他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增长了自信,同时又感觉到老师是爱他的,是真心帮助他的,他应该争气,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毛病改了不少。对于他的父母,我经常与他们沟通,并与他们交流一些家教的知识,还借一些怎样教育孩子的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给他们看,让他们懂得了教育孩子靠的是智慧,是爱,而不是简单的打骂。爱能使冰雪融化,爱能使种子发芽,作为班主任,让我们对学生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关怀,使他们沐浴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