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调皮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现在很多家长、老师甚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教材和教育方法,培养好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目的。然而,孩子终归是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树苗,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培育就很容易东歪西倒、难以成材,特别是一些调皮的孩子更需要得到关注。但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不能把孩子调教成大人想象的“乖”孩子。对孩子调皮还是要以赏识为主,再调皮的孩子也有闪光点。把孩子调皮调教成“乖”孩子,也未必是教育的成功。现在一些大人以自己的眼光要求孩子,用他们对“乖”的解释来衡量孩子,结果孩子不该成熟的早熟了,不该老练的世故了,一开口就是“大人腔”。其实这种“乖”是以牺牲孩子的天性为代价的,是以大人意志决定孩子的粗鲁行为。事实上,当孩子成为所谓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时,他们的童趣也就被“剥夺”了。教育孩子是没有模式的,不然所有孩子就一个性格了。千万不要试图去控制孩子的个性,而是应该让他充分发挥他的个性,孩子才更有创造力。孩子调皮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调皮本身并不是错,关键是要告诉孩子错在什么地方,对症下药。一.成因要转化调皮孩子,首先要寻找形成问题孩子的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对其作一个细致分析。(一)社会因素社会诚信严重缺失!各种媒体的夸张渲染、错误引导,孩子成长的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和染污,一些学生自我免疫力差,做了腐朽思想的俘虏,追求享受,吃喝玩乐,丧失学习的动力和热情,热衷于在社会游荡、混日子(二)学校因素1、部分教师教学质量偏低,教学枯燥无味,课堂气氛不活跃,死气沉沉,令孩子畏而远之。不喜欢该位教师的课,对教师的教法存有逆反心理,因此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以此来满足破坏欲望和产生快感。片面追求分数,对孩子要求过高、过急、过严,忽视孩子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用成人的心理去设想孩子的心理,使孩子的才能受到压抑,无用武之地。2、忽视孩子的思想工作,有些教师自我中心倾向严重,不关心孩子,不尊重孩子,不了解孩子,强调权力与惩罚,对孩子强制命令,简单粗暴,动辄训斥,变相体罚和体罚。(三)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成长经验是需要家长言传身教的,错误的家教态度与方式方法。有的溺爱娇惯,重养轻教,有的重智轻德,忽视身心健康;有的宽严失度,方法不当或专制粗暴,或忽视放纵,有的缺乏一致态度,要求不一,孩子无所适从或形成两面习气。家庭结构不良对孩子也有深远的影响,主要包括:①家庭自然结构破坏。据一项调查发现,54.7%的犯罪少年是因为缺父或母、父母离异而造成品德不良;②家庭关系结构破坏。家庭成员存在着生物、社会、心理三层关系,其中一层关系的损害往往造成其他关系的裂痕,造成整个关系结构的变态。家庭关系的破裂或交淡,对子女产生不良影响。据一项对210名少年犯的调查表明,家庭关系破裂,向外找“友谊”、“温暖”而犯罪的占41%;③家庭意识结构不良。孩子耳闻目睹家庭成员的错误思想、不良恶习,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有些儿童由于无知,把家中的东西弄坏,有的甚至在好奇心的支配下严重损坏家中的物品及周围环境。儿童这种行为的形成,与父母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当孩子初次犯了这种行为,父母能够说理批评,正确劝阻,则儿童的破坏行为就可以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如果父母有意或无意地忽略,甚至赞赏这种行为,便会助长儿童的破坏行为,以致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有些家庭虽是完整家庭,但父母与孩子分居,将孩子寄养在亲戚家中,或虽住在一起,但父母因忙碌每天早出晚归,与孩子很少见面、交谈,或者虽在一起,。产生问题。总之,家庭教育功能不全、缺乏或丧失,是孩子产生过错行为和道德不良行为的重要原因。(四)个人因素1、其思想根源于盲目的个人英雄主义简单地说,是想以出风头、捣乱纪律来哗众取宠,显示自己,以为这是所谓的“英雄豪杰”。借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扩大在他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这种心理有时在异性同学面前会表现得更为强烈。2、其行为属于非控制行为或无意识行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管不住自己”,这类孩子总是在造成后果之后才意识到其错误,追悔莫及,并努力保证决不再犯。然而,一旦再遇到适宜的时机和场所,他们就会忽略环境的客观性对其的制约作用,当他们完全“凭着自己的兴趣”做出不符合课堂常规或违背了教师教学意图的时候,才又恍然大悟,悔不当初。其实,这类孩子归根结底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所有的规范、纪律、告戒都能够进入他们的耳朵,但是在其大脑里却是一片空白,没有形成意识或者潜意识,这也就是其行为不受控制的根本所在。3、文化基础较差,失去学习信心。这些孩子,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如牛负重,尝尽了学习的艰辛,而没有学习的乐趣。只看到学习的艰苦,看不到光明的前途,而自暴自弃。对前途、理想很淡薄,不懂得热爱生活、热爱科学,没有责任心、义务感,糊糊涂涂地打发时光。总而言之,孩子调皮现象不是孤立的。同一名孩子扰乱课堂纪律,他在不同的时候也是有其不同的动机的。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看待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对策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学会和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不要一味站在大人的立场去思考孩子的问题!首先,要保持冷静,保持良好心态,才能处理好问题。如果大发雷霆,甚至说他“你这个不懂事的孩子”等,只能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而且这会让孩子只专注于你的激动情绪,却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其次,弄明白孩子为什么调皮,是不是因为孩子觉得这样子有趣呢?是不是为了引起家长、老师注意……对孩子的“越轨”行为,一定要客观地分析其动机,着眼点,肯定、发扬其积极方面,在此前提下加以正确引导,孩子感到你理解他、尊重他,他就会听你的话。再次,要找到调皮的孩子害怕的东西和喜欢的事情,听话时奖励他做喜欢的事情,不听话事把他害怕了东西给他!其实现在调皮的孩子占绝大部分,孩子只要不坏,调皮只是暂时的!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对于调皮儿童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采用责骂,凭借自己的威严管理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是常常批评而没有效果,也许他们每天都是用同样的台词在批评孩子,没有效果也就理所当然了。有关研究表明,一直持续一种相同的刺激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一种不敏感,到后来也就感觉不出那是一种刺激了。调皮儿童本身就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如果教师每次批评的话都一成不变,他们就会当作耳旁风;老教师批评的话换成另一种说法,或许能给他们一点新鲜的刺激,从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作为教师除了做到以上几点还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做好引导孩子的工作呢?一、严格执行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规范孩子的行为,好的制度,坏人也可以做好事,不好的制度,好人也能做坏事。学校、班级是不是有法可依,是不是有法必依,教师是不是赏罚分明,孩子是不是有榜样,正气是不是压倒邪气?这些都是对孩子发展影响很大的因素。好的规章制度应该是符合人的心理特征的,应该是能够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的。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凝聚力强的集体,纪律一定是严明的,制度一定是合理健全的。二、对于调皮儿童,教师更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语言和表情,而要通过多种形式,向他们表示我们的爱。即使只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几下亲切的抚摸,都会使他们感受到老师还是爱我的,我应该听老师的话。尽管孩子年幼,但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尤其是调皮儿童,教师更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他,尽量找出其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三、加强家园联系,调皮儿童的教育,我们更应注重家园联系这一重要的环节。从家庭入手,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家长的素质,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通过家访、家长问卷以及电话联系等多种渠道,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调皮儿童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优势互补,形成最佳合力。四、注重班风的建设孩子的成长环境如何?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不是个体的人,是社会的人,受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受他的朋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青少年孩子自控力弱,由于不慎交了不良的朋友,轧了坏道,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一定是注重校风、班风的建设。好的环境和风气对孩子的影响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一些名校,由于历史悠久,积淀很厚,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这种氛围是几代人共同创造的,是金钱所不能换来的,是弥足珍贵的。我们看一个人的成长,可以先分析他所处的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一生的。五、要用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年龄特点下的言行举止,行为表现;理解他们的烦恼和痛苦;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观点;理解他们的无奈;理解他们的爱好和喜爱。不要把孩子的标准同大人一样,孩子就是孩子,要给他们自己的思维空间和行动范围。所谓的“孩子调皮”就是师生之间没有协调好,不能很好的沟通。如果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对调皮的孩子多一些理解信任,多一点宽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我们理解孩子宽容孩子,爱护关心孩子,引导帮助孩子,把每个孩子都看作是有价值的,独特的人,并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师生才能协调好。才能沟通好。就不会出现所谓的“调皮”孩子。六、在做孩子思想工作时,要讲究方式方法。教师要深谙因材施教的准则,要重视孩子的差异,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孩子的人格,谆谆教导孩子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批评孩子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教师随时运用认同、肯定、表扬和鼓励与积极评价方式来对待孩子的每一点长处和进步。要处处顾及孩子的自尊,使孩子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孩子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切实有效地发挥批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