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考试时间:120分满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A.延续性B.模仿性C.社会性D.永恒性1.【答案】C。解析:人类的教育具有社会性,这与动物的本能教育有本质区别,故选C。2.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C.社会文化传统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2.【答案】D。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以及教育目的,故D正确。3.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睿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供学生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A.顺序性B.稳定性C.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3.【答案】D。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表现在爱好、兴趣、特长等都不一样,因此,要因材施教。创立几十个兴趣小组供学生选择即为适应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D正确。4.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集体本位论D.个别差异性4.【答案】B。解析:“造就合格公民”体现了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倾向,属于社会本位论。5.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5.【答案】D。解析:1619年德国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工业革命后,义务教育发挥着使人们掌握工业知识的作用,义务教育的时间也由最早的3个月至6个月,发展到6年,直至9年。可见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17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6.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6.【答案】A。解析:在我国,课程文本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故选A。7.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A.分科课程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7.【答案】B。解析:根据《基础教肓课程改革纲要》的规定,我国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8.通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在一个测验中,衡量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A.信度B.效度C.难易度D.区分度8.【答案】B。解析: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程度。测量结果和所要测量的东西越吻合,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9.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9.【答案】A。解析: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王老师讲解岳飞的事迹,赞扬了岳飞的爱国精神,使学生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还受到了思想教育。10.衡量学生思想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0.【答案】D。解析:衡量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标准是道德行为。故选D。11.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品德评价法C.实际锻炼法D.情感陶冶法11.【答案】C。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一般的方法有执行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12.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A.适应B.对比C.联觉D.综合12.【答案】C。解析: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小丹听到刮竹子的声音觉得冷,是由声音联系到了温度,属于联觉。13.小琼十分内向,不爱说话,无论是在陌生的环境还是在家里,都少言寡语,这表明人格具有()。A.整体性B.稳定性C.独特性D.功能性13.【答案】B。解析:人格具有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域上。小琼性格内向,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不爱说话,说明人格具有稳定性。14.让小丽先后学习两组难易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检查发现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分化抑制D.延缓抑制14.【答案】A。解析: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小丽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说明她受到了后面材料的干扰。15.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绘成()。A.波浪线B.斜线C.U型曲线D.倒U型曲线15.【答案】D。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曲线关系。16.孙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是两条腿”,一天想好几次,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学习和生活,他的心理问题属于()。A.强迫症B.焦虑症C.抑郁症D.恐怖症16.【答案】A。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意识和强迫行为,孙斌无法控制自己思考无意义的问题属于强迫意识。17.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为()。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先行组织者D.互相协助17.【答案】B。解析: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学生实际发展水平与成人指导下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故选B。18.晓东在解决了困扰了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效能感18.【答案】B。解析: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如人们在探索未知事物时表现出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得以解决并有新的发现时的喜悦感等。19.晓颖以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绝不允许任何差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这种心理疏导()。A.强化法B.系统脱敏法C.消退法D.合理情绪治疗法19.【答案】D。解析: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创立,帮助求助者解脱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20.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是()。A.有效说服B.树立榜样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20.【答案】C。解析:群体约定是指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刘老师与学生讨论了网络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被全班同学认可。这属于群体约定。21.田和热爱学习,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组织班级同学认真学习,她的这些品质属于性格里面的那种特征?()A.态度特征B.理智特征C.意志特征D.情绪特征21.【答案】A。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在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热爱学习、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等属于性格中良好的态度特征。二、辨析题(每题8分,共32分)22.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22.【参考答案】错误。德育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活动。包括四个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题目对德育的理解过于片面,因而是错误的。23.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23.【参考答案】错误。直观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因此它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或者说是一种教学原则。24.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24.【参考答案】错误。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而注意的分散是由于个体劳累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现象,是被动而消极的。25.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25.【参考答案】错误。班级非正式群体是学生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满足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人格的独立和发展;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26.简述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26.【参考答案】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3)作业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27.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27.【参考答案】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如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品德形成的动力。(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德育活动与交往是一种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4)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前进的过程。28.简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28.【参考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如下:(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29.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29.【参考答案】教师的能力结构是指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主要包括: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良好的语音表达能力;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8分,共36分)30.材料一: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从小很自卑和孤独,随着他的成长在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成就。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30.【参考答案】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2)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但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尼克虽然没有手脚,但他的五官是正常的,并且具有大脑,这为他能够正常接受教育提供了可能性。(3)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环境在为人的发展中提供了现实条件,人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对象,手段和机会。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尼克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都非常好,这为他能够取得成就提供了现实条件。这些因素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1)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与促进作用,因为学校教育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第二,学校教育由专业教师来施教;第三,基础教育处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但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也不能起决定作用。(2)人的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人的发展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包括:第一,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环境和教育是人发展的外因;第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第三,在教育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1.材料二:学生A:中学学习英语语法对以后学习英语帮助很大。学生B:平面几何学的好,后来学习立体几何就简单了,知识之间有很大联系。学生A:不光知识这样,弹琴也是,会弹电子琴,学钢琴也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