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历史研讨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深入研究科学备考河北正定中学杜晓琴一、对课标、考纲和考题的分析与研究四、高三复习的阶段性和渐进性二、命制者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的研究三、2015年试题分析的基本认识考题课标考纲一、对课标、考纲和考题的分析与研究1.加强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与教学目标整合按照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分解为九个模块,29个大专题,90多个小专题,从基本知识、能力解读、史观阐释、通史定位、重点难点、教学建议、史料延伸、典题举例等角度进行深度解读,以便在一个更高层次上整合课程资源,为高考成功奠基,同时,这也可以成为高考备考的资源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基本知识:1.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2.商周宗法制;3.西周分封制;4.西周礼乐制能力解读:2.能够从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归纳、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并例说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对后世社会发展的影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既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又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法制的某些原则逐渐嬗变为封建的宗族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史观阐释:文明史观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中国社会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等早期政治制度是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后世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社会观念等产生了深远影响。示例通史定位:以唯物史观和社会形态史观角度看,夏、商、西周、春秋分别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和瓦解时期。夏朝建立是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宗法、分封、礼乐制度在商周时期形成、发展,推动了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鼎盛;春秋时期宗法、分封、礼乐制度走向瓦解,中国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重点难点:宗法制、分封制。通过对宗法制等制度的学习,掌握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建议:可以按教材叙述简单讲解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特征,适当介绍史学界关于这历史一问题的不同观点,使学生认识到早期国家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历史的进步。中国古代国家起源阶段的早期帝王黄帝、炎帝和尧舜禹的历史传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开端,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教师应利用这一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史料延伸1.史料一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礼记·礼运》【解读】材料一中描述的是一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社会,材料二描述的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奴隶制社会。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而第二段指的是在夏启以后,由“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选举方法也由禅让制变成世袭制。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典题举例[2013•山东卷]《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解析]周礼,相传周公制定,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材料中建造王城,四周三门,四个方向各九条,宫城左右前后的设计体现的是周礼中的等级秩序,应是中正有序。必修模块中国古代史16中国近代史10中国现代史24世界历史36选修模块选修一6选修二11选修三17选修四162、考纲研究—考试范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考纲研究—考试依据2015《考试说明》在选修范围上做了微调:•选修Ⅰ:删除梭伦改革、欧洲宗教改革、阿里改革•选修Ⅱ:删除“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增加“英国宪章运动”•选修Ⅲ:删除“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印巴战争”考纲研究—考纲变化2011----2015课标卷选修命题概况:2011201220132014课标卷课标卷课标Ⅰ课标Ⅱ卷课标Ⅰ课标Ⅱ卷改革盟旗制度改革王莽币制改革清末新政、戊戌变法唐两税法汉晋时期法律改革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思想孙中山民权思想国民政府宪政思想及实践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近代中国民主思想清末预备立宪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三三制原则战争二战进程《凡尔赛合约》及凯恩斯主张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两次大战后的惩办战犯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二战进程(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人物钱玄同道光帝韩愈王安石包拯光绪帝20152016课标Ⅰ课标Ⅱ卷课标Ⅰ课标Ⅱ卷改革唐货币改革养廉银思想抗战前后国共关系民主思想战争法国自由运动苏联原子弹研究人物丘处机俾斯麦要求目标ⅠⅡⅢ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解释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等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考纲研究—考核目标与要求高考文科综合以能力立意为核心,考查学科主体内容,突出考查四项基本能力:第一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审题、审意图)第二条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科知识)第三条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用学科术语描述、分析)第四条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用学科原理解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史论结合证明问题?说明有多种可能性,开放性获取和解读信息,主要是指全面、准确地理解试题所呈现的图(表)文内容,格式以及测试意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获取信息之后,迅速激活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与获取的信息、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并调动有关知识、规律、原理,对原有的历史知识进行重组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015全国卷1)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命题者想考查什么?他们的命题意图是什么?我们在教学中学到的与此相关的知识是什么?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反映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实质上是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其社会影响力提升的结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描述和阐释事物是最具历史学科特征的能力目标。所谓描述,是指对历史事物所包含的历史要素如历史事物产生的背景,历史事物构成的要素,历史事物的内部关系,历史事物的沿革状况等进行的表述。所谓阐释,是指对历史事物进行具有史学意义的解说。中学生能够实现的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际上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历史做出解释的思维活动。论证和探讨问题是史学创新层次的能力要求。需要学生在前三项能力的基础上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批判、借鉴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2012新课标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地变动。——李大钊《史学要论》历史学是一门解释学历史学的任务就是解释,去解释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如果不去解释,历史学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秦晖考查学生的史学视野、质疑、论证、文字表述等能力费正清:“冲击-反应”模式拉狄克:“侵略—革命”模式侯外庐:“早期启蒙”模式关于中国如何走向近代化的,我们知道哪些解释模式?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否也可以是“内发原生”模式,有学者把万历九年,即1581年作为开端。模块考点考查内容及分值必修1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009年(25题)宗法制(4分)2010年(24题)分封制(4分)2011年(24题)西周对秦统一的影响(4分)2013年(24题)分封制瓦解(4分)(全国Ⅰ卷)2013年(24题)史学常识(司马迁著《史记》(4分,全国Ⅱ卷)考点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008年(25题)治理地方的关键(4分)2008年(26题)吏治腐败(宋设通判)(4分)2010年(25题)郡县制(4分)2011年(40题)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25分)2012年(24题)十三州刺史(4分)2012年(28题)清代内阁(政治制度僵化)2012年(29题)梁启超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4分)2013年(41题)汉、唐行政区划的演变(12分,部分,全国Ⅰ卷)2013年(41题)建筑与政治的关系(中国君主专制与英国代议制的比较(12分,部分,全国Ⅱ卷)2014年中国古代政治统治(24题,4分)考点3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2009年(29题)罗马法(4分)2012年(34题)《十二铜表法》(4分)2013年(26题)雅典城邦政治特点(4分,全国Ⅰ卷)2013年(32题)雅典民主政治(4分,全国Ⅱ卷)2014年古代雅典政治自由(32题,4分)2015年罗马法律考点4英、美、法、德代议制的确立2009年(30题)《德意志帝国宪法》(4分)2010年(29题)1782年英美关系(漫画)(4分)2013年(27题)光荣革命(4分,全国Ⅰ卷)2013年(33题、34题)没、德代议制(8分,全国Ⅱ卷)2013年(41题)建筑与政治的关系(中国君主专制与英国代议制的比较(12分,部分,全国Ⅱ卷)2014年(33题)美国宪法(4分)考点5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2010年(32题)十月革命(4分)2011年(28题)巴黎公社(4分)试卷研究—高频考点考点6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08年(31题)甲午中日战争(4分)2010年(35题)对甲午中日战争评述(4分)2013年(29题)中国近代外交(4分,全国Ⅱ卷)考点7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2011年(29题)太平天国运动(从反孔到尊孔)(4分)2014年(29题)戊戌变法(4分)考点8新民主主义革命2009年(32题)五四运动(评述陈独秀)(4分)2010年(33题)百团大战(4分)2011年(30题)“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规模与影响差别大的原因(4分)2012年(30题)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4分)2013年(30题)中国共产党20年代实行中心城市暴动的道路(4分,全国Ⅰ卷)2013年(30题)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经济政策(4分,全国Ⅱ卷)2014年(41题)抗日战争(12分)考点9新中国政治建设无考点10祖国统一大业无考点1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无考点12两极世界的形成无考点1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2009年(33题)二战后美日关系的转变(4分)必修2考点14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

1 / 1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