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人体寄生虫学概述1.掌握人体寄生虫、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的概念;(第一节)2.熟悉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作用和宿主的免疫作用;(第二节)3.了解寄生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及人体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第三、四节)本章学习目标人体寄生虫学定义、目的、范畴1、定义:它是一门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性、实验室诊断技术、流行规律和防治措施,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作为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认识寄生虫的危害性控制、消灭及预防寄生虫病保障人类健康人体寄生虫学定义、目的、范畴2、目的:人体寄生虫学定义、目的、范畴3、范畴:医学原虫学研究寄生于人体的单细胞动物和人体的相互关系。如疟原虫。叶足虫纲鞭毛虫纲孢子虫纲纤毛虫纲叶足虫纲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鞭毛虫纲阴道毛滴虫孢子虫纲间日疟原虫—冷热病纤毛虫纲医学蠕虫学研究寄生于人体的蠕虫和人体的相互关系。线虫纲吸虫纲绦虫纲棘头虫纲线虫纲似蚓蛔线虫吸虫纲日本血吸虫绦虫纲链状带绦虫(猪肉绦虫)棘头虫纲猪巨吻棘头虫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能传播疾病及致病节肢动物和人体相互关系。昆虫纲蛛形纲昆虫纲中华按蚊绿蝇蛛形纲人疥螨蠕形螨A、作为病原引起疾病:6大主要热带病(1975年):除麻风病外,其余的都是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包括淋巴丝虫病和盘尾丝虫病)、利什曼原虫病和锥虫病(包括非洲锥虫病和美洲锥虫病)。10大热带病(2000年):+结核、登革热、黄热病、埃博拉出血热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B、作为媒介引起疾病传播C、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1、种类多(229种)→2005年已达232种2、我国五大寄生虫病(1956年):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原虫病(黑热病)、钩虫病。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3、肠道寄生虫感染仍然十分严重!4、组织内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病、囊虫病、包虫病等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也是常见和多发病种。5、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种类和发病人数不断增加6、出现境外寄生虫病新识别的和未知的寄生虫病一些早已被人们所知,发病率已降至很低,不再被视为公共卫生问题,但现在又重新流行的寄生虫病新现寄生虫病再现寄生虫病第一节寄生现象与寄生虫的生活史1、共栖(commensalism)2、互利共生(mutualism)3、寄生(parasitism)凡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现象,统称共生。共生一、寄生现象1、共栖:一方受益,另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共栖—鮣鱼与鲨鱼互利共生小丑鱼——大海葵裂唇鱼(鱼医生)—多纹石鲈2、互利共生:彼此受益3、寄生:一方受益一方受害寄生物(parasite)宿主(host)寄生虫(parasites):属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原生动物。二、寄生虫与宿主类型(一)寄生虫的类别1、体内寄生虫寄生于宿主体内器官或组织细胞内的寄生虫。(如蛔虫寄生于小肠)2、体外寄生虫刺吸血液时与宿主体表接触,吸血后便离开,也称暂时性寄生虫,如蚊、蚤。(一)寄生虫的类别3、按形态特点分:医学蠕虫:如蛔虫、蛲虫、钩虫、丝虫、血吸虫、绦虫。医学原虫:阿米巴、鞭毛虫、疟原虫。医学节肢动物:蚊、蝇、螨、虱。2、终宿主1、中间宿主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二)宿主的类别肝吸虫生活史有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给人(传染源),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起到储存、保虫作用。3、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二)宿主的类别肝吸虫生活史肝吸虫生活史4、转续宿主(二)宿主的类别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不能继续发育,但可长期处于幼虫状态,当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时,便可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的宿主称为~。三、寄生虫生活史1、定义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2、感染阶段生活史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发育阶段,称感染阶段。感染途径、主要感染方式;(预防有关)移行途径、寄生部位及阶段;(致病有关)排出方式(病原学诊断有关);宿主的种类和数量:终宿主、中间宿主、传播媒介、保虫宿主。(与流行和预防有关)第二节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1、掠夺营养2、机械性损伤3、毒性与免疫损伤1、掠夺营养寄生虫病致营养不良钩虫引起的贫血2、机械性损伤钩虫咬附在肠壁组织蛔虫性肠穿孔蛔虫性肠梗阻蚊叮咬所致严重过敏3、毒性与免疫损伤变态反应Ⅰ、Ⅱ、Ⅲ、Ⅳ血吸虫病的肝脾肿大二、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消除性免疫(少见)非消除性免疫(多见)带虫免疫伴随免疫疟原虫血吸虫免疫逃避(自学了解)第四节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指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借助于某些传播因素,进入另一宿主的全过程。2、传播途径:a、经水传播b、经食物传播→食源性寄生虫病c、经土壤传播d、经空气传播e、经医学节肢动物传播→虫媒病f、直接传播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寄生虫侵入人体的途径和方式有:a、经口感染:b、经皮肤感染:c、经呼吸道感染:d、自体感染:e、其他途径:经胎盘、输血等感染。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因素,以及地理环境和生物种群等。2、生物因素如我国血吸虫的流行在长江以南地区,与钉螺的地理分布一致;丝虫病与疟疾的流行同其蚊虫宿主或蚊媒的地理分布与活动季节相符合。3、社会因素社会制度、医疗卫生、经济状况、文化教育、防疫保健及人的行为等。三、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1、地方性2、季节性3、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脊椎动物人保虫宿主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四、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综合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