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盱眙县官滩初级中学蔡进友1《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大梳理一、内容梳理1、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为滁州知州。被贬后,欧阳修心情郁闷,常去滁州城外琅琊山游玩,与山中智仙和尚结为英逆之交。2、齐全文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3、写作特点:①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②层次清晰,井然有序。全文共同21个“也”字,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交意转折的标志。③语句骈散结合,加强丁韵律美,全文共用21个“也”,25个“而”,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二、原文及词语解释环(围绕)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各个)峰,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山(在山上)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鸟一样张开翅膀)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的人)谁?山之僧智仙也。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命名)也。太守与客来饮于(在)此,饮少辄(就)醉,而(表递进关系)年又最高,故(因此)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关系)林霏(雾气)开,云归(聚拢)而岩穴暝(昏暗),晦(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香花)发(开)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长)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四季)也。朝而(表修饰关系)往,暮而归,四时(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背)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腰背弯曲,指老人)提携(指代孩子),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到)溪而渔(钓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味)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摆开)者,太守宴也。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弦乐器)非竹(管乐器),射(投壶)者中,弈(下棋)者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面容)白发,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跟从)也。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游人去(离开)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表转折关系)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以……为乐)其乐(乐趣)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太守谓(是)谁?庐陵欧阳修也。三、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一个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盱眙县官滩初级中学蔡进友2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散了;云气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中的春夏秋冬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呼,后面的答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览。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造酒,泉水香,酒清而醇;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的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举行宴席。宴会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的欢乐。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影稀稀疏疏,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边。树林里渐渐昏暗了,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但是鸟雀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的欧阳修。四、理解1、按课文内容填空(1)现在用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的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2)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3)表明“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什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4)太守与宾客出游,不事铺张、不讲排场,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有哪些?临溪而渔;酿泉为酒;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6)后文与“暮而归”相呼应的句子是:“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8)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2、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写景顺序是什么?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写景顺序是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4、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以景美寄托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5、第三段分几层?分别用三字概括层意。哪一层是核心?四层:(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盱眙县官滩初级中学蔡进友36、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7、醉和乐有什么关系?醉乐统一。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8、作者怎样使用陪衬手法的?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层层推进,突出了太守之乐。9、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一是借欣赏山水秀丽景色,排遣心中抑郁,二是借与众人游琅琊山,寄寓与民同乐的理想。10、“太守之乐”有哪些?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1)“山水之乐”;(2)“宴酣之乐”;(3)“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11、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12、学习第一段,这一段主要写醉翁亭的什么?第一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玡山间酿泉边上;亭是山僧智仙修建的,亭名是自号“醉翁”、怡情山水的太守定的。13、第一段采用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第一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先写滁州四面环山,再写西南诸峰中的琅玡山,接着写琅玡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14、文章第二段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什么方式?本段描写山间朝暮之景,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分写,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总收,“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描写四时之景,也采用这种方式。分写,由春到冬,“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总收,“山间之四时也”。15、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这样是为写“太守宴”创造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16、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作者自号“醉翁”。“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实际上是借山水来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在写“太守宴”之前先写“滁人游”,是为了表现与民同乐的旨趣。作者被贬到滁州,由于自己的努力,滁州变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滁州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太守乐其乐”乃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17、本文是怎样把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的?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一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盱眙县官滩初级中学蔡进友418、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字,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四、中考链接1、第二段中其乐“无穷”指何而言的?(指朝暮四时的游玩之乐)2、第三段中太守为什么“醉”呢?用自己的话概括。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游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3、在欧阳修的治理下,滁州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请你结合选文第三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对“滁人游”的景象加以描写(50-80字,不得翻译原文)。可适当发挥想象,合理即可。示例:琅琊山上人来人往,人们扶老携幼,有说有笑,尽情游玩。有的引吭高歌,有的游客前呼后拥,一派欢乐热闹的景象。4、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壹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性格特点。(悠怨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随遇而安,旷达)5、《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你从本文中学到了什么。(提示:简洁凝炼,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6、《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岳阳楼记》四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声。《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气。《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7、文章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林茂盛,秋天风高霜洁,冬天水落石出)或答“野花,树林,风霜,水石)8、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从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9、“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排遣抑郁”回答:①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盱眙县官滩初级中学蔡进友5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林壑.尤美()(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饮少辄.醉()(4)醉翁之意.不在酒()(5)望之蔚然..而深秀者()(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7)苍颜..白发()(8)树林阴翳.()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杂然/而前陈者。B.负者/歌于途。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