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它利用的是本体事物与喻体事物的“相似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性,它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不能换成明喻。比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和“鸿鹄”都是借喻,我们把它们还原成明喻形式: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好象渺小的燕雀;自己好象翱翔万里的鸿鹄。比如:那边来了个红领巾。“红领巾”是借代,是用少先队员的标志来代替少先队员。不能说少年队员像红领巾。再比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是借代,用“枪杆子”来代替“革命武装斗争”。因为“武装斗争”必须得用枪杆子,二者之间有联系。不能说武装斗争像枪杆子。区别借代与借喻的最简便的方法是能换成明喻即是借喻,否则是借代。借喻是一种省略了本体和比喻词的比喻,完全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把本体找出来,再加一个“像”字将借喻还原成明喻的形式。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瀑布》里的句子:“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这两个句子都只出现了喻体“白银”和“珍珠的屏”,而本体“瀑布”都未出现,也没有比喻词。只是利用“白银”和“珍珠的屏”来突出瀑布的颜色和形状。(改为明喻:瀑布像一座珍珠的屏!)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舂米》里的句子:“迎面来了几个旧毡帽。”毡帽是物,这里是指来舂米的农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毡帽是江浙一带农民常戴的帽子,所以通过联想,就知道了所指。就像一提“羊肚头巾”我们就会联想到陕北农民,而一提起“小花帽”,我们就会联想起维吾尔族一样。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是借喻,还是借代。1、孤帆一片日边来。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4、“看我们不揍你一顿,你这个传播伤害病的虱子!”5、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借代,孤帆代船)(借喻,把我与闰土之间的隔绝直接说成“厚障壁”,二者在阻断隔绝这方面的作用是相似的)(借代,以鳞代美丽的鱼)(借喻,你到处散播谣言伤害人与虱子传播病害的行为相似)(借喻,把“星星”直接换成“明灯”。二者本是不同类的事物,但夜色愈浓,苍空中的星星愈亮,与“明灯”极为相似。)6、讨厌的“尖鼻子”,“豆芽菜”恨恨地想,他干什么盯着人不放。7、老师精心培育祖国的花朵。8、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9、雨来把缸搬回原地,刚一转身,十几把雪亮的刺刀就进来了。10、几年不见,他已经满头银丝了。(借代,借喻。这一句中的“尖鼻子”是指长着尖鼻子的人,部分代整体,二者具有相关性,所以是借代;而“豆芽菜”是指体质弱的像豆芽菜一样的人,二者具有相似性,所以是借喻。)(借喻,用“祖国的花朵”喻“少年儿童”。两者之间很相似。可以说成“少年儿童象花朵”)(借代,“袁世凯”是“银元”上的一部分。)(借代,“刺刀”代替“日本鬼子”)(借喻,用“银丝”喻“白头发”,两者具有相似性。)11、翻身的农民愤怒批斗那个寄生虫。翻身的农民愤怒批斗那个歪嘴巴。“寄生虫”是借喻,它和所代替的人之间有相似关系,可以说成“像寄生虫一样的家伙”;“歪嘴巴”是借代,它和所代替的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关而不是相似,不能说成“像歪嘴巴一样的家伙”。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CA句中的烟囱“哽咽”、B句的花草儿“伸着懒腰”、D句中的水珠“偎依”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句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把闪闪发亮的“远处林舍”比作“姑娘送出的秋波”。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他就是我在东直门大街上常碰见的那个“大鼻子”—枯瘦的脸,隆起的颧骨,深陷的眼眶。B.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C.要清除语言中的垃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D.他的肚子里有墨水,脑瓜子也灵活。CC为比喻,其余为借代。下面各对偶句,有一项不大好的是()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B.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C.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D.大地回春处处春光好,东风报喜家家喜盈门。DD结构不对称,“春光好”是主谓结构,而“喜盈门”是动宾结构,应改为“喜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