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绍国--《月迹-》课堂实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月迹》(第1课时)课堂实录及评点●浙江省湖州市东风小学肖绍国/设计、执教●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评点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作者:贾平凹)。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并理解“款款、玉玉、银银、痒痒、酥酥”等词语,积累并运用课文中的叠词,体会叠词和儿化在表达中的妙处;2.在感情朗读中,寻找作者童年寻月的线索,体会作者或急切、或惊喜、或甜蜜、或温暖、或惬意的心情;3.感受贾平凹笔下月亮是淡淡的、酥酥的、甜甜的,品味作家的心亦是淡淡的、酥酥的、甜甜的。教学过程:导入师:如果马上就要上课,老师和孩子之间肯定有一点儿陌生,有一点儿生疏,有那么点儿不自在,是吗?生:是。师:咱得先认识一下,先聊一聊,跟着咱们就上课,好吗?生:好。师:咱们是制锦市街小学六年级几班的孩子?生:五班。师:六.五班的孩子,好的。老师来自浙江,离大家很远。前天肖老师坐了一个晚上的火车从杭州到了咱们济南,千里迢迢来为大家上课,很有缘分啊,既然是初次见面肖老师给大家带了几份礼物,因为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是吗?生:是。师:这些礼物是什么呢?就是我在上课之前肖老师要为大家高歌几曲,下面老师很期待。其实时间很有限,肖老师不可能把每首歌都很完整的带给大家,我只是唱这些歌曲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旋律,然后你觉得这个歌我好像会唱,哪个孩子跟着跟着就接着往下唱,这个游戏会玩吗?生:会。师:好像在哪儿看过?哪儿看过?生:在一些广场上。师:在咱的市民广场看过,在电视上看过吗?生:看过。师:那是什么电视啊?生1:《我爱记歌词》。师:是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咱就那么玩儿,玩儿着玩儿着咱就上课,好不好?生:好。师:哪首歌会接,哪个孩子就接。如果大家都会接,大家一起接,每首歌再回答肖老师一个问题,行吗?生:行。师:每首歌回答我一个问题啊。“行”,你看这北方人“行”的后鼻音特别到位啊。好咱们开始,真的唱了啊,真的唱了。那我就唱了啊,第一首:“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迎面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生:(教师把话筒给学生)听妈妈讲那快乐的故事。师:那过去的事情那快乐的事情都是一样的,只要开心就行了。这个孩子接上去了,好的不错,回答一个问题,月亮在哪儿了?生:在天上。师:(笑)废话,难道月亮掉地上来了吗?(唱)“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在哪儿?生:在白莲花里。师:在白莲花的云朵里躲着哩,是吗?好的咱继续玩儿,好玩儿吗?生:好玩儿。师:其实不怎么好玩儿我知道的,你们这么多人,肖老师大老远来了。不好玩儿也好玩儿了啊,好继续玩儿,玩儿第二个。(唱)“半个月亮爬上来,啦啦啦啦,爬上来。照着我的姑娘梳妆台,啦啦啦啦,梳妆台。”有人会唱吗?(学生摇头)没有没关系。我唱的都是很老的歌曲,等会儿我会唱流行歌曲,先回答这个问题,这会儿月亮又跑到哪儿去了?生1:梳妆台。师:梳妆台前一般都有——生1:嗯,姑娘。师:哎呦废话,不不不(众人笑),就好比你这么漂亮站在梳妆台前面,我是说梳妆台前面的姑娘一般对着的都是什么?生1:镜子。师:那月亮跑哪儿去了?生1:月亮在镜子上。师:那是镜中月,你看真有意思,好的。咱们唱第三个,大家听一下,第三个歌曲这么唱:“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会唱吗?不会唱没关系,又唱了一个老的歌,还说是流行歌曲,没关系,这会儿月亮跑到哪里去了?遥远的夜空,这个月亮照着家乡的小桥,那月亮跑到哪里去了?小桥当中的那个水里,那是乡村的月亮是吧?是吗孩子们。生:是。师:好的看这个,“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请温暖他心房。”月亮跑哪儿去了?生:城里。师:又跑到城里边去了,真淘气啊,一会儿跑到乡村,一会儿跑到镜子里面,一会儿跑到白莲花般的云朵里,一会儿又跑到城里面,最后再看这首歌,大家肯定都会唱,会唱我们一起唱好不好?生:好。师:“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你去看一看,你去想一想,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跑哪里去了?生:心里。师:这会儿月亮跑咱们心里去了,好了不玩了,再玩就没法上课了,咱们上课好不好,好上课。师:孩子们现在还紧张吗?生:不了。师:还生疏吗?生:不了。师:还上课吗?生:上。穿梭古今,追寻永恒的月亮师:好咱们上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作——《月迹》。抬起你的手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和作者的名字——月,床前明月(没光),月上柳梢(没头);迹,蛛丝马迹,了无踪迹。(板书:月迹)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这个“凹”字在这里应该念“wā”,它并不是一个多音字,贾平凹在陕西农村长大,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到过自己名字的来历:小时候父亲给他取名叫“平娃”,“娃娃”的“娃”,长大以后他用“娃”字的谐音“凹”字代替了,这个字在陕西方言中就念“wā”。(板书:贾平凹wā)来,让我们来齐读课题和作者的名字。预备——齐!生:月迹,贾平凹。师:真好听,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描写过月亮的踪迹,咱们不妨一起先来吟诵几句。譬如诗仙李白写到——(大屏幕出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生: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师:王维有诗云——(大屏幕出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师:张九龄看到——(大屏幕出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师:张若虚感叹到——(大屏幕出示: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师:跨越千载,明月永恒,追寻着月亮的踪迹,你发现刚才这些诗人笔下的月亮踪迹分别出现在了哪些地方?你说——生1:海上。师:在大海上。你说——生2:江面上。师:是在春江之上。还在哪儿?你说——生3:还在松林之间。师:还在那松林间。还在哪儿?第一个。生4:天山上。师:好,在天山之颠。那么,贾平凹笔下的月亮踪迹又会出现在哪里呢?来,放开声音,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寻找:平凹笔下的月亮都跑到了哪些地方去了?明白了吗?按照自己的节奏,放开声音读课文好吗?生:好。师:完完整整的、从头至尾、一字不落的把文章读一遍,好开始。(学生自由读课文)摩挲语词,追寻躲闪的月亮师:好,同学们读课文读得非常带劲儿,看得出,随着你们读完课文的最后一个字儿时,你们的心也肯定跟随着贾平凹,一同去寻那个月了。还是那个问题,平凹笔下的笔下的月亮跑到了哪些地方去了?逮着一个说一个,你说——生1:平凹笔下的月亮跑到穿衣镜上了师:那是镜中月,孩子,把它写一下(板书:镜中月)。师:好的,还跑到哪里去了,你说——生2:月亮还跑到了葡萄叶上。师:葡萄叶上,瓷花盆上,在爷爷的锹刃上,还跑到哪儿去了?生3:还跑到了河里面。师:河里面,那是水中月(板书:水中月)师:还有吗?你说——生4:月亮还跑到了酒杯里。师:那是杯中月,好极了。(板书:杯中月)这么多,还有。生5: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师:还在眼睛里,那是眼中月。(板书:眼中月)还有吗?生6:还跑到了院子里。师:那是院中月(板书:院中月)最后跑哪儿去了?睡着的时候跑哪儿去了?生7:跑到了他们的心里。师:那是心里,是的。最后哪里的月亮睡着了?生:空中。师:那是空中月。(板书:空中月)夜空之中的月亮,同学们真会读书,短短的一篇课文读完了,迅速的就找到了平凹笔下月亮躲藏的地方,真好,现在请你回味一下,你在第一次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拿到这篇文章的?生:两天前。师:两天前,咱们就读了是不是,你觉得同一轮明月,在平凹的笔下和古人的感觉一样吗?生:不一样。师:很明显不一样,所以现在老师请你回味一下,你在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时,或者刚才在课堂上你再次读完这篇课文的时候,你的心不知不觉地被平凹哪些直接描写月亮的词语给吸引了?或者说平凹哪些直接描写月亮词语带给你别样的感觉?不一样,哎真的不一样,这个平凹可以有,别人这个真没有。来,别去找书了,迅速第一时间说出你的真心感受。生1:我看到款款。师:注意什么词儿。生2:玉玉银银。师:玉玉银银,你来——生3:我看到的是“白光光的”。师:白光光的,好的,还有继续,还有哪些词儿,不一样的。你说——生4:“酥酥的。”师:酥酥的,你说——生5:闪闪的。师:闪闪的,你说——生6:悄无声的。师:哎呦那感觉太好了,还有吗?生7:淡淡的痒痒的。师:淡淡的痒痒的,别人想有也没有。你说——生8:袅袅。师:袅袅的气息,多好,还有吗?生9:绒绒的。师:绒绒的。是的,发现孩子们你们关注的词语或写月亮的动态,或写月亮的形状,或写月亮的气息,或写月亮的颜色,老师还特地把大家伙儿谈到的这些个儿词语筛选了一下,排成了六排,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六排词语,第一排:款款地、渐渐地、慢慢地、匆匆的;第二排:玉玉的、银银的、淡淡的、痒痒的;第三排:小小的、酥酥地;第四排:溶溶的;第五排:闪闪的;第六排:白光光的。)师:横着,一排两排三排,有的四个词儿,有的三个词儿,有的两个词儿,有的一个词儿,为什么要这样排呢?联系板书,孩子们两厢对照,哪些同学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你已经发现了,你来说——生1:我知道镜中的月是款款的渐渐的慢慢的匆匆的。师:奥你觉得镜中月跟第一排对准了。你发现了一个秘密,还有谁发现了?生2:我发现院中月和第二排是一样的,杯中月是第三排,水中月是第四排,眼中月是第五排,空中月是第六排。师:奥你一口气儿把后面的五排字跟那面的一一对应关系给找到了,是的,每一排词语就代表着月亮所到的一个地方,真有趣儿,咱们请一个孩子来读一读这六排词儿,谁来读,好我请你读——生3:款款地、渐渐地……师:哎不急,既然我叫你读了,也没人跟你抢对不对,咱们就慢慢读,是这种感觉——(教师范读)款款地、渐渐地、慢慢地、匆匆的。有那种感觉好吗,好你来读——生3:款款地、渐渐地、慢慢地、匆匆的;玉玉的、银银的、淡淡的、痒痒的;小小的、酥酥地;溶溶的;闪闪的;白光光的。师:读得很好听。有没有发现这些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什么特点?都是什么词儿?生:都是叠词。师:都是叠词儿是吗?都是叠词儿带给你什么感觉呢?听老师读一下,用心来体会,由这些词语你在听的过程中它会带给你一个又一个不停的感觉,你来听一下——(教师范读)款款地、渐渐地、慢慢地、匆匆的;玉玉的、银银的、淡淡的、痒痒的;小小的、酥酥地;溶溶的;闪闪的;白光光的。你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说——生4:月亮不同的样子师:你看到了月亮一个个不同的样子,是吗?你嘴巴里好像有什么味道?你说,什么味道?生5:酸酸的。师:酸酸的,你有酸酸的味道,你说——生6:我感觉有点甜甜的味道。师:有点甜甜的味道。酸酸的甜甜的,反正各种感觉都有是吗?你的双手好像抓到了什么,刚才在听的时候,不知不觉的抓到了什么,又是你,你说——生6:缓缓的气息。师:你抓到一种缓缓的气息的感觉是吗?你一抓,你好像抓到了,你一松手,这种感觉好像又——生6:就是好像一缕青烟。师:一缕青烟从你的头顶心儿穿过的感觉,是吗?好极了请坐,真有意思啊,孩子们。六排词语,分别代表月亮所到的六个地方,而且还让我们从耳、口、眼、鼻等方面让我们感觉到平凹笔下的月亮跟别人的真不一样。来,让我们有滋有味地,字正腔圆地来读一读这六排词语,不慌不忙的,款款的预备齐——生(齐):款款地、渐渐地、慢慢地、匆匆的;玉玉的、银银的、淡淡的、痒痒的;小小的、酥酥地;溶溶的;闪闪的;白光光的。院中问月,追寻痒痒的月亮师:你们齐读的声音真好听,如果有这么一个选择题,你必须选择,让你在刚才的六排词语中选三个词语,不多不少,就三个,来形容贾平凹笔下的月亮,我不知道你会选哪三个?因为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来,跟着感觉走,选三个词语,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我感觉平凹笔下的月亮是怎样的,怎样的,怎样的。生1:我觉得平凹笔下的月亮款款的、玉玉的、银银的。师:很好,这是你的感受。你的感受是——生2:我感觉平凹笔下的月亮是玉玉的、溶溶的、酥酥的。师:好极了,这是你的感觉,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太一样。生3:我感觉平凹笔下的月亮是渐渐地、玉玉的、白光光的。师:好极了,你呢?生4:我感觉贾平凹笔下的月亮是玉玉的、酥酥的、溶溶的。师:好极了,你的感觉?生5:我认为应该是闪闪的、白光光的。师:三个。生5:慢慢的。师:还有慢慢地,是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