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叶国灿一、名词解释:1、管理: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各级管理者有效地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职能,优化各种资源配置,整合组织力量,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2、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包括分析组织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明确组织目标、进行决策和制定行动方案等一系列工作。3、组织职能: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4、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5、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6、例外原则:就是高层主管人员为了减轻处理纷繁事物的负担,把处理一般日常事务的权力授予下级管理人员,高层主管人员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7、权力:就是一个人在被他人反对的情况下仍然具有的某种左右他人行为的能力。8、统治:是一种特殊的权力施用关系,它是通过具有特殊含义的命令而使一部分人服从的可能性。9、“五力”模型:潜在加入者的威胁、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替代品生产者的威胁、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及现有竞争者的抗衡。10、价值链:是一套分析优势来源的基本工具。它可将企业的各种活动以价值传递的方式分解开来,借以了解企业的成本特性,以及现有的与潜在的差异化来源。11、系统:就是处于一定环境之中的若干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单元或要素,为达到整体目标而有机组合起来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12、物质资源:是指纳入人类管理活动的一切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13、信息:是系统确定程度的标记,是带给管理者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14、管理过程:以计划为起点,经过组织、控制,以实现计划规定的目标位归宿。15、物质动力:是指以人们对物质利益的需求为基础,对管理对象的行为加以引导和调控。16、精神动力:既包括信仰、精神鼓励,也包括日常思想工作。17、局部弹性:就是任何一类管理必须在一系列管理环节上保持可以调节的弹性,特别在重要的关键环节上要保持足够的余地。18、整体弹性:即整个管理系统的可塑性或适应能力。19、反馈:就是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20、预测:是指对未来环境所作出的估计。它以过去为基础推测未来,以昨天为依据估算今后,以已知预计未知。21、战略计划:是由高层次管理者制定的,是关于组织活动长远发展方向、基本目的的计划,其内容不追求具体、明确。只规定总的发展方向、基本策略和具有指导性的政策、方针。22、战术计划:由组织的中低层管理者制定,是关于组织活动如何具体运作的计划。23、组织的综合计划:是对业务经营过程中各方面活动所作的全面规划和安排。24、专业性计划: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职能工作所作的计划,它通常是综合性计划某一方面内容的细化。25、针对例行活动的计划被称为程序性计划。过去从未出现且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程序,与此相应的计划被称为非程序性计划。26、弹性预算法(可变预算法):即是编制预算时,针对计划期内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变动,编制出一套能适应多种业务量费用的预算,以便分别反映在各种业务量情况下所应开支的费用水平。27、目标管理:就是指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围绕已确定的总目标,经过上下级协商,分别制定目标和保证措施,明确规定相应的职责范围,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部门和个人考核依据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28、战略管理:是组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组织目标,保证目标落实并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29、经营范围: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域。资源配置:是指企业过去和目前资源与技能配置的水平和模式。竞争优势:是指企业通过资源配置的模式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所形成的与其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地位。协同作用:是指企业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的决策中所能获得的综合效果。30、目标市场:就是企业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从满足现实或潜在的目标顾客的需求出发,依据企业自身经营条件而为自己选定的一个或为数很少的特定市场。简单的说,目标市场就是指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对象。31、市场细分:是将一个多样化的市场划分为不同的、小规模的细分市场,具有相似特征的顾客群被归类于同一细分市场。32、基本战略:是指无论在什么行业或什么企业都需要选择并采用的战略。33、成本领先战略:也成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并保持低成本地位,以低廉优势取胜的战略。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使自己经营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与竞争对手相比具有某些特色而取得竞争优势的战略。集中化战略:又称目标集聚战略或专一化战略,它是企业或战略经营单位为了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特殊需要,通过集中力量于有限的地区市场或产品的某种用途,建立竞争优势和地区市场的战略。34、集约化成长战略:是指企业在现有生产范围内充分利用产品和市场方面的潜力,以快于过去的增长速度来求得成长和发展的战略。35、市场渗透战略:是以现有的产品在现有的市场范围内通过更大的营销努力提高市场份额的战略。市场开发战略:是集约化成长战略在市场范围内的扩展。它是将现有产品或服务打入新地区的市场战略。产品开发战略:是企业在现有市场上通过改造现有产品(服务)或开发新产品(服务)而增加销售额的战略,是集约化成长战略在产品上的扩展。产品多样化战略:是一种以不同产品满足不同市场需要,求得产品市场综合发展的战略。36、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目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较佳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经营决策: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为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或解决新遇到的重大问题,在充分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拟定出若干可行方案,然后从中作出具有判断性的选择,确定一个较佳方案的过程。37、确定型决策:是指每个方案所需的条件都是已知的,并能预先准确获知其必然结果,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事件的各种自然状态是完全肯定而且明确的。38、直观判断法:是指从已有的定量分析资料中,凭经验和直觉选择有利方案的方法。盈亏平衡分析:又称损益平衡分析、保本分析,是量本利分析的重要内容,这种方法是依据与决策方案相关的产品产销量、成本、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分徐判断方案对企业盈亏发生的影响,从而评价和选择决策方案。39、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业务量变动的情况下,某一类成本的变化性态。40、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业务量变化时,一定期间内的成本总额不受业务量变化影响的成本。41、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处的一种“收支平衡,不盈不亏”的状态。42、风险型决策又称随机型决策,是指每一备选方案的执行,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情况,各种情况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概率,这时的决策就存在着风险。43、决策树分析法:是指将构成决策方案的有关因素以树状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并据以分析和选择决策方案的一种系统分析法。44、非确定型决策:只知道每个备选方案都存在着两种以上不可控的状态,但无法测算出它们发生的概率,或只能以主管概率判断。45、激励:是通过鼓励组织成员,激发其潜在的工作动机并尽可能使之得到充分发挥和维持,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46、生理需要是指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是指人对身体、经济等方面的安全可靠、不受威胁的需要。社交需要是指人对友谊、爱情、隶属关系等的需要,属于人的社会性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对理解、尊重、赏识、荣誉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对自我完善,提升自身价值,不受外界干扰地充分发挥自我潜能,“成为其所想成为的人”的需要。47、挫折:是指人的动机因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干扰,不能完全或完全不能转化为相应的行为,从而无法实现预定目标时的情绪状态和内心体验。48、控制:就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以计划为标准,由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行为活动进行检查、监督、调整等管理活动的过程。49、预先控制:是在组织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是整个组织活动过程的开始点。过程控制:是指组织活动开始以后对正在进行的活动给予指导与监督,以保证活动按规定的政策程序和方法进行。事后控制:是指在组织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整个周期资源利用情况及其运行结果进行总结。50、控制标准、偏差信息和矫正措施是控制工作的三项基本要素。控制标准:是预定的工作标准或计划标准,是检查和衡量实际工作的依据。偏差信息:是实际工作情况或结果与控制标准或计划要求之间产生偏离的信息。矫正措施:是根据偏差信息,作出调整决策,并付诸实施的。51、适时控制:是指控制系统应该及时提供信息,迅速作出管理上的反应。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当好处。客观控制:是指控制系统必须是客观的、精确的。弹性控制:是指控制体系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应对环境的变化。52、预算:是以财务术语或者以非财务术语来表明组织的预期成果,它是用数字编制的反映组织在未来某一个时期的综合计划。53、收支预算:是指组织在预算期内以货币单位表示的收入和经营费用支出的计划预算。实物预算:是一种以实物单位来表示的预算,是货币量收支预算的重要补充。负债预算:是指考虑一定时期的资产、债务和资本等账户的情况,设计筹资方式、途径和数量以及还款时间、方式和能力,防止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保持财务收支的平衡。54、财务审计:是以财务活动为中心内容,以检查并核实账目、凭证、财务、债务以及结算关系等客观事物为手段,以判断财务报表中所列出的综合的会计事项是否正确无误,报表本身是否可以信赖为目的的控制方法。管理审计:是检查一个单位或部门管理工作的好坏,评价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组织及利用的有效性。55、统计报告法:是使用统计方法对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以各种统计报表的形式及分析报告,自下而上向组织中有关管理者提供控制信息。56、财务报表:是用于反映组织运营的期末财务状况和计划期内的运营成果的数字表。财务报表分析:就是以财务报表为依据来判断企业经营的好坏,并分析企业经营的优劣性。包括利润率分析、流动性分析和生产率分析。57、作业控制:是为了保证各项作业计划的顺利进行而做的一系列工作,一般包括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库存控制等。58、组织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某一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精神、行为准则及其在规章制度、行为方式和物质表现的总和,具体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组织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组织产品等。59、组织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组织文化对组织整体及组织员工个人的价值取向、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使之符合组织所确定的目标。组织文化的激励功能:指组织文化具有使组织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进取精神的效应。60、物质层文化:凝聚着本组织精神文化的生产经营过程和产品的总和,还包括实体性的文化设施。制度层文化:是具有本组织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和。精神层文化:是指组织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61、组织文化的显性内容:是指那些以精神的物化产品和精神行为为表现形式的,人通过视听器官能感受的,又符合组织文化实质的内容。它主要通过组织标志、工作环境、规章制度、组织目标、经营管理行为五个方面体现。62、组织文化的隐性内容:组织的经营哲学:是一个组织全体员工所共有的对世界事务的一般看法。组织的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个人进行的评价活动在头脑中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和人是否具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组织道德规范:是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人们自觉遵守的道德风气和习俗。组织精神:是指组织群体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是组织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综合体现和高度概括。63、跨文化管理:指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事进行的管理。64、行政方法:是指在一定的组织内部,以组织的行政权力为依据,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来执行管理职能,对下属施加直接影响的管理方法。65、法律方法: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