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第五章新诗(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1第五章新诗(一)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2一、现代诗歌的变革与探索(一)现代诗歌的变革1.初期新诗经过胡适的“尝试”,郭沫若的“创造”以及文研会诸诗人的实践,至20年代已成为中国诗歌的主流,这是中国诗歌在形式上的大解放。诗歌形式大解放适应了“五四”时期思想情感大解放的要求。初期新诗完成了两方面重大变革:一是用白话作诗,将中国诗歌从文言语体中解放出来,切断了文言分离的传统;二是创立了自由诗体,将中国诗歌从旧诗词的体式中解放出来。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32.初期新诗的缺陷一是只注重新诗语言(白话)与旧诗语言(文言)的区别,不注重诗体与其他文学体裁语言的区别。二是意象过于平实,情感和想象力均显不足,缺少回味和余香。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4过去的生命周作人这过去的我的三个月的生命,那里去了?没有了,永远的走过去了!我亲自听见他沉沉的缓缓的,一步一步的,在我的床头走过去了。我坐起来,拿了一枝笔,在纸上乱点,想将他按在纸上,留下一些痕迹,但是一行也不能写,我仍是睡在床上,亲自听见他沉沉的缓缓的,一步一步的,在我床头走过去了。1919年4月4日在病院中选自《雪朝》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二年六月版[例1]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5(二)现代诗歌的探索1.探索者之一:新月诗派新月诗派:发端于1923年在北京成立的新月诗社。1926年闻一多、徐志摩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诗镌》,提出现代新格律诗主张,并集结了朱湘、刘梦苇等一批诗人,标志新月诗派形成。1928年徐志摩等在上海创办《新月》月刊,1931年又创办《诗刊》季刊。上海时期的活动,一般被称为后期新月诗派。1931年底徐志摩去世,新月诗派开始衰落。同年,陈梦家将前后两期新月派的18位诗人的一些作品编成《新月诗选》,较完整地展现了新月诗人的风采。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6新格律诗理论:欲新中国之诗,必新诗歌之形式;欲新诗歌之形式,必从新诗格律入手。诗体语言的特点:戴着格律的脚镣跳舞。观念之一:新诗格律要有三美。音乐美—废旧诗平仄,主张用音节(音尺、音步、顿数)加强新诗音韵节奏感。建筑美—废旧诗五言、七言诗句排列格式,根据诗意创造各种有序的建筑形式(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绘画美—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寓情思于意象之中。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7观念之二:新诗格律依附于诗的精神,是诗的精神的形式化。因而它的格式永远层出不穷,不似旧诗只有一个格式;它的格式永远是诗人独创的,不似旧诗格式是前人替我们创造的观念之三:翻译和移植外国诗体形式。例如商籁体(又称十四行诗),诗行总数十四行,有固定音律。商籁体到莎士比亚手里成熟,所以又叫莎士比亚体。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82.探索者之二:象征诗派象征诗派:20年代中期,李金发率先把法国象征诗派的手法介绍到中国诗坛,穆木天、王独清在《创造月刊》创刊号上发表诗论,提倡诗的暗示性和朦胧美。这批象征主义理论倡导者,形成了中国早期的象征诗派。这一诗派对后来30年代现代派诗歌产生了直接影响。“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象征诗派在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是突破初期新诗困扰在显意识的“围城”,为新诗另辟了一个“潜意识”的世界,从而成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先河。意象具有描述、抒情、象征三种功能。初期新诗的意象组合将抒情、象征统一于描述之中,而象征派诗的意象组合则将描述、抒情统一于象征之中。象征派诗不作真实描述,不直接抒情,用意象来联想、隐喻、幻觉、暗示,造成诗意的朦胧、迷离和神秘。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9手法之一:用新奇的比喻(远取譬)意象或象征性意象暗示诗人内在的主观意识,实现思想知觉化。手法之二:自由联想,打破常规逻辑,以跳跃的思维组合意象,作观念奇特联络,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手法之三:通感手法,造成感官交错互通,使读者产生多方位的感受。象征诗派诗艺上最突出的是“陌生化”,有意拉开语言形式与人们语言习惯的距离,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这样诗意变得扑朔迷离,耐人寻味。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10有感李金发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例2]:这句诗的喻体“残叶溅血”,本体“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本体本身又是一个比喻。残叶在生命结束前还闪出血一般的殷红,人的死亡不过是挂在死神唇边迷人的笑,两个不同意象看似互不联属,诗人用“远取譬”手法组合起来,通过观念奇特联络,引导读者去感悟:人的生和死近在咫尺,生命是极其短促的。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11二、闻一多及其创作(一)诗人.学者.斗士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赴美留学,学习绘画和文学。1925年回国后,参与新月诗派活动,成为新格律诗的倡导者。1928年到大学任教,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文化,成为著名学者。40年代投身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12(二)诗歌成就1.诗歌理论:提出“三美”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2.新诗创作:诗集《红烛》、《死水》A.基本主题:爱国主义精神《红烛》(1923年出版)。在国外创作,表现对祖国的思念。“红烛”象征对祖国的炽热之情,燃烧自己,创造光明。《忆菊》“赞美祖国底花”。《太阳吟》幻想骑着太阳每天望祖国一次。《死水》(1928年出版),回国后创作,由对祖国热切期望转化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不满是爱国的另一种形态。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13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选自《死水》新月书店一九二八年一月版发现闻一多[例3]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14B.艺术风格变化《红烛》风格:思念理想化祖国,充满浪漫主义情调。在诗体上是热情奔放的自由诗。《死水》风格: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充满现实主义批判光芒。在诗体上实践了新格律诗的理论。3.分析代表作《死水》诗意:“死水”的象征内涵,“化丑为美”的寓意以及“不如让丑恶来开垦”的理解。艺术:新格律诗的“三美”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15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一九二五年,四选自《死水》新月书店一九二八年一月版[例4]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16三、徐志摩及其创作(一)志摩.诗哲.风流才子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17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先后留学美、英,尤其是1921年在英剑桥大学,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回国后在大学任教。1924年随泰戈尔做翻译,在中国讲学并游欧洲。1926年主编《晨报.诗镌》,1928年主编《新月》月刊,是新月诗派主将。1931年飞机失事身亡。取名志摩,意思是志在唐朝诗人王摩诘(王维),追求自然,直抒心灵。笔名诗哲,崇尚西方民主政治和自由、平等、博爱的人生哲理。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一生有许多风流韵事:先有与张女士的旧式婚姻;后有追求“中国第一才女”林小姐,婚事不成;最后与有夫之妇陆小曼一见钟情,有情人终成眷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17(二)诗歌成就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1.主要思想内涵A.表现对西方欧美式民主、自由的理想及这种理想的破灭。《为要寻一个明星》,抒情主人公在黑夜里骑着拐腿的瞎马,在茫茫荒野中去寻找明星—光明、理想社会的象征。《再别康桥》透露出的是理想的破灭感。B.歌唱纯真的爱情,表现对个性解放的追求。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18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硃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容,消容,消容,—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选自《志摩的诗》新月书店一九二八年八月版雪花的快乐徐志摩[例5]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19以雪花为意象,“我”和“雪花”融而为一,直接歌唱我的心愿。2.艺术特色A.闻一多风格阳刚豪放,徐志摩风格阴柔婉约。意象:闻诗神奇,徐诗平实。词藻:闻诗华丽,徐诗清新。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203.分析代表作《再别康桥》诗意:“康桥”的惜别,理想的破灭,人生的感悟。艺术:意境美、音乐美、建筑美。B.新格律诗的“三美”意境美:与闻诗的绘画美有所不同,徐诗美在意境,情境交融,物我一体,意溢境外。音乐美:一是音节整齐,二是押韵,产生回环之感,三是变沓,三次“轻轻的”使全诗产生一种飘逸之感。建筑美:诗行排列既有序,又有变化。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21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中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11月6日中国海上选自《猛虎》新月书店一九三一年八月版朗诵:再别康桥.mp3[例6]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22四、李金发及其创作(一)金发.诗怪李金发(1900—1976),广东梅县人。1919年赴法留学,学雕塑。1920年开始写新诗,称法国著名象征派诗人魏尔仑为“名誉老师”。1925年回国任教,后来曾任国民党政府外交官员。1976年在美国纽约去世。取名金发,是在法国留学染病发烧期间,梦见金发女郎携他到各处游览而为。具有梦幻的色彩。意味着他的“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由于他的诗朦胧怪异,因而被人们称为“诗怪”。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23(二)诗歌成就诗集《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1.思想内涵全部诗作的中心意象是生与死的忧伤、现实与梦幻的迷惘。表现“五四”后一些知识分子感到社会黑暗,前程渺茫,而产生的悲观颓废的心情。2.艺术特征实践象征主义理论,运用象征主义手法,用意象来联想、隐喻、暗示,诗意朦胧迷离,诗句晦涩难解。3.分析代表作《弃妇》诗意:“弃妇”的象征内涵,“弃妇”的复杂的内心世界。艺术:思想知觉化(象征意象);自由联想,观念奇特联络;通感。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24弃妇李金发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趁此短墙之角,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风怒号;战栗了无数游牧。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我的哀戚惟游蜂之脑能深印着;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然后随红叶而俱去。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长染在游鸦之羽,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静听舟子之歌。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徜徉在丘墓之侧,永无热泪,点滴在草地为世界之装饰。选自《微雨》北新书局一九二五年十一月版返回[例7]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25必读书目闻一多:《太阳吟》、《忆菊》、《发现》、《死水》徐志摩:《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一首》、《再别康桥》李金发:《弃妇》习题1.如何评价闻一多、徐志摩在新格律诗上的探索?2.李金发对新诗发展有什么作用?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26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27返回闻一多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28青岛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