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课程纲要wang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轮初中地理复习课课程纲要—————中国地理部分田丽娟适用年级:高二年级时间安排: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第一、二学段每周节数:5授课班级:高二年级3班、14班授课教师:田丽娟课程材料:中国地图出版社普通初中实验教材地理课程类型:必修第一: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3.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4.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3.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4.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第二:课程内容一、内容安排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第1、2学段中国地理内容安排单元课标要求要求课时课标解读一、疆域与人口1.疆域与行政区划①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②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1、掌握2、理解3、应用6强调读图和用图能力,注重知识点识记和理解,建立起我国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2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③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2.人口与民族①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②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③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的空间概念。通过强化读图练习和填图练习巩固这一点。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和民族观。区别领海和内海等概念。正确理解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年龄构成轻、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分布不均的人口国情。培养学生阅读专题地图及图表(密度图、柱状图、人口增长曲线图)的能力。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①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②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③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2.自然资源①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②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③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④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1、掌握2、理解3、应用20掌握我国地形的两大特征。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的走向与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我国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分布与特征。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及成因分析。气候是自然环境最重要、最活跃的基本要素,它与经济建设、农业生产以及动植物的生长息息相关。只有掌握了气候的基本知识,才能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自然特征。同时也为以后复习区域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该部分知识在高考时经常与高中地理中的大气运动等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对天气、气候知识理解和掌握。描述和说明天气和气候的图表和运用图表的能力。内流去和外流区及其划分;主要内流河和外流区及其水文特征;主要淡水湖和咸水湖及其分布。长江的发源地与注入的海洋,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省区和上、中、下的特征;在航运、灌溉、水能蕴藏的方面的优势及开发利用和洪涝3治理问题。黄河的发源地与注入的海洋,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省区和上、中、下的特征;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灌溉工程及治理。三、经济与文化1.经济发展①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②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③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2.文化特色①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②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1、1、掌握2、应用16各部分知识之间是以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索进行相互联系的。这部分知识是试题主要背景材料,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而设计考题,并且体现知识的综合性现实性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考查的要求提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的农业类型及农业区域、地形、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中国的主要工业基地及工业发展条件。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主要交通线路及交通枢纽。四、地理差异①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②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③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理解2、应用12北方地区:主要地形、地形区,主要城市;农业生产的特点、粮食作物、气候、兴修水利、防止水患;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基地。南方地区:气候、地形特征及其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的名称及分布;工业区的名称与分布;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中国西部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主要地形。这一部分主要以读图题的形式来命题,要求记住范围、地形名称并能填图。“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形成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常以综合题的形式命题。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主要铁路名称。4保护草原、治理沙漠是一个热点问题。青藏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本区包括的省份及主要地形区的名称。“高”、“寒的气候特征以及在它影响下的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五、认识区域1.位置与分布①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②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③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④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⑤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⑥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2.联系与差异①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②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③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④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⑤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1、掌握2、应用12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是贯穿本部分知识的主线,通过复习形成综合的自然、经济、人文的地理区域概念。区域地理的地理事实(如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城市、交通等)是高考命题的背景材料,同时也是考点。本课时的知识热点是这两个分区地理位置、自然地理概况、经济和人为地理概况。因为区域地理研究反应地理学科前沿研究趋向,提供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方法,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以区域地理为背景的试题,能充分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初高中地理知识结合的渗透点。5⑥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⑦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⑧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3.环境与发展①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②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③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④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⑤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六、综合复习、测试1、单元小结2、练习1、应用6二、对课标中高考考点的解读一.中国的政区、人口和民族本节内容复习时应强调读图和用图能力,注重知识点识记和理解,建立起我国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的空间观念。正确理解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年龄构成轻、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分布不均的人口国情。本节课重点:34个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我国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地区分布。本节课的难点剖析:1.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概念。通过强化读图练习和填图练习巩固这一点。2.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和民族观。区别领海和内海等概念。3.培养学生阅读专题地图及图表(密度图、柱状图、人口增长曲线图)的能力。二.中国的地形本节课的复习内容由中国地形概况、主要地形区(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的分布、地震、火山、泥石流三部分知识组成。6本节课重要的考点内容:1.我国地形的两大特征。2.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的走向与分布具有一定规律。3.我国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分布与特征。4.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5.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及成因分析。三.中国的天气和气候气候是自然环境最重要、最活跃的基本要素,它与经济建设、农业生产以及动植物的生长息息相关。只有掌握了气候的基本知识,才能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自然特征。同时也为以后复习区域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该部分知识在高考时经常与高中地理中的大气运动等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对天气、气候知识理解和掌握。描述和说明天气和气候的图表和运用图表的能力。本节课重要的考点内容是:1.识读卫星云图,进行简易的天气预报。2.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3.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4.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理解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国家。我国气候的三大特征中以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最为突出。5.主要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四.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前面几课时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等内容都有密切的联系,如河流的分布受地形的制约,河流的水文特征受气候影响等,所以本课内容处处体现着个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同时本课内容的知识又为后面复习人文地理(工业、农业、商业、贸易等)、区域地理奠定基础。从全国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看,本课时的命题趋向是以某些主要河流及其流域的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资料为情境载体,于高中地理的水资源、水力资源、水利枢纽、水运、水库等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地理学科的综合。高考常从下列六个方面命题:1.内流去和外流区及其划分;主要内流河和外流区及其水文特征;主要淡水湖和咸水湖及其分布。2.长江的发源地与注入的海洋,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省区和上、中、下的特征;在航运、灌溉、水能蕴藏的方面的优势及开发利用和洪涝治理问题。3.黄河的发源地与注入的海洋,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省区和上、中、下的特征;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灌溉工程及治理。4.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珠江的航运与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5.京杭运河的起止点及沟通的水系、目前通航的河段。6.我国邻近海域、主要海洋资源、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五.中国的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和旅游业本课时的复习内容由中国的农业、工业、商业、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