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很努力,还是很难实现阶层流动?为什么我很努力,还是很难实现阶层流动?答|百度派 @陈幸运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大学生源质量调查,分别针对两所不同的学校,一所是北京的全国重点大学,另一所是西部的至少是211级别的大学。调查问卷只用了最为关键的两个测量指标,第一个是生源地(1.农村 2.城镇),第二个是你在上大学之前去过最远的地方(1.市内 2.省内 3.省外 4.国内多个省份 5.国外)。调查结果大概是这样的:北京的那所大学的生源大多数都来自城镇,而且在上大学之前去过的地方基本都趋于长距离,偏向省外、国内和国外。而西部的那所大学,城镇生源很明显少于北京的那所大学,而且在上大学之前去过的地方都趋于短距离,基本都趋于省内。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城市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更容易考上国内最好的大学,见识广的孩子比见识少的孩子更容易考上国内最好的大学。从上面这个调查结果中,我们会不禁想到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广为流传的现代谚语“寒门再难出贵子”。同样,在前几年,网上也流传一篇名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文章,是一个有10年从业经验的HR通过在自己的公司观察那些来自农村和城市孩子的行为特征所得出的结论。显然,这样的文章显得有些感性,因为没有数据的支撑作为证据,他所观察到的那些人也不能代表不同的整体。但是,他的结论似乎是正确的。北京大学曾做过一个关于1978—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家庭出身的统计发现,在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同样,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2010级王斯敏等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所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数的17%。而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的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不仅仅是清华北大。有研究显示,我国国家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开始不断下滑。可见,随着我国市场转型和时代变迁,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在逐渐扩大,尤其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差距和不平等。当然,目前我国政府对教育不平等也特别重视,不断加大了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乡村教育的师资水平,鼓励城乡教师资源的合理流动等等。那么,我们还需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农村学生升入好学校的比例那么低?对于这个问题,社会学家们早已做过不同程度的探索和研究。美国的社会学家怀特曾在《街角社会》一书中描述过街角青年和大学生的区别。街角青年是这样一群男人——他们的活动集中于某些街角地带、俱乐部、理发店、小吃店或者台球房。他们整天就是无所事事和娱乐消遣,他们这样做主要是在他们那个小圈子里获得认同和权威并且不停地换工作,到中年之后,依然飘无定所,最后依然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而大学生们则就不同了,他们一般来自中产阶级家庭,他们在学校努力学习,使自己尽可能地成为专业人才。并且他们的经济学思维和街角青年也不一样,街角青年主要“消费”的思维,有多少花多少。而大学生们则是“储蓄和投资”,以便未来更好地发展,把钱用在刀刃上。因此,从这个研究中可以类比中国的现状,街角青年可以代表那些农村中不好好学习的孩子,而大学生则可以代表中国城市和农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当然,实际的情况也就是这样,农村里大多数的孩子很难考上大学,有许多不好好学习,甚至成了街头混混,之后进入城市打工,漂泊了几年,结婚生子,社会地位依然与父辈保持同一水平。而那些有幸考入大学的农村孩子(当然只是少数)则或许可以有机会实现身份的转变和社会阶层的流动。农村的孩子为什么很难考上大学,有这样一个研究结论,值得我们品味。一般来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未来,这个逻辑应该是通顺的。农村孩子之所以很少考上大学,实现阶层流动,是因为他在他所身处的环境中所得到的隐形教育就是未来还是和父母一样,和周围的人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他们的思维意识里很少有“考大学”的想法,甚至有时候还惧怕,感觉“考大学”这样事情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你想想,一个人连实现人生理想的想法都没有,那么何谈他实现梦想,这不是扯吗?农村父母亲教育的最基本方式就是:读书嘛,稍微读一点,读个初高中也就差不多了,外面打工照样能赚钱。最后的结果就是本来努力一下就可以上大学的人,也被这种教育意识给断送了前程。当然,更深层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教育资本的问题,城市孩子比农村孩子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本,他们生下来不仅接受普通的知识教育,而且还接受特色教育,如舞蹈、音乐、绘画和武术等等。而农村孩子能接受普通的知识教育就已经很不错了。还有,学校文化和城市文化更相近,城市的孩子对于学校的课程设置和知识体系,尤其是概念名词很容易理解,而农村孩子无形中与学校文化有一定的隔阂,诸多的概念需要勤奋刻苦地学习才能掌握和理解。因为有许多知识都是抽象的,农村孩子一般接触的都是具象的东西,所以,天然就有差距。学校的语言规范和城市群体的孩子语言之间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也即它们之间存在某种亲和性。而与此相反,农村孩子的语言却与学校语言截然不同,根本无助于“语言资本的”积累。所以说,除了外在的资源分布不均和制度安排等因素,还有一个群体自身的教育习惯或者行为生活方式影响着他们的选择和努力结果。事实就是事实,我们无法否认。但是,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或者是下层的孩子,你就应该放弃努力嘛?当然不是,我以上所说的只是一种大体的趋势和现状,不是还有很多出生较低的孩子实现了绝地反击和人生逆转嘛。所以,即使“寒门再难出贵子”,请你也不要过早放弃。教育对于底层群体来说,其作用和功能还是巨大的。我记得大学老师说过一句话:“唯有读书,可以背叛阶级”。至今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虽然有人会说,这未免也太夸大了读书和教育的作用,或许还会拿出诸多的例子来反驳。但是真的就是这样,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富人可以靠资本赚钱,保持甚至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那么,穷人只能靠知识赚钱,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教育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来说,其功能是天壤之别的。对于优越阶层来说,读书更多的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并最终保持住自己的社会地位。而相对于底层来说,教育就是为了实现自己身份的转换和社会阶层的流动。所以,如果你是比较优越的阶层,那么请好好读书和接受教育。如果你是底层,那么就更应该好好读书,因为,教育可以让你实现从下往上的跨越,还有一个相对更美好的未来。以上内容由百度派作者提供本文作者:百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