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考在社会阶层流动中的作用摘要:制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每年的高考都是届时全国的新闻热点,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高考制度的争论。高考之所以饱受争议,笔者觉得更多的是和高考的不可替代性有关。在九年义务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高中入学率不断上升,那么如何处理这么多高中生未来走向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么多高中生的筛选问题,高考的不可替代性就此显现出来。但是舆论也不乏批评高考制度之声,批评唯分数论,呼吁更全面的考核方式。关键词:高考阶层流动不平衡公平高考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台除外)大学最重要的入学考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海南省为考试局)命题。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既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也是为了适应当时国家百废待兴需要快速选拔人才的要求。但是文革期间,教育工作停滞,取消了高考。1977年,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主管文教工作,在他的主持之下,恢复了高考制度。虽然今天对高考制度的争议不断,但高考的地位却最为巩固。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为社会发展选择并培育了大量人才,今天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基本上都是高考制度的受益者,这成为证明高考存在价值的活证据。用社会流动的视角来审视高考制度,不但可以促进高考制度的健康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也可以更长远地展望高考改革,使高考改革更具科学性,能够在更高水平上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发展。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如今的社会,我们更倾向于用阶层来很划分为彼此地位相互区别的社会集团。社会中能促进社会流动的渠道有很多,一个良好运行的社会,社会流动是通畅的,否则就会出现阶层固化的现象。社会成员在各阶层之间流动受阻的情况称为阶层固化。社会流动作为一种调剂机制,在于能够把能通过自我奋斗创造价值的人提高到一个与之能力与贡献相符的的社会阶层,把无贡献没有创造价值的人下放到另一个社会阶层,从而使社会向更进步的方向发展。然而,这种调节并不是万能的,作为社会自发的调节机制,它也具有局限性。权力与金钱不仅会影响社会流动的有序进行,出现阶层固化的现象,甚至会造成社会逆淘汰,导致社会的退步。我们的政府应该做的就是确保社会流动的良序进行,和限制局限性的发挥。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手段高考推动社会流动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高考的原则上是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而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获取的手段几乎也是平等的,虽然有的学生可以通过开小灶的形式,提高知识的掌握,但是需要掌握的知识量确实相等的,所以即使不开小灶,其他学生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到达开小灶一样的效果。然后是高考严格的保密制度,从出题到运输试卷都经过层层把关,在开考之前,所有考生都是不知道内容的。总而言之,高考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相对公平的社会流动渠道。鼓励家长将子女送去接受教育,争取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生活,鼓励学生努力提到基础教育水平,改变命运。不仅产生了社会流动行为,还给社会一种进取向上的社会氛围。而高考制度的目的,就是筛选人才,然后分配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那么,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又有多少呢,由于国家教育部的数据只提供的2013年,且数据年变化率不大,故引用教育部2013年数据。合计中央地方民办小计教育部其他部门小计教育部门其他部门地方企业普通高等院校249111373401661101559848717本科1170110733766860167392其中:独立院校292292专科13213399341453148325教育部数据2013年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由上表我们可以得出,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数对于庞大的人口来说,依然是稀缺的。不仅如此,我们再看看以下的表格。地区东部中部西部普通高等院校数1154846491由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高等院校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发达地区,而西部高等院校只占全国高等院校的约五分之一,这反映了我国高等院校分布的不平衡。当然这和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相呼应的,不过其中原因不是本文重点,故不再赘述。虽然高考提供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下层学生进入当地高等院校或者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的机会,但也仅仅在少数。我们对各地区之间进行纵向对比,高考的确给不少“寒门”学子,从各地区中的欠发达地区前往各地区的发达地区享受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然而对三个地区横向对比,在东中部拥有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比西部要好要多的基础上,从欠发达地区流动到发达地区的,就少得多了。高考在提供阶层流动渠道的同时,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制约。虽然高考给每一个学子都提供了机会,但是出生于社会、经济地位相对优越的家庭的学生有更大的优势,而这些家庭又大多生活在城市,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又因为高等教育布局的不均衡,高等教育发达的地方,往往也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高校分布多,地方投入必定也多,照顾本地生源、增加招生的指标是当地政策所致,从而导致那些地区的录取分数线下降。也就是说,发达地区的学生能以比贫困地区的学生更低的分数进入大学,这不仅使富裕、发达地区的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的优先权力,更使本已承受不公的贫困地区学生雪上加霜。而为了纠正大学招生向经济发达地区倾斜的情况,国家对老少边穷地区的考生降低录取分数。但是,得到照顾的往往也是出生于社会、经济地位优越的家庭的考生。而来自其他地区的考生甚至利用各地因录取指标不同而出现的录取分数线差别,“移民”到经济不发达地区钻空子。总结虽然高考不是最好的制度,但是放在当下,却是最不坏的制度。在未来的高考改革中,保证公平将是重点。笔者认为,在如今素质教育大行其道的当下,改良应试教育才是根本。因为在地区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状中,素质教育对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是不公平的,现在提倡素质教育还太早。针对未来高考改革,作者提出几个建议,解决各地区间考生互相流动的公平问题,解决各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问题,如何解决应试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问题,这才是未来高考改革的方向。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再来谈素质教育也不迟,否则素质教育将会变成阶层固化助推剂和高考制度的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