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省岗前培训教育学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绪论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主要形成于西方的中世纪大学教育和东方中国汉代的太学及唐、宋的书院教育。书院教育是从萌芽走向雏形的标志。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是指它的形式开始从单一走向多样,其职能不断丰富和充实。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了“通过科研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独立与自由统一”的新型教育原则,使大学除培养人才之外有新职能。赠地学院:把教学和科研活动延伸到课程与校门之外的社会活动过程中。扩张中的高等教育主要是指20世纪完善以后的高等教育的大变革与大发展。呈现出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和多元化的特征和趋势。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2013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规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P39建立在人性假设基础上的教育本质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教育就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P43P44高等教育界定为倒数第三倒数第四段《教育大辞典》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以上程度的各种专业教育及少量高等教育机构设置的一般教育课程计划所提供的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高等教育学是建立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程度上一般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班。教学组织和形式有全日制和业余的,面授的和非面授的,学校形式和非学校形式。高等教育一般担负着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P47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2013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高等教育的价值高等教育两个最基本的价值是其本位价值和社会价值高等教育的本位价值:1.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1.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社会文化的过程2.社会选择社会依据一定的规则,给个体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并由此影响个体的发展进度、程度和社会地位3.社会流动高等教育是促进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P53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2015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纽曼,罗伯特·郝钦斯,帕蒂森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或主要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个人本位价值观是高等教育价值观中产生最早、至今仍很有影响的基本价值观。主要观点: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2.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3.高等教育的实施在于通过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教育而达成目的现实意义:1.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创造力的价值。2.没有揭示个人与社会的多种关系,导致教育的某些弊端3.完全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倾向,导致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知识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代表人物:哈珀、施密·德特基本价值在于知识的创新,学术探求,科学研究。以“促进知识和真理”为教育根本目的,以学术和科研为学校工作中心。其观点: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2.高等教育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代表人物:范·海思主要价值在于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1.高等教育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2.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P59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殊作用1.大学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2.大学又是知识经济的“知识库”和“思想库”3.大学还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孵化器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看,发挥大学生在经济时代的中心作用,2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知识经济的来临,对我国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一方面,知识经济的挑战,恐怕比历史中以往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来得更猛烈。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又使我们面临发展的转机。30多年来,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其目标和方向与知识经济发展是一致的。P62高等教育的外部关系,2016是指教育活动与整个社会及其他子系统及其活动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制约:1.高等教育的最基本的制约因素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2.社会制度是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3.传统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广泛的影响;其他社会因素对高等教育的制约,往往也通过传统文化的中介或折射。4.人口、民族、宗教以及地理、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都对高等教育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全面或局部地起制约作用服务:1.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2.高等教育为社会制度建设服务3.高等教育为文化发展服务高等教育的内部关系:高等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2014一、影响人的发展因素1.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2.环境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与条件3.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二、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发展1.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引导专门人才成长2.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整体指向大学生发展3.和谐自由的教育环境提供大学生发展的广阔空间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P72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方针的关系概念不同: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制定的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因而政治色彩较浓,属于政治性概念,而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学术色彩较浓,属于学术性概念。层次不同:教育方针作为总政策,属于最高层次;教育目的作为教育方针的一部分,居于中间层次,而培养目标是教育的具体实现形式,属于最低层次。稳定性不同:教育方针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因而不同历史时期会有所不同,教育目的要稳定一些,一旦提出,不会轻易改变;培养目标相对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稳定性要差得多,它随教育体制、招生对象、学制,学校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联系:教育目的是党和国家制定方针的前提,是各级各类学校确定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贯彻和实现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P76-P77教育目的: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国家教育目的:客观上反应社会和整个社会成员对教育对象质量规格的要求。各级各类的培养目标:旨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进行调节和控制。教育过程中具体发展目标:一系列从低到高的指标体系构成,具体指学校的教育工作。教育目的的作用:制约教育对象的发展、指导整个教育过程、激励教育主体。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客观尺度--社会需求,内在准则--个体需要,根本依据--社会和个体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的统一。P79高等教育的四种价值取向自由教育目的:以自由发展人的理性为目的教育。能培养一种伴随一生的理智习惯。最早: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忠实的捍卫者:英国的红衣主教--都柏林天主教校长纽曼。应该哲学家约翰·米尔。意大利波伦亚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职业教育目的:培养专业人才,养成学生的职业特长、专长的教育目的。意大利波伦亚大学,牛津大学,巴黎大学自由教育的不足在于过分强调知识的作用,强调人的理性发展,没有或较少顾及社会的发展需要,使大学与社会成为两个不相干的部分。与此相反,职业教育则过于强调人的职业特长、专长,强调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把人仅仅摆在“工具人”的地位忽略了人的情感,理性的发展和需要。普通教育(综合教育、全面教育)目的:(美国)普通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完满生活所需要的价值观念、态度、知识和技能。强调人的理性和一般素质的培养。普通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独特品格和个人生活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代表国:美国。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人文教育教人做人,专业教育(科学教育)教人做事。3我国高等教育目的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3.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4.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85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有一系列的条件1.充分发展的生产力,创造高度发展的物质条件。2.先进的社会制度,是根本保证3.教育是必要条件P91通才教育和通识教育2013专才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某一专业领域需要的人才教育,为人才走向社会提供一种职业资格。通才教育、通识教育:性质上,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这种教育以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目的上: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人和国家公民的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内容上:通识教育是一种非专业、广泛、非功利的基本认识、思维、技能和态度教育。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结合的模式1.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2.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3.不分专业模式4.产学研结合模式P95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类别1.规定性目标与开放性目标规定性目标是指以事先规定的教育期望为目标,师生在目标的引导下,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达到目标的要求。2.单向度目标和综合性目标单向度目标是指按照科学逻辑、社会要求,人的特征的某一方面发展的需要而构建的目标。3.个体发展目标与群体发展目标4.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显性目标是指外显行为易于操作、可以测度的目标隐性目标是指那些能引起学生内在思想、心理变化的目标5.实有目标与预期目标第四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P103高等教育结构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管理体制结构。能级结构是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微观高等教育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P106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造高等学校的三个基本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P119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1.层次结构调整:建设少数一流大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2.科类专业结构调整:实现科类结构和产业结构一致,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3.形式结构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投资结构。4.地区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发展P122高等学校的职能体系2012年一、培养人才二、发展科学三、服务社会四、职能新发展1.引导社会的职能2.创造新职业的职能3.国际合作的职能P128怎么认识高等教育的职能体系2012年首先,高等学校的职能并非生来如此,一成不变。其次,在高等学校职能的递进发展过程中,后出现的职能并不能否定或取代先前已经存在的职能。最后,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具有综合交叉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三大职能中,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最根本、最一般的职能,离开了这一职能,高等教育便不复存在;发展科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它既是专业教育实现的需要,又有效地为社会提供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是前两个职能的派生,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丌仅要通过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间接地为社会服务,而且要通过多种渠道直接服务社会。第五章: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P133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阶段特征1.低年级:“接受性学习”为主阶段2.中年级:“接受性学习”向“发展性学习”的转变潮3.高年级:“发展性学习”为主阶段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P1402015一、文化素质:1.专业知识2.科学基础3.教育智慧二、心理素质:1.情感品质2.意志品质3.个性品质三、道德素质:1.热爱学生2.为人师表3.学而不厌4团结协作四、能力结构:1.教学能力2.科研能力3.组织能力4怎么提高教师素质:1.提高师德修养。增强人格魅力2.加强理论学习,丰富专业知识3.钻研业务知识,提高教学能力4.研究教学方法,获得专业发展P142教师的角色/职业特征1.大学生增长知识和完满心灵的导师2.大学生热爱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楷模3.人类文化创新和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学生中心论:卢俊、杜威P143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主导和主体变成双主体再变成一体两面“主导-主体论”,即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导-主体”理论强调学生不是客体,但是仍固守着“教育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