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52012年中考历史古代史复习提纲2012-4-10原始社会时期:元谋人(我国境内最早人类)→北京人→河姆渡聚落(长江流域,培育水稻)→半坡聚落(黄河流域,培育粟)→炎帝(号神农)、黄帝(炎黄两部族联合形成华夏族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尧(禅让)舜禹(治水过家门不入)朝代沿革: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历史沿革及政治家】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2.禹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因治水成功,威望大增,涂山会盟、划“九州”、铸“九鼎”3.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我国最早奴隶制国家),开国之君----禹(我国第一个国家建立者)亡国之君---桀公元前17世纪,商朝建立,开国之君----汤,亡国之君---纣王,商朝(殷朝)文明的象征是:甲骨文(我国最早的文字),青铜器(目前发现最大的是司母戊鼎现改称后母戊鼎反映了商朝青铜铸造和文化艺术)公元前11世纪,西周建立,实行分封制,作用: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开国之君----武王,亡国之君---幽王4.春秋时期,春秋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齐国是东方大国,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经济,改革内政;提出“尊王攘夷”口号国家富强起来。齐桓公称霸标志:葵丘会盟。周天子承认说明:周王室力量大大衰微。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社会变革与称雄争霸5.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魏:曹丕(曹操儿子)建,定都洛阳;蜀:刘备建,定都成都;吴:孙权建,定都建业(今南京)。6.唐太宗时期(“贞观之治”)A:选贤用能,知人善任;B虚心纳谏;C实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1)改革赋役制度(2)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分管具体政务(3)修订法令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唐律疏议》(4)完善科举制。7.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社会经济发展,统治期间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省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郭沫若称她“政启贞观,治宏开元。”8.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1)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2)玄宗个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贤能,对内政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9.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西夏。与南宋对峙的政权是金。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南宋冤死的抗金将领是岳飞。【古代中国政治】1、尧舜禹之间实行禅让制,依据才德推举。2、“封邦建国”“封建亲戚”“封建帝国”相关的的制度是---西周:分封制。、秦:废分封立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公元前22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建立,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政治: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钱为通行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以小篆为通用字体,后隶书。思想:焚书坑儒,民族关系:修长城3.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政治措施---(1)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削弱封国势力;(2)强化监察制度,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派刺史(分“十三州部”)。思想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措施的影响:儒家思2/5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朝步完善科举制度。唐太宗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雁塔题名成为新科进士最高荣誉的象征)5.唐朝沿袭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6.元朝建立“行省制”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7.明清加强专制:明朝时,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设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设立锦衣卫和特务机构东厂。设立梃杖制度。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科举制到明清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实行“八股取士”。明清统治者对违背统治思想与触犯皇帝威严的言行残酷打击,制造“文字狱”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古代中国经济】1.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2.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生动地反映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生活场景。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粟。(黄河半坡粟半地穴)3.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长江河姆渡水稻干栏式)4.宋代商业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期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瓦子)。【经济中心转移】1.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东汉末年、三国两晋时期,北方战乱,人口开始南迁。北方人口南迁,不但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在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其它原因:南方较安定;优越的自然条件;政府鼓励生产的措施;人民的共同开发)2.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形成:南宋时期,宋朝初年,北方人口仅有一百多万户,而南方却有二百三十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南宋,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正式转移到了南方。【重大改革】1.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内容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编制户口,加强刑罚,统一度量衡,推行县制。(富国措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强兵措施)奖励军功。(影响)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巩固统治,加速政权的封建化。内容:实行汉化政策,说汉话、穿汉服,采用汉姓,鼓励与汉族人通婚;迁都洛阳。意义:一方面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3、元世祖忽必烈改革内容:①仿效中原王朝的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②推行重农政策,劝课农桑,设立“司农司”,编辑《农桑辑要》。作用:①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②巩固和发展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松赞干布,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2.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有辽、西夏,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宋朝的“蕃”指辽,岳飞词中的“匈奴”指金。与唐朝和亲的“胡”是吐蕃。3.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康熙帝平定准噶尔部,顺治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设驻藏大臣【对外关系】1.西汉时张骞(汉武帝派出)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西域开通之后,汉朝在通往中3/5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当时贯穿东西的交通线(丝绸之路所经地区),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唐朝时(太宗时)玄奘西去天竺(印度)取经,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3.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4.明朝时: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最远到达非洲的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5..清朝实施了“闭关锁国”政策,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限制上。影响: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6.明代将领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击倭寇。明末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7.清朝时康熙帝率清军两次出兵雅克萨,打败沙俄侵略军,签署了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的主权,保卫了东北边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1.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既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开始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各派之间不仅阐述各自的思想主张,还相互争论和批判。例如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韩非创立,秦始皇治国思想)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各家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3.汉武帝时,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建议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古代中国科技文化】4.商朝又称殷,文明代表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甲骨文是商朝出现、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比较成熟。今天汉字的渊源,研究商代历史第一手资料。殷墟出土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5.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使四川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6.西汉前期,人们发明了纸。东汉时期,宦官蔡伦(龙亭候)改进了造纸术。7.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人尊称他为“医圣”。东汉神医华佗发明麻醉药剂“麻沸散”。8.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9.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末年佛教在民间流传开来。东汉时期,4/5道教产生于中国本土。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史记》,记述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10.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11.生活在北魏时期的著名农学家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12.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美称13..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14.隋朝,李春设计赵州桥(平拱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设计者。15.唐代乐舞发达,唐太宗创作《秦王破阵图》(秦王即李世民),唐玄宗创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