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与《声声慢》比较阅读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王巍对古典诗歌的品鉴是当代这些“90后”高中生们颇感动头疼的一件事,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洋快餐、超女快男、NBA、各种最新的游戏和街舞嘻哈,几千年前的诗人们低吟浅唱顾影自怜几乎没有办法打动他们的内心。但只要教师真正理解了诗歌本身,并且能够深入浅出地把古典诗歌的美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是能够透过时空触碰到诗歌的灵魂的。高二必修教材中选取的李清照的两首词,如果能够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教学,将会起到单独讲授达不到的效果。现将心得总结如下。一.闲愁与刻骨铭心之愁“词”这种文学体裁,向来被认为是抒发愁情的最好形式,李清照也不例外,她会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壮志放在她的诗中,而将“一处相思”这样的闲愁放在她的词里。《醉花阴》就是这种“闲愁”最典型的代表。但李清照的“闲愁”和其他诗人的“闲愁”又不一样,她是在用女子之笔写女子之心,这与其它男子写女子完全不同。温庭筠的《菩萨蛮》中的女子,早上起来之后无法打发时间,只能“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在男人看来,女人一旦没有了男人的宠幸,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她们每天梳洗打扮唯一的目的就是准备讨好男人。而在李清照的笔下,她塑造的这个抒情女主人公的形象,既不是百无聊赖用华衣美服打发时间的贵妇人,也不是依靠男人、没有自己生活的歌舞伎,而是有情趣、有思想的李清照。她的生活是那样精致华美、清新脱俗,她追求的不是奢华的生活,而是丰富的精神世界。她寂寞的时候陪伴她的是高雅的菊花。“菊花”这一意象在不同的诗句中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但总体来说,它象征着高洁遗世,与艳俗的牡丹等绝然不同。而到了《声声慢》中,这种愁思已经变成了刻骨铭心之痛。女子对男子的思念古亦有之,但李清照与赵明诚之间的感情非同寻常。从当时他们夫妻感情融洽、琴瑟和鸣再联想到她后来晚年的凄惨,让人不禁觉得读诗之人就像在舞台下看话剧的观众,当知道主角将来的结局注定悲惨,那么看她在台上暂时的欢喜都觉得是种讽刺,这是莫大的悲哀。“国家不幸诗家幸”,假如没有国破家亡、南渡偏安的事情发生,李清照可能会幸福地过着她的小日子,永远写一些闲情逸致的小诗小词,有着她独特的小情调,与赵明诚过着神仙眷侣的好日子,但那样的话,她永远也成为不了永垂青史的伟大词人。正是国家命运的转折、自己生活的改变,造就了她后期词作的博大精深。二.生活趣味的变化从《醉花阴》里处处体现的是李清照思念丈夫的“闲愁”,但除了这些,更多能够看出李清照早期生活的闲适、惬意。她的生活是精美的,从生活中的种种细节,“玉枕”“纱厨”“瑞脑”“金兽”,让我们看到李清照以及当时宋代贵族妇女们的生活状态。她所有的用具都是精美细致的,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很“小资”,她的枕头清凉如玉,在炎热的夏天可是件帮助人消暑的良器;她的睡具罩了细密的纱网,既透风又遮蚊虫。虽然她自己说是因为“半夜凉初透”让自己恼火,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白日的时候,她会细细点了熏香,在熏香袅袅中低头嗅黄花淡淡的清香,自斟自饮。而到了《声声慢》那个阶段,这些生活的小情调全都消失不见了,她的冷清,她的凄惨也注定了她再没有心思玩那些小情调。梧桐再美也无心观赏,大雁飞过,只顾着想它是“旧时相识”,一个曾经那样优越那样雍容华贵的妇人,再也找寻不到。李清照要“寻寻觅觅”的,除了那些再也不回来了的美好时光,是否还包括曾经有过那样精致生活的自己呢?三.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在《醉花阴》和《声声慢》中,出现了许多相同的具体意象及抽象意象,如“愁”“寒”“酒”“黄花”“黑”“黄昏”,但传递出来的意境已经不同了。以“酒”为例,《醉花阴》中的“酒”,是“东篱把酒黄昏后”,那是种豪迈的气魄,酒是锦上添花,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高洁情怀;而《声声慢》中的“酒”,却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酒”成了借酒浇愁愁却更愁的工具。再烈的酒也抵不过刺骨的秋风,少年人喝酒,越喝越甘洌,人到中年再喝酒,品味到的则是酒中的苦涩。而在李清照词中常出现的意象“黄花”,两首词中传递的意境也不同。《醉花阴》中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字里行间透露着李清照那种得意的生活状态,宋人已经不再像唐朝那样以丰满为尚,清瘦成为女子追求的目标,作为一个幸福的少妇,李清照的“瘦”绝不是在抱怨生活条件恶劣,而是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少轻狂;而到了《声声慢》中,“黄花”已经“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已经成为风烛残年的老者,一地堆积的落花,怎能不让人心中生起暮年之悲。其它的“寒”“黄昏”,如果细细品评,也会品出不同的味道,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通联:地址:沈阳市浑南新区高功路2号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电话:13840304065EMAIL:sunnysky9523@sina.com《声声慢》《醉花阴》教案第二课时:比较《声声慢》《醉花阴》授课人:付博班级:高三四班一、背景导读: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但作为一个才华出众、情感丰富的女子难免对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义的态度,所以尽管生活是满足的,李清照也常常会感到一种惆怅。这种惆怅是来自社会对女子的压抑还是由于她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不能实现,就不得而知。只是这种惆怅常常出现她前期的词中,与温馨、喜悦相互交织。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过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但其后不久,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汴京失守,南宋建立这初,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在她那篇著名的《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以情真意切的笔调回忆了她与赵明诚烹茶赌胜、赏玩金石的欢乐,叙述了南渡后辗转流离、坎坷不尽的经历,抒发心中郁积的哀恸。由于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二、教学重点:赏析两首词三、教学难点:比较两首词的“愁”四、教学过程1、回顾第一课时内容,请同学简要分析两首词。2、探究:——读《醉花阴》《声声慢》品李清照前后期“愁”之味。3、讨论4、明确:一、《醉花阴》以“愁”发端,《声声慢》以“愁”作结李清照前期生活美满、和谐、安宁,因此,词中反映的是一位才华横溢、感情丰富的闺房女子对人生理想、温馨、眷恋、离愁的体味。《醉花阴》一词正是这种复杂情感的反映。它以愁发端,一开篇就倾忧泻愁,达到愁的高峰,真是各种闲愁布满天穹,各种闲愁笼罩着词人的整个心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作为封建社会一位上层知识女性,抱着理想主义的人生态度,去体味生活,体味爱情,因此,当她与丈夫离别后,面对着单调的生活,虽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苦,却总有作为一个年轻贵族女子的无限闲愁,独守空房,只能焚香消愁,消磨着无尽的寂寞和无穷的哀愁来打发漫长无聊的时光.看着袅袅瑞脑香的雾烟,离别之怨、相思之苦,深宅思夫的少妇愁绪顿时如烟喷涌,缭绕不绝。“每逢佳节倍思亲”,面对着冷冷清清的玉枕孤眠,纱橱独寝,似烟如雾的愁思有增无减,夜半时分,凉意袭人,倍感孤苦,该如何度过那孤衾难眠的漫漫长夜呢?黄昏依旧,重阳依旧,把酒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迥异,此情此景,思夫情弦又再次拨动,跳出莫名的无休无止的愁苦情符..剪不断,理还乱,唯有这离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不要说不会丧魂消魄啊,西风卷帘,整个闺房越显空荡,怎经得起这孤寂愁苦的折磨,一夜之间,玉容憔悴,对丈夫刻骨的相思和深情的眷恋,使词人哀怨难诉,愁肠百结。南朝江淹的《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故而因离别而魂不守舍,因相思而憔悴。此时思妇的情感体验、生命体验与天地灵气相通了,把愁的结果推向了极至———“人比黄花瘦”。时代的巨变,使李清照的生活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终日过着颠沛流离、孤身飘零的生活,因此后期的词大多反映的是一位形单影只、欲说还休的孀妇丧失亲人的悲哀、理想破灭的失望、孤苦无依的愁苦。《声声慢》就是后期词的代表作。《声声慢》一词在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这种“愁”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这种“愁”深广而厚重。开头连用七对叠字,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打击后,词人内心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东寻西找,是寻找失坠的记忆,还是追念往事来寄托空虚寂寞?于是,先感于外,“冷冷清清”,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暗淡无情,冷漠无比;后感于内,“凄凄惨惨戚戚”,词人陷入愁境,不得解脱,被孤独寡欢的气氛所包围。词人从刻画清冷之景创造出一种凄凉、悲戚的愁境,使全词笼罩在凄惨愁苦的氛围中。全词结句一语道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即这一个接一个的遭遇,用一个“愁”字怎能概括得尽。全词水到渠成,将“愁”推向高潮。愁是李清照晚年生活的核心,是晚年生活的一幅缩影。在残酷的命运面前,生活给予词人深重的精神压力,词中“乍暖还寒”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旧时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等情景,所有这一切都浸满了词人的哀愁,眼前的一切都是生愁、添愁、牵愁的“愁”境,作者在这个愁的世界里,有着身世之苦、家国之痛、孤独之悲,仅用“愁”字又怎能包容得了,概括得尽呢。总之,《醉花阴》中开头以愁发端,其愁就像长江之水滚滚而来,一下子就将愁推向高峰,然后演绎诠释“愁”的内涵。《声声慢》中开头以叠字奠定全文的愁境,在词末作者还生活在愁境里,仅用“愁”字又怎能概括得完她所饱尝的人间甘苦,既用“愁”照应了全篇,也将“愁”推向极至。二、“愁”之内涵不同,词之形象迥异《醉花阴》一词通过摹愁态、绘愁容,抒写了一位多才敏感的少妇在重阳佳节对远方丈夫刻骨铭心又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词中先摹愁态。“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寥寥数语,把一位彷徨室内,心中充满愁云情雾的思妇寂寞无主的愁态勾画了出来。白昼寂寞难耐,夜间仍放不下满腹愁思,彻夜难眠。因为“愁”,只好独自把酒赏菊,在酒杯中,词人看见了自己清瘦的面容、逝去的青春,哪天才能和丈夫欢聚?怎样才能排遣对夫君的思念之愁情呢?再绘愁容。“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简直把离愁别绪写透。人与花争瘦,一边有瘦削的形体,一边有细瘦的花茎;一边是高洁的情怀,一边是清雅的菊花,我物相融的意境美,把一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容描绘得淋漓尽致。文中通过愁态愁容的描绘,表现了一位因思夫而销魂,因思夫而瘦比黄花的思妇闲适恬静的生活情感。可见,词作反映的是思妇销魂的闲愁,塑造的是一个销魂思妇的形象。《声声慢》一词通过设愁境、布愁景,抒发了作者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乱离,孤独寂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中先设愁境。通过七对叠词刻画了冷清萧索的环境,烘托词人凄惨悲切的心境,描绘了她痛定思痛时“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心理过程。七对叠词从动作、环境、心理感受方面,多层次地表现了一位寡居妇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回顾寻觅的恍惚悲凉的孤独之境。再布愁景。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过雁、满地黄花、梧桐秋雨这一系列的愁景,景景含愁,一声声、一阵阵,敲打着词人凄苦的心灵,震颤着词人的心扉。特别是“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作者抬头看见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