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贤民族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设计1课题中秋佳话设计教师刘波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中秋是我国五大传统节日中最神秘,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它有着古老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着深厚的情感寄托。在我国民间有着许多关于中秋的神话传说。经过历史的积淀,它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关于中秋的诗词歌赋,而我国多民族的国情又决定了中秋民俗的丰富多彩,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国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又为这个美丽的节日增添了几分生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亲情涌动又为这个节日增添了挥之不去的情感寄托,这一切都使得这个节日古来而浪漫,现代而又多情。而教材正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因而继承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课堂也是这堂课的意义所在。二、学情分析中秋作为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学生们已经对其有了基本认识,对于北方的中秋习俗也已经基本了解,所以,本节课的设置旨在学生原有常识的基础上,追本溯源,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以及相关的故事,更希望通过知识的拓展迁移,认识到古诗词中的月亮的意象及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宽学生对于中秋节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灿烂文化的学习兴趣。三、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月亮的故事以及人们吃月饼、过中秋节的意义。2、联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在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培养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情感,懂得圆月象征着团圆,象征着美好,寄托着人们的祝福和相思。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通过猜谜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阅读文本,学生自己找出相关问题,锻炼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介绍中秋节的来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分析古诗词,感悟中秋诗词中蕴含的作者情感。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利用ppt,多媒体的准备。课本及其他相关资料。礼贤民族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设计2六、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这首儿歌说到的是什么节日?中秋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中秋节的。二、多彩的中秋1京城习俗京师之曰八月节者,即中秋也。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祝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思考:府第朱门在中秋节时的主要活动是什么?讨论:“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原因是什么?2地方活动学生阅读35页并介绍3中秋节的各地食俗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三、神秘的中秋祭月由来“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是上月的好时机,那么赏月有何历史渊源呢?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你知道多少?朱元璋起义嫦娥奔月吴刚折桂四、诗意的中秋礼贤民族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设计3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你能结合这些诗句,说说这些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吗?和月亮有关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大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寄托着人们对全家团圆、生活美满的向往之情。五、作业假如你的亲人远在他乡不能回来过中秋,请你给他写几句话。七、教学流程图八、板书设计中秋佳话九、教学评价《中秋节》是一节情感味很浓的教育课,亲情的教育,传统的教育融于一体,它强调生活的体验,情感的升华。让初一年级学生了解一些中秋节的风俗,感受中华的传统文化,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和愿望,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我希望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让正确的理念引导他们前行。多彩猜谜导入多彩的中秋神秘的中秋诗意的中秋神秘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