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青岛版一、(2.火山)模拟火山喷发试验【实验器材】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实验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3、把铁盒子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过一会儿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沿洞口四周外溢。(视频)【实验结论】火山成因推想:地壳深处的物质被高温熔化成岩浆,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沿着地壳的裂缝向上升,形成火山喷发【注意:】1、土豆泥不能稀软,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2、不要让学生用手触加热过的番茄酱,以免烫伤。二、(3.地震)地震模拟实验【实验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实验步骤】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用小木块垒成楼房,3、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4、根据楼房倒塌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实验结论】地震的危害性很大。(注意:选易倒、轻的物品当高楼,这样效果好;低、高级震动,找震中。)三、(3.地震)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器材】3—4条颜色不同的毛巾、竹片。【实验步骤】1、把每条毛巾纵向叠两折或三折,将折好的毛巾一条叠一条,平铺在桌面上当作水平的岩石层。2、双手按住毛巾的两端,把它们慢慢向中间挤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3、两手握住竹片的两端,同时用力将竹片逐渐压弯,直到断裂,体会感觉。【实验现象】毛巾挤压产生褶皱;竹片断裂,手感觉到麻木。【实验结论】地震成因推想:地层在受到地壳内部的巨大压力时,会像毛巾层一样发生褶皱岩层褶皱厉害了就像竹片一样断裂,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地震。【注意】1、弯曲的竹片不能离眼睛太近,以免伤了眼睛。2、弯曲的竹片也不能离同学太近,以免伤了同学。四、(做一块卵石)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实验器材】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砖块、锤子【实验步骤】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挑出棱角分明的砖块。2、把挑出的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3、用力摇晃瓶子,大约过五分钟后进行观察有什麽现象发生。【实验现象】碎砖块没了棱角,变成了圆形的【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注意】1、用锤子敲砖时要让学生注意安全。2、不要让学生猛力摇晃瓶子,以免毁坏瓶子伤人。3、大口玻璃瓶也可让学生自备。五、、(做一块卵石)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块板岩、烧杯、凉水。【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一小块板岩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2、把石头烧红后,迅速放在凉水中。3、如此反复几次,观察板岩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一块块的小碎屑掉下。【实验结论】温度变化能使岩石破碎,对岩石有破坏作用。【注意】1、要正确使用酒精灯,同时注意安全。2、不要用手碰烧热的岩石。3、凉水的温度越低越好,最好用冰水。六、(7.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实验器材】空纸盒、橡皮筋、小鼓、豆粒、音叉、水槽、水。【实验步骤】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在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3、用槌敲音叉后,迅速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现象】1、皮筋在振动。2、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3、水面有波纹,并有水滴溅起,音叉振动。【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注意】1、用手拨动橡皮筋时不要用力过猛。2、要轻敲鼓面,避免用力过多敲坏鼓面。3、不要把音叉放入水中,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七、(8.谁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实验器材】闹钟、塑料袋、水槽、水。【实验步骤】1、把闹钟放在空气中,能否听到声音?2、用手轻轻挠桌面或桌腿,直到耳听不见为止,然后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这时能听见声音吗?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到水槽中。将耳朵紧贴水槽,你能听到脑中的声音吗?【实验现象】能听到声音。【实验结论】声音是通过气体、固体、液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注意】1、闹钟要事先上好响铃。2、塑料袋不要透水。八、(10.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器材】小鼓、碎纸屑、、锯条。【实验步骤】1、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轻巧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2、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3、把锯条放在桌上,一端伸出桌面约三分之一,用一只手把锯条压好,另一只手去拨动锯条的末端,听锯条发出的声音。,4、再把锯条伸出约三分之二,再拨动,再听声【实验现象】1、响度小,纸屑跳动低;响度大,纸屑跳动高。2、锯条伸的短,音调高;锯条伸的长,音调低。【实验结论】振幅越大,声音越高;【注意】1、敲小鼓时不要用力过猛。2.强调学生要注意安全,不要让锯条划伤。九、(14.木材)木材特点的实验【实验器材】各种木材、锤子、放大镜、酒精灯、镊子、小刀、小灯座及灯泡、电池及电池、盒导线、水槽。【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烧木材,观察那种木材更容易燃烧。2、用放大镜观察木材的花纹,比较花纹的形状和花纹的粗细。3、用小刀刻木材,探究不同木材的软硬程度。4、将木材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观察木材的沉浮现象。5.把不同的木材连入简单的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亮。6、和其他物品比轻重。【实验现象】1、大部分木材易燃。2、木材有花纹(年轮)。3.木材软硬程度不同。4、木材有沉有浮,沉少浮多。5、干木材不导电,湿木材导电能力很弱,电流表微弱偏转。【实验结论】木材容易燃烧,有花纹,软硬程度不同,有沉有浮,比锤子轻。【注意】1、刻木材时让学生注意安全。2、提醒学生注意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方法。3.和其他物品比轻重时一定要同体积。4、使用电流表测湿木材的电流老师在学生分组实验不能测时,演示即可。十、(15.纸)纸的吸水性试验【实验器材】各种不同的纸、胶水、尺子、水槽、水。【实验步骤】1、把各种纸条依次粘在尺子上。2、在水槽中装入少量的水。3、把尺子水平放入水槽中,让各种纸同时浸入水中。观察纸的吸水情况。【实验现象】表面粗糙的纸张水渍高。【实验结论】表面光滑且较硬的纸吸水能力差,表面粗糙且较软的纸吸水能力强。【注意】1、要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纸教育。2各种纸可发动学生找寻。十一、(16.陶瓷)陶瓷特点的实验【实验器材】各种陶瓷、锤子、小刀、酒精灯、镊子、白纸、放大镜、电池、导线、小闸刀、小灯座及灯泡、火柴、水槽、木头、铁丝、铜丝、冷热水。【实验步骤】1、用火烧各种陶瓷,观察是否易燃。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感觉陶瓷的软硬。3、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4、放入热水中,观察陶瓷的沉浮现象。5、把陶瓷联入电路中,观察是否导电。6、让陶瓷从高处落下,观察是否易碎。7、用陶瓷碎片切割纸片。【实验现象及结论】陶瓷不易燃,硬度较大,不能浮在水面上,不容易导电,不容易传热,容易碎、碎片很锋利。【注意】1、各种陶瓷可以发动学生获取。2、由于这个实验所用到的有危险器材较多,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十二、(17.金属)金属特点的实验【实验器材】铁、铜、铝、小刀、导线、电池、小闸刀、酒精灯、放大镜、砂纸玻璃杯子、锤子、木条、陶瓷。【实验步骤】1、把铁、铜、铝分别放在火上烧,观察是否易燃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铁、铜、铝的硬度。3、把铁、铜、铝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中,过一会儿用手触摸,感觉热不热。4、用放大镜观察金属的花纹,用砂纸打磨金属观察其光泽。5、把金属联入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亮。6、让金属从高处落下,观察是否容易碎,【实验现象及结论】。金属不易燃,多数硬度较大,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不易碎。【注意】1、有些金属较软,这些要让学生了解。2.进行安全教育。十三、(18.)玻璃与塑料的实验【实验器材】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酒精灯、镊子、天平。【实验步骤】1、用天平分别称量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记下称量的数据。2、分别透过玻璃和塑料看书上的字。比较一下用哪个看得清楚。3、让玻璃和塑料从同一高度下落,观察落地时的结果。4、用镊子分别夹着玻璃和塑料在酒精灯上烧,观察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1、体积相同的下,塑料比玻璃轻。2、透过塑料看书上的字不很清楚。3、同一高度下落玻璃碎了。4、塑料燃烧起来。【实验结论】玻璃比塑料重、透明度好、容易碎、不容易燃烧。【注意】1、玻璃易碎,不要划伤手。2、玻璃要夹牢再烧,以免滑落伤人。3、熄灭酒精灯时,灯帽要盖两次【实验器材】温度计、棉纱、方座支架、烧杯、水。【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把它浸入水中,观察温度计的指数,并记录下来。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挂在支架上,观察大约十分钟,边观察边记录,观察温度计的变化。3、把两次记录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实验现象】温度计液泡上的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实验结论】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注意】1、小心使用温度计。2、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十四、(20.蒸发)水蒸发要吸收热量十五、(20.)加快蒸发的方法实验【实验器材】棉布数块、风扇、电熨斗、水槽、水。【实验步骤】1、将两块同样的棉布浸入水中,然后拿出拧净水,一块成团,一块展开晾晒,观察哪块干的快。2、将两块同样的棉布浸入水中,然后拿出拧净水,两块都展开,一块用风扇吹,观察哪块干的快。3、将两块同样的棉布浸入水中,然后拿出拧净水,两块都展开,一块用电熨斗加热,观察哪块干的快。【实验现象】1、展开的干的快;2、风扇吹的干的快;3、电熨斗加热的干的快。【实验结论】展开增大表面积、加热、有风都能使水蒸发的快一些。十六、(21.)沸腾【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表、水、中间带孔硬纸板(能盖过烧杯口即可)。【实验步骤】1、在铁架台的上面和下面各组装一个铁圈,下面的铁圈上垫一石棉网,石棉网上面放上少半杯凉水,下面放上酒精灯。2、在铁架台的上面的铁圈上挂一只温度计,温度计的液泡正好浸入水中。3、先记录下温度计的读数,然后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4、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直至水冒泡翻腾。5、水冒泡翻腾后,继续加热约二分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记录表、统计图【实验现象】1、温度计的指数不断上升,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冒泡翻腾。2、继续加热,温度计的指数不再上升。【实验结论】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沸腾”。【注意】1、熄灭酒精灯时,注意不要烧伤。2、倒掉热水时,注意不要烫伤。3、保护好温度计,避免毁坏4、如果遇到水不沸腾,可把烧杯换成锥形瓶。十七、(22)凝结实验【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试管夹、烧杯、小盘子、冰块、三脚架、石棉网。【实验步骤】1、在三脚架上放上石棉网,把装有水的烧杯放在上面,在烧杯上面放装有冰块的小盘子。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3、大约过五分钟后进行观察,有什麽现象发生。【实验现象】1、随着温度的升高,水里不断产生气泡。2、在小盘子的下面出现小水珠。【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凝结”。【注意】注意安全,尽量避免烧伤或烫伤。十八、(23.)测水的冰点实验【实验器材】大烧杯、试管、温度计、胶塞、冰块、食盐、水。【实验步骤】1、在大烧杯内放入冰块,倒入适量的浓盐水。2、把试管内装上一小半水,把温度计插入试管内,记下温度计的指数,然后把这个装置放入大烧杯中。3、仔细观察试管内水的变化,每隔二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4、把记录测量的温度和初始温度对比。【实验现象】试管内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水慢慢结冰。【实验结论】水结冰时的温度(0℃)就是水的冰点。【注意】1、温度计不要贴着试管壁,温度计的液泡不能触到试管底部。2、玻璃仪器易碎,注意安全。十九、(24)模拟雨的形成(一)【实验目的】通过“雨的形成”模拟实验,培养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能力。【实验器材】大烧杯、碟子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