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实践确定起跑线【教学内容】数学综合应用:确定起跑线的方法(教材第80、81页“确定起跑线”)。【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椭圆形田径场跑道的结构,通过收集、分析数据,小组合作探究确定起跑线的方法。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重点难点】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情景导入】1.课件出示2008年北京第29届夏季奥运会男子100m和400m决赛录像。让学生观察:100m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m跑运动员为什么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认识100m赛道是一条直跑道,每名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起跑,到终点都是100m的距离,体现比赛的公平性。而400m赛道是椭圆式田径跑道,如果从同一条起跑线起跑,外道比内道长,相邻跑道之间有差距,为了公平的原则,会将起跑线依次向前移。3.提出问题:体育比赛中,相邻两道起跑线都提前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是随便移动的吗?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走进运动场,用我们以往所学的知识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了解比赛的时候各跑道的起跑线是如何确定的。(板书课题:确定起跑线)【实验探究】1.了解跑道结构。课件出示标准400m的跑道图。(1)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分别获得了哪些数据信息。师生交流后得到: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2)继续让学生观察跑道,跑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在跑道上跑一圈的长度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的和?然后师生共同交流:因为两个半圆形跑道合起来就是一个圆,所以每条跑道的长度可以看成是两条直道的长度与圆的周长的和。即:跑道一圈长度=圆周长+两个直道长度(板书出示)。2.提出解决方案。老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跑道的结构,还得到了一些数据,那怎样才能计算出相邻两个跑道之间的差距?让学生以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讨论后,汇报方案。(1)分别把每条跑道的长度算出来,也就是计算两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外道的长度比内道长多少,就可以知道相邻两条跑道的差距。(2)因为跑道的长度差距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两侧半圆形跑道拼成一个整圆的周长,再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距。3.组织学生探究。出示表格,教师组织学生完成第1道和第2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继续完成剩下的部分,分别计算出每一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4.汇报交流,发现规律。老师:刚才大家通过计算已经知道了400m跑相邻两个跑道长度相差7.85m,也就是相邻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7.85m。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都是相差7.85m?是哪个部分多出来的?是直道还是弯道多出来的?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计算出两个跑道之间的差距?师生交流后,让学生在计算圆的周长时直接用π来表示,然后进行展示,并说说自己的发现。(72.6+1.25×2)π-72.6π=72.6π-72.6π+1.25×2×π=1.25×2×π(75.1+1.25×2)π-75.1π=75.1π-75.1π+1.25×2×π=1.25×2×π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2×π”。板书:400m跑相邻起跑线相差:跑道宽×2×π老师:从这里可以看出,起跑线的确定与什么关系最为密切?交流后小结:只要知道了跑道的宽度,就能确定起跑线的位置。【巩固练习】出示题目:运动场上还有200m的比赛,跑道宽为1.25m,起跑线又该如何确定呢?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巡视。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200m的比赛运动员只跑了一个弯道,只增加了一个跑道宽,直接用“道宽×π”就可以。即1.25×3.14=3.925(m)。【课堂作业】1.解决问题。(1)田径场上有一个400m的跑道,跑道宽为1.5m,400m的比赛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如果跑道宽是1.2m呢?(2)下面是一个国际标准田径跑道的示意图。跑道的一周是多少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计算器计算)2.计算下面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课堂小结】老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确定起跑线的,有一些什么样的学习体会。【课后作业】让学生实际测一下学校跑道,算出各跑道的起跑线相差多少米。确定起跑线跑道一圈长度=圆周长+两个直道长度400m跑相邻起跑线相差:跑道宽×2×π这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创设奥运会田径赛场上200m、400m决赛引出课题,如何确定起跑线问题,然后通过探讨、交流、讨论发现规律,总结出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密切关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点,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每当一个问题提出,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思考问题的过程,再听取别人的意见,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并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达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