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一、引言音乐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虽然现在的我们习惯了走到哪里都插着耳机,习惯了经常去KTV,我们不能否认流行音乐也是音乐的一种,但是毕竟当代的流行音乐并不能作为音乐的典型代表。《大学生音乐鉴赏》这门课程,主要从大学生的艺术欣赏角度出发,介绍相关音乐的类别,器乐等。让我在一定程度对一些高雅的音乐有了最简单的认知。当我拿到音乐鉴赏的课本,看着课表上,满满的课,我就会想,音乐鉴赏这种非专业课程如果可以删掉该多好。到教室以后就想坐最后排的位置,然后开始上网或者睡觉。只是,会很不经意的被一种声音吸引,然后想要抬头看看,到底是什么呢,不管我在做什么,总是忍不住被吸引,忍不住抬头,忍不住惊叹。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用他的与众不同,感染着周围本来散漫着的人,就是那句很熟悉的话,我们以音乐之名,来到这里,走到一起。当我们听着贝多芬的钢琴曲和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奏时,虽然不知道怎么用语言来表达,但是会清楚地知道那种不一样的感觉,这就是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提到西方音乐我们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它的那种气势,音域很辽阔,场面很壮观,各种器乐都很精致讲究。二、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一)文化上的差异中西方音乐存在着巨大差异,追根溯源,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音乐的差异。公元一世纪,耶稣诞生的那一刻起,基督教开始萌芽,在以后的岁月中不断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人信仰。基督教思想贯穿于整个西方文明史,西方音乐也深受其影响。尤其是在中世纪,宗教统治的时候,促进了以宗教为主题的音乐的发展。所以音乐所表达的情感都是比较鲜明的,会带很重的悲剧色彩或者是比较严肃的,场面也会很宏伟。我们最直观可以想象到的就是歌剧。绚丽的舞台,辽阔的高音,庞大的演奏,就是那种非常震撼的感觉,现场的感官效果非常的强烈。而中国,自汉武帝始,儒学就是不可替代的正统,其中唐元时期,由于统治者的特殊性,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也一度盛行。所以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又时不时的透着点道家和佛家的味道。儒学强调君2子自律自我觉悟,道讲究避世无为,所以中国的音乐随意性比较强,即主观色彩强烈,多体现幽静平和的意境。这是从音乐所表达的蕴意上来讲,中西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二)创作传承方式上的差异我们虽然不精通,但也一定听过贝多芬、莫扎特,知道他们的钢琴曲。那些为西方音乐做出巨大贡献的先辈们,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并世代流传,为人们所传颂。当我们顺理成章这样想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我们的音乐,我们以前的辉煌,那些大家的作品,现在在哪里?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哪位大家的作品曾经怎么样,但是很遗憾的是现在已经失传了。都是处于同一个时代的人,同一个时代所创作的作品,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我想就是因为其中的差异。之前提到我们的音乐创作主观随意性比较强,所以一般都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规则,通常都是人与人之间以口头相传的形式,所以非常的容易失传。而西方音乐则不同,它有自己固定的模式,只要有乐谱,谁都可以演绎出音符,所以传承性比较好。,传承是发展和革新的基础,所以近现代以来,我们的名族音乐发展步履维艰,相比之下,西方的古典音乐仍然比较受欢迎。在这一方面,我觉得我们应该深思,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一个文明继续的必要条件,一定要重视。另一方面,高雅音乐往往门槛比较高,这也是不被大众所接受和喜欢的另一个原因。所以在创作上应该注意方式,用通俗易懂的,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表现。只有被更多的人接受,了解,才能集思广益,有更好的发展。我们也可以效仿西方的歌剧形式,有特定的场景和故事情节,通过音乐的手段来展现。钱文忠提到女子十二乐坊,这是近几年风靡全球的以中国民乐为特色的组合。虽然对其本身还有很多争议,有人质疑这是新民乐,也有人质疑这纯属商业包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们得到大中国的认可,她们演绎的是大众眼中的民乐。给民乐披上时代的外衣之后显然更受大家的欢迎。我们不应该把高雅当做一种借口,阻碍了大众去接触他,最后导致其消亡。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音乐的创作和表现形式上中西方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也是我们有待改进的。(三)乐器的差异东方乐器多是比较简单点,以单声为主,如常见的二胡、萧等。而西方乐器3一般制作比较复杂,多用和声。当然简单并不代表粗浅,东方的乐器往往能给人带来特别幽深的感觉,闭上眼睛,你可以感觉到十面埋伏的紧张,也可以感受到百鸟朝凤的喜庆。虽然简简单单,但是音乐的起伏比较大,节奏鲜明,给人无限的遐想。形式是单调的,内容却是丰富的。相比于西方音乐的大场面,东方音乐更能冲击人的内心深处,这也是其一大特色。当然了我们也会感慨西乐的和声,让人觉得特别的和谐,视觉效果也好,不会让人觉得单调乏味,所谓各有所长。以上三点主要是说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虽然以上主要讲的是异,但是我觉得同为音乐,更多的应该是共同点。或许正因为彼此很像甚至本就是一体的,所以我们才会强调他们的差异,以作区分。三、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相同点(一)中西方文化的共同性首先还是从文化本身来分析。虽然中西方文化差异显著,但还是有很多的共同点。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的实践初衷是一致的,所以因为实践而产生发展的文化本身就具有共同性。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共同性,我们才可以彼此交流。所以音乐作为文化的派生物本身也存在着共同性。(二)音乐的作用在作用上中西方音乐也具有共同性。每一个创作都蕴含了作者的情感,用音乐的方式来跟别人传达情感,所以并不会因为文字而有所改变,只要是音乐,就寄托着主人的情绪,只要是音乐,就可以传达感情。这是从作者的角度来讲,从听者的角度来看亦是一样的。每一个成功的音乐作品都能以其特有的力量感召人类,给人以力量。不管是命运交响曲还是我们的民乐演奏,我们都能感受到那种坚持,感受到激情,觉得身心都受到鼓舞。因为音乐从来就不是以语言的形式来表达感情,而是以声音的形式,我们可以从起伏中感受力量。语言会因地域而产生障碍,音乐人却是走到哪里都可以感受彼此的心意,这就是音乐的特别之处,没有东西可以比拟,这样强大的共通性自然也让中西方音乐文化连为一体。中西方音乐文化都是经过几千年的积累而到达今天的成果,都是人类处在一定的环境中有所感想而创作的,创作产生以后又不断的影响着许许多多的人。四、感想即使是浅谈我也没有资格。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这样一个比较性的论文话4题,没有一定的积累怕是连浅谈都做不到的。我可以确定的说在上大学生音乐鉴赏这门课之前,我对音乐这方面的知识是空白的,老师眼中的常识我也答不上来。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觉得开设这样一门课程真的很有必要,在很大程度上帮我扫了音乐的盲。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爱好,平时真的很少有机会可以接触到真正的音乐,去听一场钢琴演奏会是一种奢想,去听一段二胡独奏更是一种奢想。法学会有很多专业讲座,却从来不会有音乐主题的讲座。但是,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当走上社会,连音乐的常识都不懂,就觉得素质与身份太不匹配了。或许正因为我们太过于激进、现实的教育和受教育,才会有那么多的“大学生怎么连这个也不知道,现在的大学生真的不行了”。虽然仅从音乐这方面去判断一个人的修素养是偏执的,但是,音乐确实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素养。当我们试着去接触那些民族音乐,中国的也好,西方的也好,一开始或许会有突兀,但是很快就会被其所吸引,不管外面是否喧嚣,都会沉浸在音乐所营造的场景中,专注于此的时候,烦躁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我一直相信,那些伟大的音乐家不会愤世嫉俗,他们往往遭遇着很多的不幸,但只要有了音乐,就是支持他们活下去,而且是开心的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因为人是一种感性的动物,一般价值观的取向都会偏向于精神,而不是纯粹的物质。很简单的例子,当我们放假在家每天吃好睡好,一段时间就会觉很空虚,但当我们重返学校,虽然上课做作业很累,但还是会觉得很充实,很有动力。或许这些东西是偏离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的主题的,但是我觉得音乐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本身就跟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在的社会总体上都显得过于烦躁了,那些以前被封为高雅的音乐因为社会的忙碌而无人问津了,慢慢停滞了。但是,我想我们是需要他的,我们需要这些高雅音乐来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这是中西方音乐文化所面临的共同困境,也是我们整个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当流行音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种快餐音乐会侵蚀我们的高雅音乐。当然我们在有了这个共同认知的前提下,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拯救音乐。因为中西方音乐文化还存在着很多差异,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说那么多的共同点只是觉得中西方音乐文化之间并没有矛盾,而是音乐本身和社会其他现象之间存在矛盾。只有先分析他在整体中的形式,把音乐文化这个主题凸显以后,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分析他们的不同,感受彼此的差异。5360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