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提升议论文的思维品质一、对立意的追问其一:追问试题①为什么命卷人会命这道题?这道题与现实生活,与我们学生有何关联?②试题的关键词是什么?如何理解?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我倾向于哪一种?哪一种我掌握的材料多,有话可说,可以扬己所长?一、对立意的追问其一:追问试题2019届江苏七市三模作文“节奏”节奏,无处不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其节奏。节奏体现理念,节奏反映时代,节奏蕴含规律。命题意图?关键词:节奏一、对立意的追问其二:追问中心论点,以“节奏”为例我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与我中心论点相近、相反的观点是什么?有没有可取之处?如果没有,错在何处?一、对立意的追问其二:追问中心论点你的生活节奏是快还是慢?今天的快,快在哪里?从前的慢,又慢在哪里呢?同样都是一生,为什么今天的人的生活就叫做快?从前的人的生活就叫做慢呢?王勃为什么你的生活节奏就比王勃的生活节奏快呢?一、对立意的追问其二:追问中心论点乡下老人特别勤劳,每天起早贪黑去地里劳动,做各种家前屋后的农活不肯闲下来。或者吃饭不多,每天下下棋,散散步,遛遛狗。一、对立意的追问其二:追问中心论点生活节奏是快还是慢是因为所调配的资源和能量的高低不同。所谓生活节奏,是指单位时间里调配的资源量。量值高,即生活节奏快;量值低,即生活节奏慢。一、对立意的追问其二:追问中心论点洞见:别人都在讲从前慢,从前慢节奏的生活多好啊!所谓生活节奏,是指单位时间里调配的资源量。其实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比慢节奏的古代生活要好。一、对立意的追问其二:追问中心论点人们一直走在由慢到快的道路上,这种由慢到快,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这种好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人们调配资源和能量的能力越来越大了呢?调配资源和能量的能力跟什么相关?跟人的知识水平相关。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自己调配资源和能量的水平,让自己和别人的生活水准越来越高。中心论点:追求快节奏的生活应是年轻人应有的价值取向。一、对立意的追问其二:追问中心论点,还可立意:1.成长是有节奏的,错乱了节奏就错乱了人生。(按规律办事)2.跟不上社会生活节奏,就意味着被淘汰吗?(肯定多样性)3.领跑的人决定了奔跑节奏,跟跑的人被节奏决定。(创新引领方向)4.生命演化的节奏在加快,人类社会演化的节奏也在加快,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狐狸一样的生存策略)5.为什么大家都爱赞美慢节奏?(追求幸福)此为追寻思辨的逻辑与深化。层层追问,文章不仅逻辑链条清晰,而且思辨贯穿交流意识、辩证意识与批评意识,论证不断推进深化,文章亦就思维缜密、分析深刻。二、对论证的追问两种形式2018年高考1卷为例,一是观点出发式。就如提出观点:世纪宝宝,见证了国家的变化。然后就是追问:①变化的表现何在?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③别人对我的观点会提出什么疑问?我该如何释解他们的疑问?⑤这样的变化就是完美的吗?⑥今天,我们如何设法完善?追问有两种形式。另一是现象出发式。①我们今天有了什么变化?②变化的表现在哪里?③有人说这个变化是A来的,我同意吗?④变化不是人说的A原因,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分析而推出B原因)⑤这个B原因,还存在什么不足吗?⑥若是还有不足,我们又如何设法完善?⑦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二、对论证的追问追问“我的论证和论点是否统一?”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正调整。南京市2019届三模作文解析有人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有人说,寻常巷陌亦风景。发现风景,欣赏风景,关乎阅历,关乎眼界,关乎胸襟。核心:风景“风光”一词本具有多义:1景色名胜(我所见物象);2光彩体面(人所见我);3繁华境况(我所体验)。南京市2019届三模作文解析有人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有人说,寻常巷陌亦风景。发现风景,欣赏风景,关乎阅历,关乎眼界,关乎胸襟。核心:风景“有人说”搭配,只能取“风光”与“风景”的交集,物质层面为风景名胜,精神层面为生活境遇。就写作而言,自然以后者为高。南京市2019届三模作文解析有人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有人说,寻常巷陌亦风景。发现风景,欣赏风景,关乎阅历,关乎眼界,关乎胸襟。分歧点:险峰vs寻常巷陌险峰:高级、辽远、危险、挑战、超越……寻常巷陌:平常、狭小、平稳、安处、停驻……因为有“亦”字,材料默认两种风景并存,甚至可以同时拥有。所以本题不要求进行破彼立此的驳论,可以任选其一作为主题,写一种高处或低处所见的风景即可。或者说,只要写出某种生活状态下可以体验到的有价值的事物,就算切题。南京市2019届三模作文解析有人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有人说,寻常巷陌亦风景。发现风景,欣赏风景,关乎阅历,关乎眼界,关乎胸襟。后一句,“发现风景,欣赏风景”为主语,“关乎”引出三个宾语,组织成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成了一组判断。1.关乎=影响到得出观点:发现、欣赏风景的行为,会影响到阅历、眼界、胸襟。可以写:要多观察生活、多体察他人,由此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眼界、开阔自己的胸襟。南京市2019届三模作文解析有人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有人说,寻常巷陌亦风景。发现风景,欣赏风景,关乎阅历,关乎眼界,关乎胸襟。后一句,“发现风景,欣赏风景”为主语,“关乎”引出三个宾语,组织成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成了一组判断。2.关乎=与……有关得出观点:发现、欣赏风景的能力,受阅历、眼界、胸襟的影响。可以写:不同阅历、眼界、胸襟所见风景不同,风景不在眼前而在心中,或要见风景先拓心胸。2019盐城三模作文解析认同感,是指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许多人都在不断地寻找认同感——对个体、对国家、对制度、对文化……认同感=认同+感认同=认+同认+同+感=认为相同的感觉2019盐城三模作文解析“认同感”就是一种自己跟某个客体相融合的感觉。或者是一种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的感觉。可以是我感觉自己融入了彼,比如职工的企业认同感、学生的班级认同感,也可以是我感觉自己接受了彼,比如婆婆把儿媳妇看作自家人,某同学不给同桌画三八线了。当然也可以是更宏大的,比如党在我心中,比如中国梦我的梦。当然也可以是更内在的,比如角色认同、自我认同等。“东哥”为什么叫员工“兄弟”?特朗普为什么要经常发推特?为啥我根本没看过《都挺好》,还把剧照当微信封面图?2019盐城三模作文解析“寻找认同感”,跟偏于让我们思考怎么获得一个自己可以融入的环境,或者怎么获得环境对自己的接受,把“认同感”主体置于了“认同”行为中的被动者地位。也可以从“认同感”主体积极主动的角度思考,比如发现环境与自己的联系,去认同环境,与环境同步、同进取。第二句话揭示了我们许多人都不同程度地缺少“认同感”,长期处于自我价值得不到承认的境地,体验到的更多的是疏离感,所以在不断地寻找,破折号后列举了追寻的对象,即对个体的认同、对国家的认同、对制度的认同,对文化的认同,启迪考生思考,省略号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比如对集体,对政策,对文明,对人情……2019盐城三模作文解析自己对自己的认同感这是我干出来的事吗?——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没有认同感。我还是我吗?——对于现在的自己(角色、状态)有没有认同感。我就是这样一个我了吗?——对于自己的发展方向有没有认同感。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知行观,或者说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尚书》就将知和行并提,指出“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左传》也有“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的说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从不同角度思考知行关系。到了明代,“知行合一”成为陆王心学的重要哲学观念。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知行关系的探讨主要在人文道德领域展开,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强调知行合一。今天,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如何从知行合一的角度要求自己,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始终面临如何处理好理论认识与具体实践的关系问题。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同志撰写的重要著作《实践论》,其副标题即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色与中国传统“知行合一”思想有机统一、高度结合了起来。从“行”产生“知”,从“知”回到“行”,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环节。因此,知和行、认识和实践作为哲学认识论中的一对深层次矛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知行合一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处理好二者关系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谈到知行合一,对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思想作出新的阐释,使其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尤其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做到知行合一。他深刻指出,学习理论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知和行如何合一?习近平同志强调,“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他进一步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做到知行合一,要坚持以知促行。只有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坚决。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只有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才能在行动上敢于担当、奋勇搏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员、干部要做到以知促行,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系统学、跟进学、联系实际学,悟原理、求真理、明事理。做到知行合一,还要坚持以行促知。思想的力量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发挥出来,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创造奇迹。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党员、干部应深刻认识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实干才能成就事业,只有奋斗才能实现梦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努力做实。党员、干部要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把知和行统一起来,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随着实践的深入,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等就会有更深入的体悟,从而达到以行促知。--《人民日报》从知行合一的角度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