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一任顽童十八年一任顽童十八年2013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千年前,孔老先生面对八佾舞于庭发出无奈感喟。见今日的孩童,我只能学夫子仰天,长吟“童不童,童哉!童哉!”所谓先发制人,枪声未响,我们就要爬着抢跑。为什么?因为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人讥笑。曾看到一个孩子,也就十岁上下,捧着一本《诗经》,一旁是一本《庄子》,我惊叹他的超前与穿越,内心惊恐地发现自己已落伍。我走过去,问他:“你在背书吗?”男孩口中仍然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对我点了点头。“那你读懂了吗?”男孩摇摇头,一双晶亮的眼睛在镜片后闪出迷惑的光,“为什么要懂,会背就够了。反正别人也不会懂。”我哑然。社会的功利原来早已渗入孩童稚嫩的心,而他们像海绵一样的思想是否已经将之消化,而无情挤出功利的毒素,回归孩童的天真?我不禁哀伤。老子曰:“无为而治。”而读着“庄生晓梦”的我们毁天性,存人欲,囫囵吞枣似的吞下孔孟儒雅,却吐不出“吾乐故鱼亦乐”。攀比之下,心存欲望的我们似乎别无选择。可是我们为何要灭童性,提高智力,早早地社会化、成人化呢?为什么我们要疯狂地将十八岁该做的事提早到八岁?因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鞭子在背后犹如一条蛇,紧紧跟随。看着尚在小学的妹妹天天熬夜,课余时间越来越少,我沉痛呼吁:还我童真。“小学生演讲比赛”的获奖,不能代表“早飞的鸟儿”就可以一帆风顺,一飞冲天。相反,滑溜的官腔,虚假的笑容。只会给心灵糊上纸做的幸福。就像你催熟了一颗葡萄,它光彩而饱满,却没有籽;你成熟了孩童,却收获不到一个真诚的心,只有中规中矩的西装。当孩子疯狂地奔跑,跑到第一又怎么样呢?回首过往童真早已像一朵花,在某个关口枯萎。台湾著名教育家龙应台感喟:“孩子,你慢慢地走。”不要把八岁时的童趣推迟至八十岁,岁不我与的感慨古今皆有,不是虚言。当枪声响起,何不慢慢缓行,走过小学的幼稚,中学的情愫,成人的惊喜,升入大学后的稳重。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忘了你为何而出发。”何不修篱种菊,护一片童心,筑一个天国,一任顽童十八岁。到时再别童年?六一之际,我寄给妹妹一张卡片,“何碍众人皆汲汲,一任顽童十八年。”她不懂,也许,她懂。回归童真,保护童真,守住童真。【阅卷组点评】这是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十岁的孩童,厚厚的镜片,迷茫的目光,手捧《诗经》《庄子》,他读懂了先秦人民的善良、淳朴与诗意了吗?他读懂了庄子内心的心境澄明、逍遥自在了吗?本文特写的镜头,深刻的内蕴,反讽的手法,引人深思。确实,放眼现实社会,小小孩子,滑溜的官腔,虚假的笑容,心灵糊上纸做的幸福,犹如催熟的一颗葡萄,没有真诚的心,童真已像一朵花,在人生某个关口枯萎。为此,作者提出的“何碍众人皆汲汲,一任顽童十八年”,犹如一记黄钟大吕,振聋发聩,给人留下深刻的思索。【核心亮点】正反对比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