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牛鞭效应的原因及缓解对策一、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1.需求预测。需求预测变动是牛鞭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传统供应链中,上游节点企业总是以下游节点企业的需求信息作为自己需求预测的依据,一般采用移动平均或指数平滑等方法。并且依据此来确定生产计划,控制库存和销售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上游企业会调整需求预测,同时也会向上级成员更大幅度的增加或者减小订购量,需求自然被放大,从而也就产生了牛鞭效应。2.供应链的多层次结构。由于供应链中有生产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和顾客,当顾客的需求在供应链节点间传递时,此信息被层层加工,导致越来越偏离了顾客的真实需求;同时由于生产商生产的产品需要经过很多的中间环节才能到顾客手中也就是物流延迟,而顾客的需求信息要经过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处理后才能到达生产商,这就是信息延迟。所以可以看出,供应链中节点越多,牛鞭效应必然也就越严重。3.节点企业间缺少沟通。供应链中的各企业节点都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不愿意共享一些相当有意义的信息,从而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夸大需求信息。使得制造商无法真正掌握下游的需求信息和上游的销售能力,所以就只能各自保证高库存。而且在供应链运作中企业彼此都缺少良好的沟通,顾客的信息就无法及时的反馈到供应链中,造成相应之后,牛鞭效应自然也就产生了。4.批量订货。由于需求的增加,下游企业要向上游企业订货,但出于运输成本和订货成本的考虑,下游企业要需求达到一定程度才批量订货。如此,上游供应商面临的是大的订单,而并没有反应真实的需求,从而引发了牛鞭效应。5.订货的提前期。由于在供应链运作中,订货到收货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延迟。所以就使得订货量的信息得不到及时的修正,对于上游企业来说,要考虑延迟阶段的需求量,自然也就会提高安全库存。也就是说,各个节点都在预计库存的时候计入了提前期,提前期越长,微小的变动引发的库存变化也就越大。6.价格波动。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尤其在商品促销或清仓时,顾客的需求会大大增加,而在促销期后,顾客又会有少的需求。因此,价格波动会导致需求的巨大波动。7.供应不足产生的博弈。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上游企业一般根据下游成员的订货单进行限量供应,而下游成员为了获得更大的供应量,就会夸大其订货量,因此博弈就产生了。制造商会按照下游成员的订单来制造,从而偏离了真实的需求。当供应不足的情况产生缓解时,下游成员又会减少订货量或者干脆不订货。所以,在这种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上下游之间的博弈会导致需求预测的扭曲,上游就不得不承担高昂的库存成本,增加了牛鞭效应。二、减弱牛鞭效应的措施1.优化供应链的内部结构。供应链的多层次结构决定了信息流的必然扭曲,层次越多,信息的扭曲程度越大。因此优化供应链结构,主要识别重要参与者。还可以采用电子商务,只要减少了流通环节,也就减弱了牛鞭效应。2.尽量减少需求预测的可变性。通过减少顾客需求过程中的变化来减弱牛鞭效应。供应商可采用天天低价(EDLP)策略来减小促销所导致的顾客需求的波动。给顾客一个稳定的价格,产生较稳定的变动性较小的顾客需求模式,在这种策略下,即便产生牛鞭效应,分销商的订单变化也会减小。3.注重顾客需求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在供应链中,若是信息透明度提高,上下游节点都根据顾客的信息进行预测,从而不仅减少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而且可以加强各个节点之间的协作,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4.消除供应不足产生的博弈。当供不应求的时候,制造商要查询供应商的销售情况,并且以此来作为配货的根据,而不是根据供应商的订单数量来确定,这样就可以杜绝下游节点为了拥有更多的配给数量来夸大订单的心理。5.减少流通环节。在供应链中,如果流通环节越多,安全库存也就越多,产品从上游到最终用户所需要的流通时间和费用也就越多,牛鞭效应也就越大。6..建立战略联盟,加强信任合作。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信息共享,以获得关于整个供应链中的库存水平、订单、生产和交货情况的准确信息,使得生产按顾客的实际需求进行,减少供应链中需求的变动性,能有效地弱化“牛鞭效应”。除此之外,还应通过完善企业间的契约关系,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来保障服装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合作的实现。一方面,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在设计激励契约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其他参与企业的利益,并能使其他企业接受这个契约所能获得的利益不少于不参与这个供应链或不接受这个契约时的所得;另一方面,加强合约的约束力,如完善监督机制对参与企业间的合作进行管理和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