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学习体会作者:宋振岭时间:2018年10月29日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这份文件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份开创新时代、创造新模式的纲领性文件。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作为身在其中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地学习领会《意见》内容,并将《意见》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变成我们自觉的行动,认真履行属于我们的职责,努力成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努力为“教师变成令人羡慕的职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学习《意见》精神,要做到“五个明确”:一、明确教师工作的新内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中国梦的实现,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根本在教师。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二、明确教师职业的新地位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保障和管理。公办中小学教师要切实履行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义务,强化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三、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目标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四、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原则确保方向。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坚持严格管理监督与激励关怀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确保党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保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突出师德。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深化改革。抓住关键环节,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实践探索,破解发展瓶颈,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真招实招,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分类施策。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考虑区域、城乡、校际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定向发力,重视专业发展,培养一批教师;加大资源供给,补充一批教师;创新体制机制,激活一批教师;优化队伍结构,调配一批教师。五、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新举措1、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热爱祖国、奉献祖国。加强师德教育。四是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2、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一是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二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推行培训自主选学,实行培训学分管理,建立培训学分银行,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三是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质学校。支持教师和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3、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切实理顺体制机制。一是创新编制管理,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编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二是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三是严格教师准入,提高入职标准,逐步将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至专科,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至师范专业专科和非师范专业本科,初中教师学历提升至本科,有条件的地方将普通高中教师学历提升至研究生。四是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将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要条件。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五是实行定期注册制度,建立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加强中小学校长考核评价,完善优胜劣汰机制。4、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一是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二是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二是开展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表彰,重点奖励贡献突出的教学一线教师。做好特级教师评选,发挥引领作用。做好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各地要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表彰奖励活动。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三是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克服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5、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全力确保政策举措落地见效。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把教师工作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细化分工,确定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相关部门要制定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的具体措施。研究修订教师法。统筹现有资源,壮大全国教师工作力量,培育一批专业机构,专门研究教师队伍建设重大问题,为重大决策提供支撑。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确保党和国家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督查督导工作重点内容,并将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真正取得实效。六、明确自己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责任《意见》让教师们深受鼓舞的同时,更意味着一种“责任”。要实现“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个总目标,绝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事情,作为身在其中的教师们最应该思考的是“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我应该怎么办?”更要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努力为建成“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贡献更大力量。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地位一旦被明确提升,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德行、素养和作为要与之匹配才行。如果说历史使命、政治地位是教师职业令人羡慕的外在保障,那么,专业素养的全面彰显才是真正建立其职业地位的内在实质。仅靠国家意志、行政指令并不能保证社会对教师职业真正的尊重,薪酬待遇和生活条件也换不来家长与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戴。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还需要教师自身真正彰显高尚的职业品德与卓越的专业水平。而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少应该包括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过硬的立德树人能力。在新时代的春天里,我们教师应乘风而上,顺势而为,提升自我,绽放自我。未来,是教育的黄金时代,如何才能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重要考验。我以为,教师需要有成为教育家的勇气与信心,视教育为志业。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希望全体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