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专家,老师们,下午好!刚才我们观慕了XXX学校薛老师执教的《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现我对这节课进行点评。首先我觉得今天薛老师课上得非常成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节课内容充实、主线明了。教学过程流畅自然。教学中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难点、疑点,分析深刻,拓展得当,表现了薛老师较强的课堂领悟能力和严谨求实的教风。薛老师激情饱满、充满自信、挥洒自如,语言生动,构思新颖,诱导着学生逐步地探究事物的真相。XXX学校的生源是四流的,现生源的分配,一流民办、二流名校、三流重点城镇的学校,四流是偏远地区学校。但XXX学校的这样的四流学生,经过一个多月的化学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已初步养成了化学学科素养,求知欲强烈,善于动脑、动手、动口,基本掌握了学习化学的方法。在这四十五分钟时间内,师生间构建了学习共同体,相互协作,共同收获,完成了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这也为我们农村中学如何上好化学课,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值得模仿借鉴。本节课我认为主要展示出了三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注重情境的创设,点燃学生思维引擎精彩有效的课堂引入,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上课开始,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这时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期待着老师的教学。薛老师从地球上大气中氧气来源视频,为学生科普的同时,开始引入话题然后全面展开。这种真实的情境,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震憾力,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原动力和内在需求,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我们都有这种体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制取和用途,好学,因为学生有一些的生活积累,同时可经过实验去探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难学,因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是一片空白。薛老师能利用学生前几单元已初步接触到的元素、微粒,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生进一步了解元素之义、之型、之律、之用。华东师范大学郅庭瑾教授著的《为思维而教》中就提出:教学要以适当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在“使用知识”“欣赏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思维而教”,教给学生思维,应当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实践者的重要理念。当教师的“心智模式”变了,当教师的思维模式变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的“心智模式”也一定会发生质的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一定会得到更好发展,教育一定会成为一种充满智慧的活动!第二个亮点:抓住两条主线,体现了化学课程教学理念新时代的化学课程有两条主线:一是核心知识线。薛老师以课本为根本,重新整合,适当改变。课本是经典,经典是精华,必须充分利用经典,并针对学情改当改进。薛老师引导学生在认识元素时,按基本规程顺序逐一研究。同时把这些知识很好地串联,它遵循学科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薛老师还特别提醒学生关注细节,例:宏观、微观,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等。培养学生细致、精准的观察能力,多元的思维品质,从而加快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认同内化的进程。二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及应用。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所著的《教育的目的》主张教育应充满生活与活力,应引导他们自我发展,书中强调人文在学生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倡导使受教育者在科学和人文方面全面发展。本节课薛老师通过元素符号的发展史、元素周期表的逐步完善史、元素与人,元素与世界这些人文元素,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怀。上述两条线不是独立的,也不是并行的,而是一种密不可分的融合关系。薛老师很好的将这两条主线进行了整合和处理,突出学生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第三个亮点: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优化学生学习的方式以白板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性、互动性、增大了课的容量,促进教学的顺利完成,丰富了教学的手段,设计的游戏,也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技术的应用已是当今教学的一种常态。薛老师教学中还能给出了值得学生讨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探究过程中能充分发表自已的意见,又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让学生当遇到困难习惯性地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养成学生团结、分工、协作团队式工作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今后能适应社会的新型工作模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使这节课真正做到了应材施教,这里的“材”,包含了学习目标、材料、对象,环境,施教者的情感、态度、能力、价值趋向等。有个建议,感觉课上老师还是讲的太多,应思考如何利用课前的网络学习、课堂上学生阅读课本、学生的自主探究、课堂练习等,争取更多的课堂留白,更多思考和练习的空间和时间,由老师领着学生跑转变为确定目的地后让学生自由地跑,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尝试采用各自不同的学习方法,体现出课堂多元的价值取向。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不成熟的几点看法,不对之处,敬请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