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问题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课的教学始终贯彻钱梦龙先生“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育理念,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主要宗旨。【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春》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主要介绍有关“美”的知识,重视引导学生欣赏“美”的事物,让学生体会“美”的散文语言并学会如何描写景物(绘形、绘声、绘色),掌握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意义与运用。“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春》这个例子则是本单元的开篇,承担着让学生体会景的美以及写景的各种手法(选择角度、描写手法),为接下来学习更深的写景散文、抒情写景散文和诗歌等打下基础。而且文本也承担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学审美能力培养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2.课文简析:本文是作者朱自清在1928年至1937年间写的,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对于春天也只能作田园牧歌式的赞唱。本文通过盼春、绘春、赞春三个大层次来进行描写。第一段总起“盼春”,接下来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等方面分写“绘春”,其中还穿插有昆虫、鸟儿、牧童、行人、农人、房屋、风筝和一些春天里的活动的描绘,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活泼,画面生动,读来让人赏心悦目;最后,作者进行“赞春”,颂扬春那充满生命和活力的力量。【学情分析】从知识层面的角度看,初一学生接触的散文作品不多,对散文的一般性鉴赏方法还不能很好地掌握与运用,对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的语言魅力也是知之甚少,没有形成很好的价值判断,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从情感与价值观层面看,初一学生生活和社会阅历都较低,对于“美”的认识也只是一般性的。同时,初一学生又有很强的好奇心、学习欲,对于美丑有自己的粗略判断,而且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很强,但也很容易被误导,因此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学会分辨美、欣赏美、记录美,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从中获得对生命与美的意义的理解。另外,初一学生本能地对优美的文学作品有好感,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如一缕清新的春风,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本文生字词语,理清文章结构和线索;2、揣摩文中关键性语句,体会作者的主流情感。3、熟读课文,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将文章流畅地背诵。(二)过程与方法:1、概括全文信息,整体感知,品味咀嚼作者的语言魅力;2、在欣赏解析文章语言的同时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提高诵读能力和评点阅读的能力,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盼春、绘春过程中的情感态度,领略结尾处作者对春的赞扬以及背后的人生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教学重点】1、揣摩文章生动形象、清新隽永的语言,品味咀嚼作者的语言魅力。2、品味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艺术力量【教学难点】在体会语言的同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赞春”之情,结合课文实例理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同时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能辨别、鉴赏美。【教学方法】1.教法教法依据阅读法“万法读为本”,优美的文字需要读,不仅可以培养语感,锻炼朗读能力,而且更有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脉络。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再现情境和美景,同时配以朗诵和音乐,图文并茂,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话教学法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理解,并进行再创造,训练语言技巧和修辞等的运用。问题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2.学法学法依据预习法打破与文章的陌生感,理清文章线索,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有利于问题思考意识的养成。评点阅读法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勾画,心有所感,笔墨追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学会欣赏美文,说说、谈谈、议议。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法过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作业法在分析完课文后,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小作业,训练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已达到强化效果。【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音乐、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以最感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营造气氛(5分钟)1、播放轻快活泼的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认真聆听,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印象中的春天,交流发言。2、ppt展示网上下载的一些表现春天明媚风光的图片,使学生对于春天的感受与印象呼之欲出。3、导语设计:古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季节,春天的播撒希望、聆听梦想的时光,春天是多么的令人神往!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被春天的魅力征服,写下情真意切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们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先生的《春》,一起领略春天带给我们的美好!4、作者介绍: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朱自清先生的简介(课前布置的预习作业),教师再加以补充、润色。明确: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本文是作者朱自清在1928年至1937年间写的,这个时期正式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对于春天也只能作田园牧歌式的赞唱。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8分钟)1、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结合课文注释明确音节和意义。2、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作者是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请你根据这一结构,划分文章的层次。明确:第一层:(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第二层:(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第三层:(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3、再读课文,思考问题:在“绘春”时,文中都写了哪些春景,并用“**图”去概括设计意图:根据情境教学法的理论,用歌曲导入课文,创造浓浓的春的氛围,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学生自由交流对于春天的感受,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关于作者的介绍也打破常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明确: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三、品读鉴赏,沉潜意境(20分钟)(一)研读绘春1、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讨论:以文本为依据,给每幅绘春图加上合适的修饰语,使之能够更具体、准确地体现每幅图的特点,并说明理由。看看哪个组的成果最丰富、生动。答案预测:春草如茵图、春花争艳图、春风拂面图、春雨撩人图、欢喜迎春图······(本题具有较大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个性化解读,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即可。)2、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在这五福图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副?为什么?(学生交流想法,教师适时引导,随机赏析)A、春草图问题:读这一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草?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文章是百读不厌的。通过朗读,学生自然地与文本进行交流、对话,感受语言的魅力。带着问题的朗读更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本感知能力。设计意图:此问题的设置将成为本课的一大亮点。采用加定语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从文本出发,创造性地添加定语,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新课标的精神,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明确:(1)正面描写。先从情态上写,抓住了“钻”和“偷偷地”两个词语。钻:表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运用了拟人手法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再从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长势:满是的,写出了初春草的特点。(2)侧面描写。孩子嬉戏;写春草的可爱。B、春花图问题一:作者笔下的春花有什么特点?明确: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再次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问题二:是什么引来了蜜蜂、蝴蝶?“闹”、“飞”有什么作用?明确:是“花里带着甜味儿“招来了蜜蜂、蝴蝶。“闹”、“飞”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问题三:这一自然段中哪几句是正面描写,哪几句是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这几句是正面描写,突出事物的特点。蜜蜂闹,蝴蝶飞几句是侧面描写,衬托出事物的特点。再读“春花图”。C、春风图问题一:齐读这一自然段。春风的特点是什么?找出关键词。明确:柔和(不寒、抚摸);芳香(泥草、花香);和悦(鸟鸣、轻风流水、笛声)问题二:说说第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明确:引用、比喻、拟人(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问题三:作者是怎样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明确:从触觉、嗅觉、听觉三方面来写,通过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感受。D、春雨图问题:春雨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明确:先从正面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比喻、批比等修辞手法突出其多、细、密的特点。再从侧面写了“树叶小草”和“景”两个画面,衬托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点。E、迎春图问题一:前几幅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人们都在做什么?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明确:人人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抖擞•表现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对未来美好的生活憧憬(二)、研读“颂春”(10分钟)问题一:颂春”中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各写出了春的什么特点?明确:像娃娃——“新”(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像小姑娘——“美”(百花争艳,景色动人)像青年——“力”(春天充满活力)问题二:三个比喻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其顺序不能颠倒。独立成段,抒发作者强烈的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四、课堂练习,延伸拓展(7分钟)过渡语设计:通过我们共同的赏析咀嚼,我们可以看到朱自清先生如火纯清的语言功底,把春天如此生动地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老师认为这与文章中用到的各种修辞手法是分不开的。请同学们也学着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描绘、赞美一个你喜欢的季节,记住,要加入你的感情哦!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认知习惯和个体差异,随机赏析,让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与鼓励中更好地形成自己的审美理念。在各幅图的赏析过程中,以问题为线索,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五、课堂小结(3分钟)结语: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朱自清先生笔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我们也见识到了朱自清先生深厚的文学底蕴,可以说是化腐朽为神奇,把一些经常会被我们忽略的景物描绘地如此生动活泼,这里面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春天对于万物都是新的开始,而现在的你们就如同人生的春季,希望同学们像课文中所描绘的那样,把你们的生机与活力展示给世界!六、作业布置(2分钟)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是不是更加喜欢春天了呢?对于春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察与体会,除了作者文中描绘的春景,你还有哪些独特的发现呢?请你以“我眼中的春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描绘属于你的“春天”,文体不限,字数不限。设计意图:小结是对一堂课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