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年龄特点在小学美术课中的作用心理学表明: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我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经过十几年与学生的朝夕相处,对于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有所了解。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针对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并结合教改精神,在小学美术课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一、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低年级学生天真、思想活跃、好奇,一件小事能引起他们海阔天空的遐想。这个阶段是儿童时期创作生命力最强的时候。利用恰当的游戏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小兔的奇遇》一课时,我让学生们想象小白兔的家,自编了一个小故事,并要求把小白兔家周围的景色加以描绘,在孩子们的描绘中,小白兔的家出现了:房子、绿草地、五颜六色的花、茂盛的大树、红彤彤的太阳、快乐的小乌……听故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最感兴趣的事情,根据这一特点可以设计以小故事作为开场白,然后顺势导入新课程。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他们的注意力经过10~15分钟后,不听讲、说话、多动的学生逐渐增多。这时插入教学游戏,喜欢自我表现是小学生的共同心理特征。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些手工工艺品,然后把它们放进自己事先编好的情景剧中当堂表演,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表演和创造能力。二、中年级美术课堂教学儿童在进入三、四年级后,也就进入了儿童绘画心理的中级阶段。这个阶段我们要巧妙把握学生的灵性、灵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带学生上室外写生课,外面突然下起了小雨,于是我就带着孩子到雨中跑啊!跳啊!孩子们在雨中玩得很快乐,同时,我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观察雨中有趣的事物。回来后,我让学生把刚才所见、所闻、所感画下来。这样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向前倾斜的身体和腿的动作,表现了行人在雨中匆匆赶跑的情景;人物的神态画得非常生动,画面上他们低着脑袋,紧锁着眉头,瞪圆的眼睛望着前方,嘴唇闭得紧紧的,一副紧张而顽强的神态的;好大的风啊!树叶纷纷飘落下来,小姑娘的头发都飞了起来。她们用双手紧紧地握着伞,生怕一不小心,伞就被风刮走了,画得多有意思咽:走在雨中多么好,小花小草被雨水冲洗得千千净净,小朋友的心情也被小雨冲刷得快快乐乐……我通常根据学生的好胜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用竞争来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如:常有的每节课的总结,我会将优秀作品挑选出,及时给予表扬,并将其中一部分作品贴于学校的橱窗内,让他们获得成功感。常此这样,学生们绘画积极性提高了,暗地里较上了劲,比比谁画得好,画得好的就可帖于橱窗给全校师生欣赏了,多好呀!这样一来就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下,学生越画越起劲,越来越感兴趣。三、高年级美术课堂教学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刻,这个时期,他们开始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过渡,故称为写实倾向期。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意识,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他们画出的作品能抒情达意,这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才会有增无减。针对这个阶段美术课教学,我将欣赏,绘画,工艺融合贯通在一起,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绘画技法,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美术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引导学生以“为你的同桌画人像”为主题创作一幅人像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同桌人物脸型特点。上课时我先讲了一些关于人脸基本型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身边同学谈谈想法,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所以学生的回答也是笑料百出。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人物多角度、多方位的美。总之,作为一线教师,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让各年级学生都喜欢上美术课、爱上美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