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植树问《植树问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植树问题》。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说课:说教材内容、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内容《植树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一个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将逐步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等数学思想,是后面继续学习植树问题的重要基础。二、说教学目标新课标中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猜想验证、合作探索,动手实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直线上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3)让学生在探索、建模、用模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三、说重点难点:|$~3N8y!U.t'K-W植树问题与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要从具体的事物中发现规律、找到规律,并进行建模。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操作、分析、合作交流发现、理解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感知、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操作感知法、引导探索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并掌握植树问题中棵树与间隔数的规律。在学法上,让学生通过“在生活中感知----在动手操作中找方法-----在方法中找规律---在规律中学应用”一系列活动学会用数形结合等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棵树与间隔数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中,它们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为实现新课标中所提到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教育理念提供良好的平台。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息息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因此,我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猜猜看:一棵小树五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打一人体器官)通过猜猜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双手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事物,让学生从这个具体的事物中充分地感知本节课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5个手指之间有多少个间隔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植树问题》和我们灵巧的双手关系密切,接下来就让我们的双手带着我们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吧!引出课题并且板书。教学环节二:在动手操作中找方法。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1)师小结:用图演示说明: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左边或者右边,全长100米是指小路的总长。每隔五米栽一棵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两端要栽指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2)算一算,一共要栽多少棵树?(3)反馈答案:方法1:100÷25=20(棵)方法2:100÷25=2020+2=22(棵)方法3:100÷25=2020+1=21(棵)(4)师提出疑问: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以及小组的合作学习,利用线段图较直观地找到不同的植树情况。教学环节三:验证规律,潜移默化巩固新知。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精心安排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历经知识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并适时设疑,引导学生透过数学现象看到本质,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新知。知识的得来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在数学活动中通过积极探究、思考、分析而获得的。教学环节四:在方法中找规律,验证规律。练习题设计成闯关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挑战欲。练习做紧密联系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重了新知识的应用,又面向了全体学生。教学环节五: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能用所学的知识帮来闯关吧!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有一个回顾与反思。六、说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力求简洁清晰,形象地反映出本节课知识体系以及知识的发展形成的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