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半保留复制:DNA分子的复制,首先是从它的一端氢键逐渐断开,当双螺旋的一端已拆开为两条单链时,各自可以作为模板,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制酶系统下,逐步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互相盘旋在一起,两条分开的单链恢复成DNA双分子链结构。这样,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的DNA分子,与原来的完全一样。这种复制方式成为半保留复制。冈崎片段:在DNA复制叉中,后随链上合成的DNA不连续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转录:由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RNA的转录有三步:①RNA链的起始;②RNA链的延长;③RNA链的终止及新链的释放。翻译:以RNA为模版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即称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小核RNA:是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的剪接体的主要成分,属于一种小分子RNA,可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酸剪接体。不均一核RNA: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形成的RNA中,含有大量非编码序列,大约只有25%RNA经加工成为mRNA,最后翻译为蛋白质。因为这种未经加工的前体mRNA在分子大小上差别很大,所以称为不均一核RNA。遗传密码:是核酸中核苷酸序列指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一种方式,是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密码。密码子不能重复利用,无逗号间隔,存在简并现象,具有有序性和通用性,还包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多聚核糖体:一条mRNA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一串核糖体,成为多聚核糖体。中心法则:蛋白质合成过程,也就是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到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生物学的中心法则。2.答: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每个物种不论其大小功能如何,其DNA含量是恒定的。(2)DNA在代谢上比较稳定。(3)基因突变是与DNA分子的变异密切相关的。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细菌的转化已使几十种细菌和放线菌成功的获得了遗传性状的定向转化,证明起转化作用的是DNA;(2)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主要是由于DNA进入细胞才产生完整的噬菌体,所以DNA是具有连续性的遗传物质。(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说明在不含DNA的TMV中RNA就是遗传物质。3.答: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律,以及对DNA分子的X射线衍射研究的成果,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特点:(1)两条多核苷酸链以右手螺旋的形式,彼此以一定的空间距离,平行的环绕于同一轴上,很像一个扭曲起来的梯子。(2)两条核苷酸链走向为反向平行。(3)每-2-条长链的内侧是扁平的盘状碱基。(4)每个螺旋为3.4nm长,刚好有10个碱基对,其直径为2nm。(5)在双螺旋分子的表面有大沟和小沟交替出现。4.答:A-DNA是DNA的脱水构型,也是右手螺旋,但每螺旋含有11个核苷酸对。比较短和密,其平均直径是2.3nm。大沟深而窄,小沟宽而浅。在活体内DNA并不以A构型存在,但细胞内DNA-RNA或RNA-RNA双螺旋结构,却与A-DNA非常相似。B-DNA是DNA在生理状态下的构型。生活细胞中极大多数DNA以B-DNA形式存在。但当外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DNA的构型也会发生变化。Z-DNA是某些DNA序列可以以左手螺旋的形式存在。当某些DNA序列富含G-C,并且在嘌呤和嘧啶交替出现时,可形成Z-DNA。其每螺旋含有12个核苷酸对,平均直径是1.8nm,并只有一个深沟。现在还不清楚Z-DNA在体内是否存在。5.答:染色质是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故也称染色质线。其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连接体和一个分子的组蛋白H1。每个核小体的核心是由H2A、H2B、H3和H4四种组蛋白各以两个分子组成的八聚体,其形状近似于扁球状。DNA双螺旋就盘绕在这八个组蛋白分子的表面。连接丝把两个核小体串联起来,是两个核小体之间的DNA双链。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线卷缩成染色体:现在认为至少存在三个层次的卷缩:第一个层次是DNA分子超螺旋转化形成核小体,产生直径为10nm的间期染色线,在此过程中组蛋白H2A、H2B、H3和H4参与作用。第二个层次是核小体的长链进一步螺旋化形成直径为30nm的超微螺旋,称为螺线管,在此过程中组蛋白H1起作用。最后是染色体螺旋管进一步卷缩,并附着于由非组蛋白形成的骨架或者称中心上面成为一定形态的染色体。6.答:原核生物DNA聚合酶有DNA聚合酶I、DNA聚合酶II和DNA聚合酶III。DNA聚合酶I:具有5'-3'聚合酶功能外,还具有3'-5'核酸外切酶和5'-3'核酸外切酶的功能。DNA聚合酶II:是一种起修复作用的DNA聚合酶,除具有5'-3'聚合酶功能外,还具有3'-5'核酸外切酶,但无5'-3'外切酶的功能。DNA聚合酶III:除具有5'-3'聚合酶功能外,也有3'-5'核酸外切酶,但无3'-5'外切酶的功能。7.答:(1)真核生物DNA合成只是发生在细胞周期中的S期,原核生物DNA合成过程在整个细胞生长期中均可进行。(2)真核生物染色体复制则为多起点的,而原核生物DNA复制是单起点的。(3)真核生物DNA合成所需的RNA引物及后随链上合成的冈崎片段的长度比原核生物的要短。(4)在真核生物中,有α、β、γ、δ和ε5种DNA聚合酶,δ是DNA合成的主要酶,由DNA聚合酶α控制后随链的合成,而由DNA聚合酶δ控制前导链的合成。既在真核生物中,有两种不同的DNA聚合酶分别控制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合成。在原核生物DNA合成过程中,有DNA聚合酶I,DNA聚合酶II和DNA聚合酶III,并由DNA聚合酶III同时控制两条链的合成。(5)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为线状,有染色体端体的复制,而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大多数为环状。-3-8.答:RNA的转录有三步:(1)RNA链的起始:首先是RNA聚合酶在δ因子的作用下结合于DNA的启动子部位,并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使DNA双链解开,形成转录泡,为RNA合成提供单链模板,并按照碱基配对的原则,结合核苷酸,然后,在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脂键,使其相连,形成RNA新链。δ因子在RNA链伸长到8-9个核苷酸后被释放,然后由核心酶催化RNA链的延长。(2)RNA链的延长:RNA链的延长是在δ因子释放以后,在RNA聚合酶四聚体核心酶催化下进行。因RNA聚合酶同时具有解开DNA双链,并使其重新闭合的功能。随着RNA链的延长,RNA聚合酶使DNA双链不断解开和闭合。RNA转录泡也不断前移,合成新的RNA链。(3)RNA链的终止及新链的释放:当RNA链延伸到终止信号时,RNA转录复合体就发生解体,而使新合成的RNA链得以释放。9.答:真核生物转录的特点:(1)在细胞核内进行。(2)mRNA分子一般只编码一个基因。(3)RNA聚合酶较多。(4)RNA聚合酶不能独立转录RNA。原核生物转录的特点:(1)原核生物中只有一种RNA聚合酶完成所有RNA转录。(2)一个mRNA分子中通常含有多个基因。10.答:蛋白质的合成分为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阶段:链的起始: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合成主要决定于mRNA的差异。在原核生物中,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密码子为AUG。编码甲酰化甲硫氨酸。蛋白质合成开始时,首先是决定蛋白质起始的甲酰化甲硫氨酰tRNA与起始因子IF2结合形成第一个复合体。同时,核糖体小亚基与起始因子IF3和mRNA结合形成第二个复合体。接着两个复合体在始因子IF1和一分子GDP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完整的30S起始复合体。此时,甲酰化甲硫氨酰tRNA通过tRNA的反密码子识别起始密码AUG,而直接进入核糖体的P位(peptidyl,P)并释放出IF3。最后与50S大亚基结合,形成完整的70核糖体,此过程需要水解一分子GDP以提供能量,同时释放出IF1和IF2,完成肽链的起始。链的延伸:根据反密码子与密码子配对的原则,第二个氨基酰tRNA进入A位。随后在转肽酶的催化下,在A位的氨基酰tRNA上的氨基酸残基与在P位上的氨基酸的碳末端间形成多肽键。此过程水解与EF-Tu结合的GTP而提供能量。最后是核糖体向前移一个三联体密码,原来在A位的多肽tRNA转入P位,而原在P的tRNA离开核糖体。此过程需要延伸因子G(EF-G)和水解GTP提供能量。这样空出的A位就可以接合另一个氨基酰tRNA,从而开始第二轮的肽链延伸。链的终止:当多肽链的延伸遇到UAAUAGUGA等终止密码子进入核糖体的A位时,多肽链的延伸就不再进行。对终止密码子的识别,需要多肽释放因子的参与。在大肠杆菌中有两类释放因子RF1和RF2,RF1识别UAA和UAG,RF2识别UAA和UGA。在真核生物中只有释放因子eRF,可以识别所有三种终止密码子。第四章孟德尔遗传1.答:(1)亲本基因型为:PP×PP;PP×Pp;(2)亲本基因型为:Pp×Pp;(3)亲本基因型为:Pp×pp。-4-2.答:(1)F1的基因型:Aa;F1的表现型:全部为无芒个体。(2)F1的基因型:AA和Aa;F1的表现型:全部为无芒个体。(3)F1的基因型:AA、Aa和aa;F1的表现型:无芒:有芒=3∶1。(4)F1的基因型:Aa和aa;F1的表现型:无芒:有芒=1∶1。(5)F1的基因型:aa;F1的表现型:全部有芒个体。3.答:F1的基因型:Hh,F1的表现型:全部有稃。F2的基因型:HH:Hh:hh=1∶2∶1,F2的表现型:有稃:无稃=3∶14.答:由于紫花×白花的F1全部为紫花:即基因型为:PP×pp→Pp。而F2基因型为:Pp×Pp→PP:Pp:pp=1∶2∶1,共有1653株,且紫花:白花=1240∶413=3∶1,符合孟得尔遗传规律。5.答:(1)为胚乳直感现象,在甜粒玉米果穗上有的子粒胚乳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出父本非甜显性特性的子实。原因:由于玉米为异花授粉植物,间行种植出现互相授粉,并说明甜粒和非甜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且非甜粒为显性性状,甜粒为隐性性状(假设A为非甜粒基因,a为甜粒基因)。(2)用以下方法验证:测交法:将甜粒玉米果穗上所结非甜玉米的子实播种,与纯种甜玉米测交,其后代的非甜粒和甜粒各占一半,既基因型为:Aa×aa=1∶1,说明上述解释正确。自交法:将甜粒玉米果穗上所结非甜玉米的子实播种,使该套袋自交,自交后代性状比若为3∶1,则上述解释正确。6.答:见下表:杂交基因型亲本表现型配子种类和比例F1基因型F1表现型TTrr×ttRR厚壳红色薄壳紫色Tr;tRTtRr厚壳紫色TTRR×ttrr厚壳紫色薄壳红色TR;trTtRr厚壳紫色TtRr×ttRr厚壳紫色薄壳紫色TR∶tr∶tR∶Tr=1∶1∶1∶1;tR∶tr=1∶1TtRR∶ttRr∶TtRr∶ttRR∶Ttrr∶ttrr=1∶2∶2∶1∶1∶1厚壳紫色:薄壳紫色:厚壳红色:薄壳红色=3∶3∶1∶1ttRr×Ttrr薄壳紫色厚壳红色tR∶tr=1∶1;Tr∶tr=1∶1TtRr∶Ttrr∶ttRr∶ttrr=1∶1∶1∶1厚壳紫色∶厚壳红色∶薄壳紫色∶薄壳红色=1∶1∶1∶17.答:番茄果室遗传: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其后代比例为:二室∶多室=(3/8+1/8)∶(3/8+1/8)=1∶1,因此其亲本基因型为:Mm×mm。番茄果色遗传: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其后代比例为:红果∶黄果=(3/8+3/8)∶(1/8+1/8)=3∶1,-5-因此其亲本基因型为:Yy×Yy。因为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所以这两个亲本植株基因型:YyMm×Yymm。8.答:根据其后代的分离比例,得到各个亲本的基因型:(1)毛颖感锈×光颖感锈:Pprr×pprr(2)毛颖抗锈×光颖感锈:PpRr×pprr(3)毛颖抗锈×光颖抗锈:PpRr×ppRr(4)光颖抗锈×光颖抗锈:ppRr×ppRr9.答:甲、乙两品种的基因型分别为bbRR和BBrr,将两者杂交,得到F1(BbRr),经自交得到F2,从中可分离出白稃光芒(bbrr)的材料,经多代选育可培育出白稃光芒的新品种。10.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