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高二生物组制作人:张桂艳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知识。此课时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为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下为生态系统的有关内容。鉴于课时内容地位,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群落的结构及基本特征,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课时的内容也与现实紧密联系,即学生应能够将知识应用于现实中,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设计立体农业,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之中。这一届高二学生已使用了一年多的新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生物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生物。这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作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本课通过与图片、事例、模型的有机结合,并配以丰富的色彩,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二、目标解析1.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实例;2.理解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4.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对群落动态规律的研究,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三、教学问题诊断1.教学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2.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命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注意了概念的生成和建构过程,激活了学生思维活动;采用问题法教学,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群落结构的知识,而且丰富了科学探究的情感体验,培养了科学精神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充分运用图形图表和生活实例与本节知识相联系,既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思维被极好的调动起来。四、教学过程1、教学设计思路在引入课题中,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进行个体→种群→群落这条主线的构建,从而引出群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剖析某温带草原上的生物群落,引出群落水平上所研究的问题和群落结构的话题。在教学中,适当结合图片、事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加深对群落结构的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是课标中建议的一项活动,旨在使学生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探究活动,不要把该探究活动上成一节验证或简单的重复实验。2、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堂导入出示图片:草原上生活的动物问:1.你能认出它们中的那些种类?共有多少种生物?2.这些生物之间是不是完全独立的?假如生活在该草原中的肉食性动物大量减少,草原上其他种群的数量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读图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创设新情景,让学生感受生活在一起的各种生物之间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他们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一.生物群落的概念通过上述的实例可见: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展示:美国亚利桑那州草原黑尾鹿数量变化的曲线图。问:1.黑尾鹿数量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数量变化?(草场的急剧退化)2.如何恢复退化的草原?是只要人为种草就可以吗?(需要了解草原上有相互关系的各种生物。)3.你能归纳出群落的概念吗?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圆表示不同种群的差异,请你画出种群和群落之间关系的概念图。分析实例并讨论回答问题,从实例和问题中归纳群落的概念。通过概念图的方式,认识群落和种群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生物之间的关系,从而自行构建群落的概念,并与已有知识进行比较。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展示图片:亚马逊热带雨林问:你能介绍一下这个群落吗?或者如果你研究这个群落,你想研究这个群落的那些方面?讨论:群落研究的内容和种群研究的内容的区别,以及研究群落的意义。其中主要研究的是群落的物种组成(引出下文)对照教材内容,分析讨论并组织语言回答。使学生认识到群落是在种群之上的更高层次的系统,研究群落会有新问题和新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三.群落的物种组成展示图片: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及其物种资料问:1.这两个群落一样吗?你如何区分这两个群落?(两个群落的物种种类不同)2.什么是丰富度?你能举出那些因素可能影响丰富度吗?(温度、水分、盐度等)出示案例:从南极(90oS)经过赤道(0o)到北极(90oN)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向。问:1.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是怎样变化的?这表明某地区群落物种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学生分析图片进行思考、讨论及小组内合作学习。思考思考题,并从中总结出丰富度的概念。理解曲线,并进一步推理判断回答问结合教材的图片所述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行横向和纵向延伸,总结理解概念。通过实例分析,对学生所学内容,随时进行巩固、强化,加深学生对物种组成部分的掌握。2.试推断随海拔高度的增加,群落中物种数量变化的趋向是什么?题。四.种间关系群落内的种群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你所知道的不同的生物之间相互关系怎样?种间关系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引入)结合教材72页资料分析,组织学生讨论:问:1.如何解释资料1中出现的实验结果?2.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3.如何据图形判断捕食、竞争的关系?规律又有哪些?总结: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如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组织学生讨论,画出群落中各生物种间关系的概念图,并进行交流。对照资料中的曲线图,拓展互利共生和寄生可能的曲线变化。(转折引入)由于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种间关系,各生物种群在群落中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于是群落就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通过列举事例,进行说明)分析资料,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分析坐标图,找出规律。举出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的常见实例,理解并绘制概念图。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学会判断竞争、捕食等关系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通过概念图和曲线的绘制理解种间关系,学会对基本规律和方法的总结,加深学生对种间关系的理解。五.群落的空间结构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四大家鱼分布、树林中鸟类分布、草地上水平分布)设问引导:1.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各有什么特点?2.这些结构有什么意义?3.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动物的垂直分层有什么关系?4.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群落的空间结构的实践应用吗?(农业中的间作、套种、立体农业,城市中的立体绿化等。)(通过阅读理解教材内容,回答)拓展: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思考群落内的分层结构的意义。阅读图片,并对不同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进行对比,思考并讨论回答。拓展回答,开放性。通过阅读教材,形成群落空间结构的概念。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并拓展思维。思维拓展:系统研究总结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总结细胞、个体、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引出系统研究问题:系统的组成、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发展变化。学生归纳总结。运用已理解的群落有关概念去解决自然界中未知的问题,达到理解运用的问题设问:我们研究生态系统,应该从哪些方面着眼呢?(成分方面、结构方面、发展变化方面等)演绎推理得出结论。的要求。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根据板书的小结,梳理群落相关的知识和概念。通过概念图的绘制,有意识的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熟练概念图表示的方法五、配餐作业Ⅰ.知识巩固(1)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树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解题思路:生物群落由不同的生物种群构成,包括在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热带雨林和红树林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内均有许多种生物,这些生物彼此相互作用而构成两个群落。污染后的共生菌落也由不同种的细菌构成,亦可视为一个小的群落。单独的大肠杆菌就不能构成群落,只是一个种群。答案:D(2)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种消失解题思路:地球上生存下来的生物是适应环境的,表现出来的现象是对环境的适应。当林鸽群较大时不容易被苍鹰捕食;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从而控制该物种的数量,这都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猴群中猴王,具有食物和配偶优先权,这样繁殖产生的后代更加强壮,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对另一个物种同样有利,这是因为它们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优胜劣汰,各自发展了自己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考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答案:D(3)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B.森林中树木的间隙中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C.一片竹林中竹林高矮不一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解题思路:本题表面上考查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实际上还隐藏考查群落的概念,不要只停留在垂直结构这一表面问题上,要注意隐藏的问题。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对植物而言,高大的乔木能够占据上层空间,往下依次是灌木层和草本层。森林中树木的间隙中分布灌木和草丛是群落水平分布的特征。至于同种生物(竹子或鹿)有高有矮,是指一种生物,而不是生物群落。答案:AⅡ.课外拓展课外阅读教材64页“从治蝗专家到生态学巨匠——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内容,结合资料查阅,思考:(1)文中的“飞蝗综合防治”,具体包含哪些措施?体现了生态学的哪些知识?(2)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正确的思想和方法,从马世骏先生的成长历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