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常考大题分析-(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学常考大题分析第一章名词:1.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P5简答:1.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或发展趋势)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全球化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科学性论述:(或案例)1、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的意义)(一)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二)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掌握德育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第二章简答:1.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教育目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2.简述社会生产力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规模与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学校的专业设置3.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科学技术影响教育内容、方法。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4.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平行性5.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主要作用遗传:是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提供了可能性,其成熟机制制约人的发展水平和阶段。但不决定人的发展。环境: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与动力,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但不决定人的发展。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身心发展的内因,影响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论述1、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或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培养政治经济所需的人才制造政治舆论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促进民主进程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三)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教育的科技功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推进科学的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四)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筛选、整理、传递、保存文化传播、交流文化选择提升文化更新、创造文化2、如何认识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有目的、计划、组织;有专门教师;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各种因素表现:社会性规范、个体特殊才能和个性、即时和延时、加速个体发展参见教材P45-463.试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予相应的教育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案例:运用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相关原理分析材料。露影飞舞空间分享资料QQ:421021411第三章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2.素质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3.学制(狭义的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制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简答:1.简述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学生个性发展,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2.简述素质教育的特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3.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中长期规划》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4.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第四章名词解释1.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2.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的专业成长,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和最终体现在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成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3.教育机智:教师根据教学中的意外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措施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4.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简答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和创造性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个体性和群体性2.教师如何热爱学生?(一)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二)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三)要全面关怀学生(四)关爱全体学生(五)理解和宽容学生(六)解放学生(七)对待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3.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起始和准备入职辅导:新教师的适应在职培训:教师的继续教育与进修(业余进修、校本培训)自我教育: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4.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论述1.如何理解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或:当代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职业角色观)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研究者和学习者、学者新课改倡导的教师角色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社区型开放的教师2、教师的职业素养[重点][论述](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的素养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二)教师的知识素养政治理论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三)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四)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可引申出以下问题: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哪些内容?(基本知识和技能;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发展脉络;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教育素养?(教育科学知识+教育能力素养)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具备的能力有哪些?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3、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客观方面:1.国家要加强教师教育,建立一体化和开放式的教师教育体系。2.学校要加强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和教师的继续教育在职培训。3.政府加强法律、政策、资金支持。完善和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主观:自我教育是最直接最普遍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教师个人要做出主观努力。为此,要:1.善于学习2.恒与研究3.勤于反思4.勇于实践4、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一)教师应该做的努力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合法权利发扬教育民主,平等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正确处理师生矛盾(二)学生应该做的努力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老师(三)其他方面应该做的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风教育案例:运用学生观的原理分析有关材料教育机智的有关材料露影飞舞空间分享资料QQ:421021411第五章名词解释校本课程: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生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简答:1.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个性化的价值追求论述:1.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2、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2.评价指标: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质的考查。3.评价标准:强调共性,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4.评价方法: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重量化的结果,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5.评价主体:被评价者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3.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简答、论述)或: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提示:记忆时候结合六要素来进行)4.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第一、课程目标: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的的基本价值取向【三维目标】第二、课程结构:综合化、均衡化和选择性【综合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第三、课程内容:改变“偏、难、繁、旧”的状况【新、生活】第四、课程实施: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第五、课程管理: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第六、课程评价:注重过程性和全面性第六章名词解释: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简答:1.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1.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首要任务2.发展智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体能,提高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5.培养良好品德和个性,形成科学世界观2.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间接性与概括性简捷性与高效性教师的指导与传授交往性与实践性教育性与发展性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或基本特点)1、间接性规律: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2、双边性规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3、发展性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4、教育性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4.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或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感知与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记忆、复习)运用知识检查知识5.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6.简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7.简述贯彻循序渐进性原则的要求。(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3)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4)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8.目前中小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语言传递为主的: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直观感知为主的:演示法、参观法•实际训练为主的: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探究活动为主的方法(又称发现法)•情感熏陶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