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设备布置设计6.1设计原理6.1.1设计依据(1)要有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并且在总图上已经明确规定了本车间所处的具体位置和区划。(2)已掌握本车间与其他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生活设施以及本车间与车间内外的道路、铁路、码头、输电、消防等的关系。了解有关防火、防雷、防爆、防毒和卫生等常用的设计规范和规定。(3)熟悉本车间的生产工艺并已设计完成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熟悉有关产品的物性数据、原材料和主、副产品的贮存、运输方式和特殊要求。(4)熟悉本车间各种设备的特点、要求及日后的安装、检修、操作所需空间、位置。根据设备的操作情况和工艺要求,决定设备装置是否露天布置,是否需要检修场地,是否需要经常更换等。(5)了解本车间工艺有关的试验、配电、控制仪表等其他专业和办公、生活设施方面的要求。(6)具有车间设备一览表和车间定员表。6.1.2车间设备布置原则1、.车间布置设计要适应总图布置要求,与其他车间、公用工程系统、运输系统组成有机体。2、最大限度的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包括设备维修要求,了解其他专业对本车间的布置要求3、经济效果要好。车间平面布置设计应简洁紧凑,已达到最小的占地面积;车间立面设计应尽量将高大的设备布置在室外,如不能布置在室外的尽量单独处理。4、便与生产管理,安装操作检修方便。5、要符合有关的布置规范和国家的有关法规,妥善处理防火,防爆防毒防腐等问题,保证生产安全,还要符合建筑规范和要求。6、要留有发展余地,为将来厂房扩建提供适当的空间。6.2车间设备布置的方法与步骤①根据工艺的要求与土建专业共同拟订各车间的结构形式、柱距、跨度、层高、间隔等初步方案,并画成1:50或1:100比例的车间建筑平面图。②认真考虑设备布置的原则,应满足各方面的要求。③将确定的设备数以最大的外形尺寸比例制作成硬纸块模板(一般为1:50或1:100),并标明设备的名称。④将这些设备的硬纸块模板按车间设备布置在相同比例的车间建筑平面图上,布置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一般2-3个方案,以便加以比较。经过多方面的比较,选择一个最佳方案。⑤检查各设备基础大小,设备安装、起重、检修的可能性;考虑设备支架的外形、结构、常用设备的安全距离;考虑外管及上、下水管进、出车间的位置;考虑操作平台、局部平台的位置大小等。设备草图经修改后,要广泛征求各有关专业部门的意见,集思广益,做必要的调整,提交建筑人员设计建筑图。⑥设计人员在取得建筑设计图后,根据布置草图绘制成正式的设备平面布置图。6.3设备布置图内容1、一组视图2、尺寸及标注3、安装方位标4、说明与附注(1)通用附注设备布置图中都应附注如下内容:①立面图见图号×××××。②地面设计标高为EL×××.×××。③图例简化画法见×××××。(2)其它附注5、设备一览表6、标题栏6.3.1绘制平面图:1.确定图纸上各层平面图的相对位置。2.用点划线从底层平面图开始,依次绘制各层平面图的定位轴线:3.用细实线依次绘制各层平面与与设备安装布置有关的厂房建筑的基本结构4.用细实线绘制底层平面的操作平台,需预留的空、洞、坑、沟设备基础等与设备安装的细部结构。5.用点划线依次画出各层平面设备,机泵的中心轴线。6.用粗实线绘制底层平面的设备外形的特征轮廓,无管口方位图的则要画出特征管口7.标注尺寸,以及各定位轴线的编号和设备位号。6.4本布置中典型设备布置6.4.1塔设备:中空纤维膜吸收塔和解析塔1)、大型塔设备:室外布置,用裙座直接安装于基础上。小型塔设备:室内布置,支承于楼板或操作台上;室外布置,用框架支承。2)、多个塔设备:按工艺流程的顺序成排布置,尽可能按塔筒中心线取齐。布置形式:(1)独立布置:单塔或特别高大的塔(2)成列布置:将几个塔的中心排成一条直线将高度相近的塔相邻布置(3)成组布置:数量不多、结构与大小相似的塔(4)沿建筑物或框架布置(5)室内或框架内布置:适用于较小的塔6.4.2列管式换热器:(1)布置原则:顺应流程和缩短管道长度,其位置取决于与之密切联系的设备的位置如塔的换热器近塔布置,再沸器及冷凝器则与塔以大口径的管道连接,应取近塔布置,通常将它们分别布置在塔的两侧。(2)布置空间受限制时如原来设计的换热器显得太长,可以换成一个短粗的换热器以适应布置空间的要求。6.4.3冷却泵:集中成一直线,单排或双排基础高于地面150mm,四周考虑排液沟和冲洗排水沟重量较大的泵和电机应设检修的起吊设备,一般置于室内应尽量靠近供料设备以保证良好的吸入条件,集中布置在室外、建筑底层或泵房小功率的泵(7kw以下):布置在楼面或框架上。室外布置的泵:在路旁或管廊下面排成一行或二行,电机对齐排在中心通道的两侧,吸入与排出端对着工艺罐。6.4.4压缩机的布置:•压缩机应靠近相关工艺设备,进出口管线尽可能短、直•压缩机应布置在专用的压缩机厂房内,厂房内应设吊车•压缩机基础应考虑隔振,与厂房的墙、基础脱开•压缩机的压力表及其他操作仪表应面向主要操作通道•压缩机进气、排气阀门应位于或接近于主要操作通道•压缩机进气、排气阀门的设置高度宜在1.2—1.5m之间6.4.5鼓风机:鼓风机噪音很大,机房应有隔音设备或良好的通风。鼓风机进风口应设在建筑物墙外空气清洁的地方。为防止尘土和杂物进入,进风口装设空气过滤器或消音装置。布置鼓风机时,应考虑管道要尽量短,并且少用弯头等局部管件。选用两台鼓风机时,各机组应轴线平行布置,电动机均在同侧,便于检修。6.4.6冷凝器:冷疑器布置在室外的应尽量避免太阳直接照射,卧式冷凝器不得设在露天。立式冷凝器应布置在室外,冷凝器的水池壁与设备间墙面一般应有3m的间距,以减少冷却水外溅时损坏墙面。采用立式或卧式冷凝器,在布置时应留有通洗和更换管子的空间余地。冷凝器的安装高度,必面保证其液体按自流条件流入贮液器内。冷凝器上应装设压力表和安全阀。6.4.7分子筛过滤器:分子筛过滤器通常布置在室内,多台过滤机采用并排布置,以便过滤、出料等操作能交替进行设备布置所占用的面积,因出料方式而异,一般过滤器周围至少要留出一个过滤器宽度的空间过滤器安装高度。一般将其安装在楼面上或操作平台上过滤器四周要留出操作、清洗、检修的位置,其通道宽度不得小于一米。过滤器的真空管道要采用大管径、短管线,以减少阻力。6.4.8二氧化碳产品储罐:储罐内的CO2属于液化气体,在容器内以气液两态存在,当容器破裂发生爆炸时,除了气体的急剧膨胀做功外,还有液体蒸发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容器内的饱和液体占有容器的介质重量的绝大部分,它的爆破能量比饱和气体大得多。因此要做好安全措施。二氧化碳液体贮罐应露天布置:贮罐支架,须涂耐火保护层。全厂性集中布置的液体二氧化碳罐区、装卸站、贮气罐应在厂区边缘,并须在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测风或下风向。其装卸站还应靠近铁路或道路。按照防爆规范的要求,罐区应设置静电接地和防雷设施罐区四侧都要有可以连通的通道,罐区通道的宽度要考虑消防车能方便进出易燃易爆液体贮罐四周要设围堤或围堰贮罐应成排成组布置6.5设备布置安全距离:项目净安全距离(m)泵与泵间距不小于0.7泵离墙的距离不小于1.2泵列与泵列的距离不小于2.0贮罐与贮罐0.4—0.6换热器与换热器不小于1.0塔与塔间距1.0—2.0反应罐底部离人行通道地面的高度不小于1.8—2.0反应罐卸料口至离心机不小于1.0—1.2走廊、操作台通行部分的最小净空间高度不小于2.0—2.5操作台梯子斜度不小于45°工艺设备与道路之间不小于1.0平台到水平人孔的高度0.6~1.5工艺设备与道路距离不小于1.0控制室、开关室与炉子之间距离156.6结合风向类型来优化车间布置泉港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以南风为主,每年平均风速为7.15米/秒。布置时要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布置在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侧,居住区布置在上风侧;当最大频率风向与最小频率风向不一致甚至垂直时,产生粉尘及有害气体的工厂应布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除此之外也要考虑以下方面:(1)尽可能将火灾爆炸危险性比较大、高温热源、产生大量粉尘及有毒或腐蚀性气体的设施布置在生产厂区的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尽量建在厂区的边缘。(2)将要求洁净的生产车间及辅助设施,如精密加工车间、中心实验室、研究室、厂办公室和生活福利设施等,布置在生产厂区产生危险性粉尘气体源头的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3)尽量将热源安排在车间的外面.若不得不布置在车间内,当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尽量布置在天若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南风的下风侧。(4)风向对作业岗位布置的影响,主要考虑高温、高毒、高粉尘作业的操作室及固定或相对固定且人工作业较为复杂的岗位。这些作业岗位应布置在产生有害物质的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5)需要利用自然通风的一般是产生高温、大量的烟尘及危险性气体的厂房。为了夏季主导风向对厂房能形成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作用,厂房的迎风面与夏季最大频率风向宜成600一90。夹角,最小不小于45度不需要利用自然通风的厂房,其迎风面与常年最大频率风向应成最小夹角。本设备的布置形式流程式布置:按工艺流程顺序布置设备,以满足工艺流程路径,保证流程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连续性。附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