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网络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小学德育网络【第1篇】列奥、宝萝、叔叔一行人来到了撒哈拉大沙漠,装备齐全的他们在第一天就遇上了沙尘暴,这场猛烈的沙暴导致他们要换的衣服、指南针、打火机等物品丢失,多走了一天才到达第一个目的地。没有打火机的他们用火梨取火法生出了火。第三天,他们又去了东方的另一个石洞。利用露水井和蒸腾作用收集了一些水,又用沙柳树的长根挤出了一些汁水。第四天,他们继续向东方走,找到了一个更大的石洞,还发现了旱谷。到达旱谷的第二天,下起了大雨,旱谷变成了河流,他们一把水袋灌满了水。之后,他们用自己现做的缠笼、捕鸟器捉到了两只雷鸟,一只白鹫。在列奥歪打正着的提醒下,他们到旱谷去找盐,回去之后把白鹫烤着吃了。到了晚上,他们拿着火把出去玩,可一只大耳狐偷走了他们的鸟肉。无奈之下,只好在第二天早上继续朝东走,到达了一个又一个绿洲。并在第三个小绿洲边停下,做了很多地面标识,还把宝萝的小镜子挂在树杈上。就在他们断粮断水时,有人来救他们了。可是刚走没多远,就看到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金字塔。这就是撒哈拉求生的故事。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沙漠必需品,如水、刀、补盐胶囊、手电筒、沙漠长靴、口巾、墨镜等。在沙漠中,第一节德育网络概述一、德育网络的含义德育网络是指实施德育的一种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德育组织体系(教育网)。也就是说,德育网络是整合校内外各种德育力量,由各种社会组织及其沟通渠道构成的组织体系。学校德育组织体系德育指导小组班级(年级)德育小组班级(年级)学科教师德育研讨小组家庭德育组织体系家庭教育互助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社区德育组织体系居(村)委会社会教育领导小组校外辅导员队伍社会实践基地领导小组德育一体化网络学校德育指导小组学校班级德育小组班级学科教师德育研讨小组家长委员会德育一体化网络家庭家长教育互助组家长学校居(村)委社会教育领导小组社会校外辅导员队伍社会实践基地领导小组“三维一体”德育网络系统市委、市政府市关工委教育局市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工会\妇联\团委等)(文明办\公安\政法等)家长委员会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社区教育委员会家庭德育系统学校德育系统社区德育系统二、建立德育网络的必要性(一)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的理论依据1.系统科学思想为德育网络的建构提供了科学依据2.人的主体性理论为德育网络提供了哲学和教育基础(二)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的现实要求1、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改变“孤岛”状况,使学校德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3、当今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的4、国家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和具体要求德育网络化趋势所谓网络化,系指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机构在学校德育中日益结成一个相互作用、不断协调的网络体。如美国战后已从单纯依靠历史课和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模式,演变为由学校教学、活动、家长联谊会、童子军等学生组织以及国庆等节假日的庆祝活动、文艺表演、宗教仪式来完成。菲律宾、丹麦、新加坡等国都采用各种手段来发展德育一体化网络,使学校同宗教组织、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家庭、社区中心以及政府官方机构建立制度化联系。日本1988年的“加强道德教育全国大会”把建立德育网络作为评价德育工作,防范青少年失足在重要措施。在西方近10年来的德育改革中,德育网络化的趋势在日益增强。(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63、464页)学校是教育的孤岛许多学校脱离了它所属的社区而完全孤立。就是说,学校是教育的孤岛。传统这一海峡使学校同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样,居住在孤岛上的人们,在学校求学期间敢于横穿这个海峡的是不多的。本来,这个岛上的居民们,只在书本中读到环境世界,直至从学校毕业,才回归本土生活。然而,在学校与社区之间架筑桥梁,使人人能自由往来期间的学校是微乎其微的。([日]筑波大学教育研究会主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出版社1986年版,第233页)三、德育网络的作用1.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2.有利于保持整个教育在导向上的一致3.有利于增强德育的整体效应第二节小学德育网络的组成及其实施一、小学德育网络中各要素的作用1、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基础家庭德育的特征:(1)基础性(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2)深刻性(接触频度高与非正式成分高)(3)互补性有个同学在学校受了欺负,家长就说:“你没有长手,人家打你,你不能打人家,你打不赢人家,你不能找人帮你打吗?”。某小学的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遭到家长的强烈不满,家长当着学生的面威胁班主任说:“我们孩子要是出走了,我非抄了你的家”,后来这个孩子真的赌气出走了。思考:这些材料反映了什么呢?家长的行为带给孩子的是什么影响?家庭环境的德育价值:(1)家庭的经济状况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学习年限及成就、自信心、自主意识及抱负水平等,但并无一对一的线性关系。(2)家庭结构(独生子女家庭和离异单亲家庭)对学生的影响(3)家长的职业类别与文化程度对学生的影响(民主型、溺爱型、专制型)(4)家庭气氛对学生的影响2、社会德育是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的补充和延伸社会德育的特征:(1)普遍性与开放性(2)文化性与隐蔽性(3)互动性与创造性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1)提供成长基地(2)创造内在的需求(3)左右运作模式(4)社区对学生品德的影响作用(社区发达程度、社区文化环境)3、学校德育在德育网络中居于主导地位(1)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2)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在学校的时间较长(3)学校对家庭教育具有指导作用(4)学校主动、自觉地参与社会环境的建设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三维一体,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互动合作。二、小学德育网络的实施(一)德育网络的实施原则1、平等尊重原则2、主动参与原则3、协调统一原则4、互动优化原则(二)德育网络的沟通形式与实施途径1.三方联席会议,统一思想,协调一致2.学校与社区共建社区德育基地3.家校通讯、家长学校、家校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