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者:何彩云2011-10-12《植树问题》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有两端都栽、两端不栽、以及环形,方阵问题等,这节课是教材第117页的内容,主要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这节课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知识目标]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能力目标]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归纳推理和转化的思想方法。[情感目标]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能把从植树问题中总结出的规律准确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中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法,应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操作,实际验证。然后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以趣激思,以思促学,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尝试探索,形成概念。(一)激趣引入:1、同学们,在我们的手中,还藏着数学知识呢,你们想了解一下吗?2、伸出你们的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通过摆动手指,创设情境,其实手指问题就和植树问题是一样的道理的。通过动手,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创设情境,引入学习:同学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就是我国的植树节。其实植树也有好多数学知识在里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三)探究新知: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1)指名读题。(2)引导学生分析题意:“两端”是什么意思?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粉笔的两端?(通过对题意的分析,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但数据太大,可以化繁为简,先研究短距离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情况)①假如路长只有15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5米,又要栽几棵树?请学生画线段图并完成下表。路全长相邻两棵树间的距离间隔数棵树A15米5米3个4棵B20米5米4个5棵C25米5米5个6棵D30米5米6个7棵图示(3段4棵)(4段5棵)5米5米5米15米5米5米5米5米20米②通过画图填表学生会发现:棵树比间隔数多1。(这时我引导他们两端都种时:棵树=间隔数+1。)小结板书:两端要种时:棵树=间隔数+1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100÷5=20这里的20指什么?(20个间隔)20+1=21为什么还要+1?(棵树=间隔数+1)问:应用这个规律,例1问题可以解决了吗?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1.学校到5路车站一侧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2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这道题是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的逆运算,应运用“间隔数=棵树-1,全程长=间隔距离×间隔数。”做完这道题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植树问题的掌握)2.马老师要去某班教室,从一楼开始,每走一层有32个台阶,一共走了96个台阶,你知道马老师去几楼的教室吗?(引入上楼梯问题,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这道题是典型的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这一环节我主要是通过练习法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解决问题中去,努力体现学习本课的价值和作用。)(五)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我们以后再去学习。(在板书设计方面,将本节课的重点,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植树棵数=间隔数+1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前面的练习,强调间隔数是在植树问题里任何时候都要求的量,只有求出间隔数才能求出棵树,也只有求出间隔数才能求出距离。)植树问题两端要种:棵树=间隔数+1100÷5=20(段)20+1=21(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