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诗中有画,诗中有话,朗读本课三首古诗,说一说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古诗词三首3雨中沉醉月下怡情1.会写3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幕、稻花”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重点)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词中所描写的情景,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词的意思。体会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难点)结合朗读指导朗读三首古诗,要求: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预习读朗读《宿建德江》时前两句声音略低,语调略低沉,后两句朗读时语调略高昂。要注意表现出诗人的羁旅之愁。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语气要惊叹,语调舒展有势。要读出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化。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语调要欢快,语气要清新。注意读出山村的美和作者愉悦的心情。朗读指导德鹊蝉蝉鹊德宿建德江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读一读,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江水、明月、小舟、原野、青天、大树等。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客:指作者自己。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野:原野。旷:空阔远大。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译文:原野空旷,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还要低。江水清澈,俯身观看,那儿的明月离“我”是那么近。如何理解题目“宿建德江”?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的所见及所思。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句点题,为下文抒情写景作准备。指诗人自己停船过夜日暮为什么会撩起诗人新的愁绪呢?这是思亲之愁,这是寂寞之愁,这是思乡之愁。诗人在这里之所以把自己说成“客”就是因为远离家乡,四处飘泊。如今到这建德江,面对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的处境,不禁添了新愁。“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全诗赏析: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现在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首古诗的大意吗?试试吧,看谁说的最好。我把船停泊在烟雾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忧愁。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宿建德江》描写的是诗人在日暮时分在江中小舟上所看到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野旷天地树宿建德江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客愁新所感所见泊烟渚江清月近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翻墨:打翻的墨汁。跳珠:跳动的珠子。诗意: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把山遮住,白花花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活蹦乱跳的蹿上了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卷地风:翻卷到地面的风。散:散开。诗意:忽然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雨后,从望湖楼往下看,湖水一片汪洋,就像天空那样广阔。“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变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出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后两句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雨去的快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的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我们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有什么特点?现在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首古诗的大意吗?试试吧,看谁说的最好。乌云像打翻的墨汁,还没把山遮住,白花花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活蹦乱跳的蹿上船。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狂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向下看,湖水一片汪洋,就像天空那样广阔。《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雨前:黑云未遮山雨中:跳珠乱入船雨后:景色水如天句句写景字字含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词牌名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主要作品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时期。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鸣蝉:蝉叫声。诗意: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青蛙的叫声。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茅店:茅草盖的小客舍。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见:同“现”,显现,出现。诗意: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一句中词人描写了哪些景物?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词中描写了哪些声音?有什么作用?描写了鹊啼、蝉鸣、蛙叫、人声。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表现了夏夜的寂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个“香”字不仅写出了稻花盛开,更表达了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忽见”二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忽见”二字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现在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首古诗的大意吗?试试吧,看谁说的最好。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风习习,半夜,有蝉在不时地鸣叫。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味,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青蛙的叫声。不一会儿,乌云遮住了月亮,只有几颗星星闪烁在远方的天边,几点细雨在山前飘落。以前游过的茅舍小店依然坐落在附近的树林边,山路一转,那曾经熟悉的小桥、溪流便忽然出现在眼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是夜行黄沙道中所见到的美景,流露出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和对乡村生活的之情。喜悦热爱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看明月、惊鹊听清风、鸣蝉、蛙声闻稻花香想说丰年景色的美丽丰收的喜悦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以下问题。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宿建德江》: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漂泊之愁和前途暗淡之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时时处处以审美的眼光看世界的博大胸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关于描写风景的古诗词《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语不须归。《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宿建德江》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羁旅之愁,从“日暮客愁新”一句可以看出太阳快要下山了,又增添了一些愁思,这是苦闷的愁思。《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表达的是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片”可以看出,只因有愉悦的心情才能有心听到人们谈论丰年的事,才能闻到这稻花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下雨前,天空中满是如墨汁似的乌云,片片乌云遮住了山川,雨下起来了,大颗大颗的雨珠就像珍珠一样纷乱地落到船上。忽然刮来了一阵大风把雨吹散了,此时从楼上往下看去,湖水一片汪洋,好像与天相接。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