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让论吕后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豫让[注]论[明]方孝孺•1.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士人君子要建立功名,侍奉主人,既然被称作知己,那就应当竭尽智谋,诚恳地加以劝告,善加诱导,在祸患还未显露时就消除它,在动乱发生之前保住社会的治安,使自身得以安全,主人没有危险。活着是著名的忠臣,死后做高尚的鬼魂,流传美名百世,照耀史册,这才是完美的士人。如果遇到知己,不能拯救危难于动乱之前,而在事情失败之后才去献身自尽,沽名钓誉【有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欺骗、迷惑世俗,这在君子看来,都是不足取的。•2.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人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我曾经因此评论过豫让:豫让做智伯的家臣,等到赵襄子杀了智伯,豫让为他报仇。名声显赫,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没有一个不知道他是忠臣义士的。唉!豫让的死当然可以称为忠了,可惜,在怎样死的方式上还有不忠的表现——为什么呢?看他漆身吞炭,对他朋友说:“我做的事情都特别难,我是想用这种做法使天下后世做臣子而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这能说他不忠吗?等看到他连续三次跳起来,用剑来刺赵襄子的衣服,赵襄子责备他不为中行氏而死,却单单为智伯而死的时候,豫让回答说:“中行氏像对待一般人那样对待我,所以我就要像一般人那样去报答他;智伯像对待国士那样对待我,所以我就要像国士一样报答他。”就此而论,豫让就有不足之处了。•3.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郄[xì]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段规侍奉韩康子,任章侍奉魏献子,并没有听说待他们如同国士,可是段规、任章却尽力劝说他们的主人顺从智伯的无理要求,割给智伯土地,使他志气骄盛,从而致使他更快地灭亡。郗疵侍奉智伯,智伯也没有待他如同国士,可是郗疵却能洞察韩、魏的企图来劝谏智伯。虽然智伯不采纳他的意见以至于灭亡,但是郑疵的智谋忠告,已经是无愧于心了。•4.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豫让既然自己认为智伯待他如同国士了,所谓国士,是为国家济困扶危的人。当智伯要求割地没有满足之日,放纵情欲,荒淫暴虐之时,作为豫让,正应竭力来尽自己的职责,忠诚恳切地劝谏自己的主人说:“诸侯大夫应各自安心守着自己分内的土地,不要互相侵夺,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如今,无缘无故地向人家索取土地,人家不给,就要产生忿恨之心;人家给了,就产生骄横之心。忿恨必然会引起争斗,争斗必然会失败;骄横必然会傲视一切,傲视一切必然会导致灭亡。”非常耐心诚恳地劝谏,一次不听,再来第二次,第二次不听,再来第三次。•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xìng形容刚惶自傲貌),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第三次劝谏还不听从,再改变以剑自刎的行动安排在这个时候。(这样一来,)智伯虽然顽固愚昧,但受至诚之心的感动,也许会重新醒悟。(从而)与韩、魏讲和,解除赵国的围困,保全智氏的宗族,使他们能香火不断,延续不绝。假如这样,豫让即使死了也像活着一样,难道不胜过斩衣然后自杀吗?豫让在那时,甚至连一句开导主人,使他醒悟的话都没说。看着智伯的危亡,就像越人远远地看秦人的肥瘦一样。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的报答竟然能像这个样子吗?直到智伯已死,豫让才克制不住愤怒的血气,甘心情愿地加入刺客的行列,这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呢?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呢?•5.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虽然这样,用国士的标准来评价豫让,豫让本来是不相配的了。(可是同)那些早晨还是仇敌,晚上就变成了君臣,厚着脸皮自以为得意的人(相比),他们又都是豫让的罪人了。唉!•【注】豫让:战国晋人,生卒年不详;为晋智伯的家臣,赵、韩、魏共灭智氏后,曾入赵襄子宫中刺杀襄子,被俘获。后豫让改名换姓,以漆涂身,吞炭使自己变哑,改变形象,谋刺赵襄子,又被捕,伏诛前,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三跃呼天击之,遂自杀。事见《战国策·赵策一》。•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忠告善道道:道理,道义•B.垂光百世垂:流传•C.中行氏以众人待我众人:常人,一般人•D.庶几复悟庶几:或许,差不多•答案A•解析道:引导。•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B.智伯以国士待我•C.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D.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答案C•解析C项为介词,因,因为,其余三项中的“以”是介词,用、拿。•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4分)•译文:可是段规、任章却尽力劝说他们的主人顺从智伯的无理要求,割给智伯土地,使他志气骄盛,从而致使他更快地灭亡。•(2)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4分)•译文:(可是同)那些早晨还是仇敌,晚上就变成了君臣,厚着脸皮自以为得意的人(相比),他们又都是豫让的罪人了。•10.请从正反两个方面概述方孝孺对豫让以死报智伯的行为的评价。(4分)•方孝孺肯定豫让为智伯而死的行为是忠的表现,但是否定豫让为智伯死后报仇是正确的尽忠之道。•(甲)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公主。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戚姬幸,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吕后为人刚毅(毅:残酷),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兄二人,皆为将。长兄周吕侯死事。•吕太后是高祖贫贱时的妻子,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孝惠帝为人仁惠柔弱,高祖认为不像自己,常想废掉他,改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戚姬被宠幸,想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取代原来的太子。吕后很少见到高祖,和高祖越来越疏远。如意被立为赵王之后,好几次几乎取代太子的地位,靠着大臣们的极力规劝,以及留侯张良的计策,太子才没有被废掉。吕后为人刚强残酷,辅佐高祖平定天下,诛杀(韩信、黥布、彭越等)大臣也多有吕后之力。吕后有两个哥哥,都是高祖的部将。大哥周吕侯死于战事。•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高祖十二年(前195)四月甲辰日,高祖于长乐宫逝世,太子承袭帝号做了皇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如: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吕后大怒,乃使人复召赵王。孝惠亲迎灞上,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吕后最怨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命令永巷令把戚夫人囚禁起来,同时派人召赵王进京。使者往返多次,赵国丞相建平侯周昌对使者说:“高皇帝把赵王托付给我,赵王年纪还小。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赵王召去一起杀掉,我不能让赵王前去。”吕后非常恼怒,就又派人去召赵王。孝惠帝亲自到灞上迎接赵王,亲自保护,跟他同吃同睡。孝惠元年(前194)十二月,孝惠帝(有一天)清晨出去射箭。太后得知赵王独自在宫里,就派人拿去毒酒让他喝下。•孝惠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但饮瘖[yīn]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等到孝惠帝回到宫中,赵王已经死了。太后随即派人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了哑药,扔到猪圈里,叫她“人猪”。过了几天,太后叫孝惠帝去看人猪。孝惠帝看了,一问,才知道这就是戚夫人,于是大哭起来,从此就病倒了,一年多不能起来。孝惠帝派人请见太后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情。我作为太后的儿子,再也不能治理天下了。”•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强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强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谓居官朝中】用事【指当权执政】,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强计。太后说,其哭乃哀。•七年(前188)秋季八月戊寅日,孝惠帝逝世。发丧时,太后只是干哭,没有流下眼泪。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强任侍中,只有十五岁,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孝惠帝这一个儿子,如今去世了,太后只干哭而不悲痛,您知道这里的原因吗?”陈平问:“是什么原因?”张辟强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顾忌的是你们这班老臣。如果您请求太后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二军,并请吕家的人都进入宫中,在朝廷里掌握重权,这样太后就会安心,你们这些老臣也就能够幸免于祸了。”丞相照张辟强的办法做了。太后很高兴,才哭得哀痛起来。•太后称制【皇帝命令称“制”,布告公文为“诰”,后妃掌权后命令上升到皇帝级别,叫“称制”。由芈八子开辟】,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歃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太后行使皇帝的职权之后,召集大臣商议,打算立诸吕为王,先问右丞相王陵。王陵说:“高帝曾杀白马,和大臣们立下誓约,‘不是刘氏子弟却称王的,天下共同诛讨他’。现在如果封吕氏为王,是违背誓约的。”太后很不高兴。又问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周勃等人回答:“高帝平定天下,封刘氏子弟为王,如今太后代行天子之职,封吕氏诸兄弟为王,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太后大喜。王陵责备陈平、周勃说:“当初跟高帝歃血盟誓时,你们难道不在吗?如今高帝驾崩,太后要封吕氏子弟为王,你们纵然想要迎合她的心愿,违背(与高帝立下的)誓约,(将来)还有什么脸面见高帝于黄泉之下呢?”•太史公曰:孝惠皇帝、吕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吕后以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迁移:海晏河清,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是播种和收割庄稼,泛指农业劳动。】,衣食滋殖。(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有删改)•太史公说:孝惠皇帝和吕后在位的时候,百姓得以脱离战国时期的苦难,君臣都想通过无为而治来休养生息,所以孝惠帝垂衣拱手,安闲无为,吕后以女主身份代行皇帝职权,施政不出门户,天下却也安然无事。刑罚很少使用,犯罪的人也很少。百姓专心从事农耕,衣食富足起来了。•(乙)吕后当高帝临危时,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