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选修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校公共选修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王波儿公共选修课是跨越单一学科,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专业面广、综合素质高、具备文理工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随着高职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选修课作为高职院校整体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学生素质教育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对全面达成教育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延展作用。本文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通过调研问卷等形式,对高校公选课的开课现状进行探讨。一、我校公选课的基本情况我校学生一般在大一第二学期开始修读公共选修课,每门课程为2学分,在校期间需修满2门公选课程。学校一、二年级学生共2400人左右,两年内平均每学期要开设1200人次的公选课容量。目前,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选课为50门次左右。以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为例,校内共开设60门次公选课,涉及50门课程。平均每门课程招收40人,那么选课数量基本能满足学生需求。近两学期来,学校还引进了几门尔雅课程、慕课等,所开设的公选课覆盖面稍广,不仅丰富了公选课种类和数量,也使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二、我校公选课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不断研究完善,我校公选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形式内容上,都有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此,通过学生问卷和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调研,充分了解目前学校公选课的实施情况。问卷发放主要对象是已经上过公选课的大二、大三学生,累计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8份。调研结果与原因分析如下:(一)、课程设置:优质课程较匮乏、体系有待完善根据问卷显示,55%的学生未能如愿选上自己喜欢的公选课程。具体的原因如图1:有网速太慢占58%、名额少的占25%、不容易过的占2%、未开设课程的占10%。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选课时公选课资源相对有限的现状,尤其是优质课程稀缺,某一门优质58%30%10%2%未选上喜欢的公选课原因网速慢名额少未开设不容易过图1未选上喜欢的公选课原因课程在选课开始的3分钟内已全部抢完。对照近几年的学校所开设的公选课清单,学校公选课体系建设与实施过程中,人文社会科学类的比重明显大于自然科学类。以2016-2017第二学期的公选课为例,开设的50门公选课中学科种类分布如下:图2、公选课学科种类这样的公选课学科种类分布并不符合当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同时受学生欢迎的跨专业、跨学科的公共选修课和能够体现各类研究前沿最新发展的公共选修课数量较少;能够综合某一专业基本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课程亦较少。此外,部分公选课直接从专业课变为公选课,专业性太强,对于没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公共选修课的一个重要初衷就在于通过丰富多彩的课题体系完善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促进学生人文、社科素质的协调,课程体系不完整则必然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二)学生选课:选课指导不够、选课功利性较强在高校公选课实施过程中,学生选课是重要一环,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选课的初衷上,35%的学生是为了“扩大知识面”,8%的学生是为了“补充专业知识”,30%的学生是出于“兴趣爱好”,20%的学生出发点是“容易拿学分”,7%的学生则考虑的是“老师个人魅力”。关于“在选课之前,你最想知道什么信息来辅助选择课程”的调查结果显示,42%的学生考虑的是“考试是否易通过”,43%的学生考虑的是“课程内容”,15%的学生考虑的是“上课是否点名”等其他因素。这些数据显示了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对课程的了解,选课的功利性比较强。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学校在学生选课方面指导力度不够,在选课前学生只能在选课平台上获得课程名称、近百字的课程简介、任课教师姓名这些信息,多数时候选课只是根据课程名称来猜测课程内容。这也导致一些学生不考虑自身的兴趣和需要,盲目跟风,仅仅听23414010203040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体育艺术类公选课学科种类公选课学科种类说某某教师的课程不点名、容易通过、且分数都较高,就盲目选择该课程。(三)教师开课:缺乏优秀师资、课程效果仍欠佳对于“你对上过的公共选修课是否满意”的问题,82%的学生选择了“部分满意”,9.8%的学生选择了“都不满意”,只有8.2%的学生对所上过的公共选修课都满意,即超过9成学生都曾上过“不满意”的公共选修课。“对学过的公共选修课不满意的原因”这个问题,80%的学生选择了“课程内容枯燥,与兴趣不符”,55%的学生选择了“学不到理想中有价值的知识”,这两个选项都超过半数,也表明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期待提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目前一些教师在申报公选课时缺乏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思考,课程内容迎合学生喜好,偏向电影、赏析、娱乐性内容,以学生喜欢、人数爆满为宗旨,开出的课程水准低,对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不严,这也直接影响了公选课课程质量。以我校2016-2017第二学期开设的公选课为例,在公共选修课开设的36名教师中,副教授占25%,讲师占58%,助教占17%,同时24人为行政教辅人员,只有12人是专任教师。由此可见,教师职称结构、岗位类别均不太合理。公选课的开课教师,集中于中青年阶段,而学术上有较深造诣的教授、专家学者很少。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有些甚至是刚毕业的学生,很难做到短时间内驾驭好公选课。富有经验和学术能力的教授承担着专业教学的繁重任务和沉重的科研压力,并不愿意再开设公选课。所以公选课开设总量虽相对充足,但优质课程较少。多数教师所开设的公选课,都是自身所擅长和自己喜欢的学科领域,因此对课程付出了很多努力,下了很大功夫备课,抱有很大的热情授课。但是,仍面临一些由于客观因素造成的不利条件。在教学管理上,虽然有制度的约束,但是由于学生自律的水平还没达到一定程度,调查显示48%的学生在认真听讲,20%的学生在做其他课程作业,30%的学生在玩手机,2%的学生在做其他事。学生轻视公选课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任课老师上课的积极性。另外有任课教师将专业课直接变更为公选课,使得公选课太专业化,没有基础的学生很难理解;有些公选课的课程内容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时常更新;教学方法没有根据课程内容做更多探索,比较单一等这些原因均会造成公选课教学效果欠佳。(四)课程评价:监管力度略弱、评价机制不完善学校在专业课和公共必修课的检查和监控上投入了较多精力,而对公选课重视不够,对公选课的教学巡查和课堂检查很少,缺乏有效监管,导致任课教师认为公选课不重要,把公选课当成了应付式课程,蹭工作量课程,上课随意性大,提前下课、整节课播放视频、不按教学计划上课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公选课课程评价中,有老师给学生的成绩均在90分以上,也有的老师没有一个80分以上的,这样学生就会觉得不公平,但是对于学校并没有对公选课的评价机制进行严格把关。三、本校公选课实施的建议及对策在掌握了公选课实施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后,课题组试图探索高校公选课实施过程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发挥其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在课程设置、选课指导、教学质量、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究。(一)优化公选课课程设置第一、学校应建立公选课课程体系。首先,对公选课进行分类设置,然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校办学条件等情况分类提出课程设置指南,然后组织专家进行调研和论证,拟定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修读的公选课课程目录。对公选课的分类设置可以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做法,如哈佛大学其公选课核心课程培养目标是: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本科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养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其核心课程包括7大模块: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和艺术、道德推理、定量推理、科学、社会分析。在每个模块下又有10门以上的课程进行支撑。复旦大学把公选课分为六类: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香港中文大学把公选课分成了四类:文化传承、自然科技与环境、社会与文化、自我与人文。这样的划分打破了学科门类,突现出价值导向功能和心智培育功能。武汉大学开设《武大校史》,把校史作为公选课,对我们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第二、西南片高校联合实现学分互认。处于大学园区,可以充分利用大学园区的资源,与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进行课程资源共享。这样,既在短时间内解决了高校内部自身资源有限的问题,又可凸显各种类型、层次高校间的优势。校际资源的互补,组成了一个强强联合的大学公共选修课程资源系统,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第三、增加公选课课程设置的灵活性。结合实际需要,灵活多样地设置大学公共选修课程。比如,专题课程形式、项目课程形式、综合课程形式等。专题课程是指将最能反映一门学科或一类学科主要思维方式和原理的内容以主题或专题形式开出若干微型课程,可以请最有研究的教授主讲某一专题。项目课程是指选择一个最能反映学科特点和研究特点的问题或小项目,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相关资料,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或自主设计来达到课程目的。综合课程就是融合多门课程的知识,组合成一个专门的领域,可以使学生掌握跨学科的知识以及了解学科之间是如何建立联系的。只有优化了公选课课程设置,才能缓解学生喜欢课程而选不上,学生想上的类别的课程却没有的情况。同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热门课程的开设力度,保证想选课的学生能够选上。(二)加强公选课选课指导在学生选课之前,对选修课程的培养目标、授课方式、授课内容以及授课老师的相关情况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将这些材料挂在选课网站上,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使学生明确选修目标,从而防止出现学生盲目、功利选课的现象。如果有条件,在某一固定时间,可以通过教务平台,安排授课老师在线接受学生的选课咨询,通过老师的解答让学生了解到有关课程的相关情况,从而理性选课。在选课期间要保障网络选课系统,提高运行速度。或者以年级为单位安排时间段分别进行选课,避免出现大规模网络拥挤的情况。建议第一轮可采用随机筛选加改退选的方式,即学生在任意时段选课,选上后不满意可任意退选,在第一轮结束后通过选课系统随机筛选,确保每个同学选上的机会相同,这样有利于错开学生选课的时间。第二轮可采用先到先得方式,因为参加第二轮选课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即便学生在同一时段参加选课也不会给系统造成很大的负担。这样可有效防止一轮完成选课制度下造成的网络瘫痪。(三)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是最重要的内容。其中涉及好几个方面:第一、规范对开课课程的审核。负责公选课审核的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标准,对开课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核。首先,以往开设过相关公选课的老师,最终的课程评价应该被作为审核的重要参考条件,对评价较差的课程坚决淘汰,宁缺毋滥;其次,第一次开设相关公选课的教师,应具备该门课程的学科专业知识或教学经验,并填写申请表,提交申请开设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等相关资料。然后由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申报单位所具备的学科结构、开课教师所具备的开设公选课的条件、可行性等考虑其是否有资格开设该课程。总之,教师资格的审核要有完善的程序。第二、全校师生端正课程态度。增强师生对公共选修课意义的认同和重视程度学校要将公选课课程实施与教学考核、教学效果分析结合起来。不能否认,目前公选课的考核成绩只是作为学业学分要求,而不是作为评奖评优核算范围,因此,师生对公选课就不是很重视。但是,公选课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提升课程效果,师生强化课程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顺利与否及课程作用的发挥。学校方面: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学校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扶持公共选修课的发展,可以把公共选修课作为一项常规的教学任务,要求某一范围内的教师必须开设,如正教授、副教授必须每学年保证开设一门选修课等,也可以把是否开设公共选修课纳入职称评定、晋升的考核之中。在哈佛大学,通识类的课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