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面人家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建议一采用自主阅读法,课堂讨论法*教学过程建议:1.本文通俗易懂,语言极富地方色彩,小说记叙的内容和描写的场景画面都是学生较熟悉的,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在教学时可采用自主阅读法,让学生互动交流自主学习,自己来品味、感悟、表达。2.第一课时,重点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课文脉络和大意。教师可简要介绍作者和他的写作风格,以及课文的时代背景;也可事先布置作业,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周立波的资料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整理后在课堂进行介绍交流,比赛看谁的资料全面中肯。教师可引导学生快速阅读了解全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意层意。3.第二课时,重点赏析课文。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是本文的重要特点。要引导学生从小说表现的乡俗民情、大量使用的地方方言以及引用的民歌民谣等方面仔细体会。作者从湖南农民的口语中汲取“丰富的字汇,精妙的语句”来丰富自己的文学语言,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教师可提示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方言词语要做好记号,以备讨论时理解其含义,为分析作品特点打下基础。4.课文通过描写山那面人家一对普通农民的婚礼,充分表现了湖南的民情风俗,教师可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介绍自己家乡的乡情乡俗,引发对湖湘文化、家乡文化的浓厚兴趣,鼓励学生叙乡俗、抒乡情,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5.建议教师搜集有关民情风俗的资料,使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视野。*示例:一、查一查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周立波及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二、比一比1.学生课堂展示、介绍自己查阅的资料,比比看谁的资料更全面、精彩。2.教师适时总结归纳补充。三、读一读通过充分的阅读整体感知: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根据情节的发展,划分小说的结构。3.简略谈谈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三、议一议教师设疑导航,学生思考讨论:1.小说刻画了哪些人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2.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点?3.小说描写了充满新生活情趣但也留有旧风俗痕迹的婚礼,歌颂了新人物、新时代。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新”在何处,哪些地方又留有旧风俗的痕迹。4.作者善于运用湖南方言,使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从课文中找出五个以上的方言词,并说说它们的意思。5.小说在姑娘们的笑声中开始,又在姑娘们的笑声中结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说说小说中引用“三岁伢子穿红鞋,摇摇摆摆上学来,先生莫打我,回去吃口汁子又来”和“旧式婚姻不自由,女的哭来男的愁,哭得长江涨了水,愁得青山白了头”两段民谣的作用。7.小说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对婚姻制度的议论?你知道中国婚姻制度的变迁吗?8.小说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活气息浓郁的山乡风俗画。说说文章展现了什么样的民风民俗。你能介绍介绍自己家乡的乡风民俗吗?建议二采用自主阅读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过程建议:1.学习本文,可以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揣摩小说富有个性、清新活泼,风趣幽默的语言特色,进一步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2.文章的景物描写细致而充满乡土气息,可以通过扩展阅读周立波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体会小说的基本风格,加深对周立波作品的整体把握。3.这篇文章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和时代性,在今天的一些学生眼里,作品中一些人物的言行让人难以理解甚至是滑稽的,教学中要加以正确的引导。4.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婚礼仪式是各不相同的,请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看看我国有哪些富有特色的婚礼形式,并在班上进行交流。*示例:一、了解背景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周立波及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二、整体感知1.把握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并划分小说的结构层次。2.说说小说刻画了哪些人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3.说说本文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点?三、品味比较1.找出小说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再读一读《山乡巨变》、《禾场上》中两段写景的文字,体会周立波小说细致而充满乡土气息的景物描写。深夜凉如水。露水下在人的头发上,衣服上,手上和腿上,冰冷而潮润。各家都把凉床子搬进屋里去,关好门户,收拾睡了。田野里,在高低不一的、热热闹闹的蛙的合唱里,夹杂了几声落沙婆的幽远的、凄楚的啼声。(周立波《禾场上》)节令是冬天,资江水落了。平静的河水清得发绿,清得可爱。一只横河划子装满了乘客,艄公左手挽桨,右手用篙子在水肚里一点,把船撑开,掉转船身,往对岸荡去。船头冲着河里的细浪,发出清脆的、激荡的声响,跟柔和的、节奏均匀的桨声相应和。无数木排和竹阀拥塞在江心,水流缓慢,排筏也好像没有动一样。南岸和北岸湾着千万艘木船,桅杆好像密密麻麻的、落了叶子的树林。水深船少的地方,几艘轻捷的渔船正在撒网。鸬鹚船在水上不停地划动,渔人用篙子把鸬鹚赶到水里去,停了一会,又敲着船舷,叫它们上来,缴纳咀壳衔着的俘获物,大鱼和小鱼。(周立波《山乡巨变》)2.小说作者从湖南农民的口语中汲取“丰富的字汇,精妙的语句”来丰富自己的文学语言,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请你在文中找出几个这样的语句,再读读《禾场上》的片段,试试用普通话的表达方式加以改写,比较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邓部长来了,请坐请坐。”“吃了夜饭吧,邓部长?”“相偏了。”县委派来领导高级合作化的工作组长邓部长一面坐在王家让出来的一截凉床子上,一面回答。他一转脸,看见王老二,就问他道:“晚季的禾苗如何,王二爹?”“蛮好蛮好,两季都好,明年也好。”六十九岁的王老二一连说了四个好,连明年的,也连带说了。“你们说,不办社,有这样吗?”邓部长冷静地问,这回是向大家问的。“不办社,哪一家也没得力量插这样多的双季稻。”王老五说。“照你说的,社还是办得罗?”邓部长笑笑问他,又摇摇蒲扇。“办得办得。”王老五连连地说。“如今这里要办高级社了,都晓得了吧?”邓部长问。“高级社又是么子名堂呢?”脚猪子老倌王老二发问。“这都不晓得,太没学问了。”赖皮詹七插嘴说。“你晓得,你有学问,你讲。”脚猪子老倌吸一口旱烟,瞪詹七一眼,星光里,詹七没看清他的发气的眼神,作古正经地说道:“高级社是,呃,”他咳了一声,又停了一停,才说,“高级社,就是高级社。”脚猪子老倌哈哈大笑,并且叫道:“大家听听这个有学问的人。”他的笑引得全禾场上的孩子们都笑起来,接着男女大小一齐都笑了。邓部长忍住了笑,给大家解释:“高级社是:取消土地报酬,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吗?”赖皮詹七又插进来问。“不劳呢?哼,就请你不吃。”王老五道“俗话说:‘有做有吃,无做傍壁。’”(吃,土音Chia壁,土音Bia。傍壁有讨饭的意思。)“那也要看么子人,如果是鳏寡孤独,真正失去了劳动力的老人家,政府和农业社,都会保障他们的生活的。”邓部长说。3.小说在姑娘们的笑声中开始,又在姑娘们的笑声中结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找出文章几次描写姑娘们笑声的语句,说说这些笑声表现了姑娘们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再读读《红楼梦》中描写笑声的语段,说说它们在描写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唷!”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着搂住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三、拓展延伸1.学生讨论,小说展现了湖南农村哪些乡俗民情,你能介绍介绍自己家乡的乡风民俗吗?2.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婚礼仪式是各不相同的,请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看看我国有哪些富有特色的婚礼形式。教学目标1.在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着重把握小说语言中弥漫着的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明丽的地方色彩。2.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品析把握人物的身份和性格。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介绍自己家乡的乡情乡俗,引发对湖湘文化、家乡文化的浓厚兴趣,鼓励学生叙乡俗、抒乡情,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教学重点1.着重把握小说语言中弥漫着的浓郁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与鲜明的地方色彩。2.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品析把握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教学难点品味小说极具地方色彩的语言,结合时代特点理解人物形象。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预习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周立波及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检查预习1.学生课堂展示、介绍自己查阅的资料,比比看谁的资料更全面、精彩。2.教师适时总结归纳补充。(1)作家作品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著名作家。周立波是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与赵树理并称为“南周北赵”的描写农村生活的圣手,1946年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获斯大林文学奖。1951年写就了以工业建设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铁水奔流》。1955年回到家乡深入生活,创作了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著名优秀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以后又创作了不少以湖南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如《山那面人家》、《禾场上》和《韶山的节日》等散文。出版有《周立波选集》、《文学浅论》、《战场三记》等作品集,译著有《被开垦的处女地》(2)时代背景农业合作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三、整体感知通过充分的阅读整体感知: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小说通过“我”参加一对青年婚礼的所见所闻所感,尽情地渲染了“歌声载道,喜气盈门”的农业合作化时期农村的新气象,刻画了人们新的精神面貌,歌颂了新的道德风尚,同时也批评了旧的思想风习。2.根据情节的发展,划分小说的结构。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我想这话也似乎有理”)写“我”和姑娘们一起去参加山那面人家的婚礼。第二部分(从“翻过山顶”至“一半是夸奖,一半是责备”)写“我”参加婚礼的经过。这部分又分为三层:第一层(从“翻过山顶”至“并且这样欢喜呢?”)描写新房的布置、摆设和婚礼前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二层(从“新房里,坐在板凳上谈笑的人们中有乡长”至“兽医堂客说”)写婚礼前人们对新旧婚姻制度的议论。第三层(从“外边有人说”至“一半是夸奖,一半是责备”)写婚礼的过程。第三部分(从“把新郎送回去以后”至结尾)写“我”参加完婚礼后回家去。3.简略谈谈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山那面人家》反映二十世纪合作化时期的农村新生活,绘制出一幅多姿多彩、生活气息浓郁的山乡风俗画,歌颂了新人物、新时代。四、品味探究(一)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本文体现了周立波小说的几大特点:时代特点突出、地方色彩浓郁、人物个性鲜明。请同学们分成三个组,分别围绕这三大特色讨论探究。1.“时代特点”组(1)根据查阅的资料,说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农村状况。(2)小说中哪些描写体现了这样的时代特征?(3)小说描写了充满新生活情趣但也留有旧风俗痕迹的婚礼,歌颂了新人物、新时代。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新”在何处,哪些地方又留有旧风俗的痕迹。2.“地方色彩”组(1)小说作者从湖南农民的口语中汲取“丰富的字汇,精妙的语句”来丰富自己的文学语言,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请你在文中找出几个这样的词句,并说说它们的意思。(2)说说小说中引用“三岁伢子穿红鞋,摇摇摆摆上学来,先生莫打我,回去吃口汁子又来”和“旧式婚姻不自由,女的哭来男的愁,哭得长江涨了水,愁得青山白了头”两段民谣的作用。(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地的民风习俗,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更在人们的岁时祭祀,婚丧嫁娶等民间礼俗中表现出来。说说文章展现了什么样的民风民俗。3.“人物形象”组(1)小说刻画了哪些人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找出相关人物描写,把握人物的身份和性格。(2)找出文章几次描写姑娘们笑声的语句,说说这些笑声表现了姑娘们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二)各组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评总结。1.“时代特点”社会氛围:青春,康健,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她们劳动过的肥美的、翡青的田野,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家居摆设:人们把一盏玻璃罩子煤油灯点起,昏黄的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