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卢卡奇(GeorgLukács)本节内容:卢卡奇生平与思想发展阶段1卢卡奇之前的“正统马克思主义”23《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意义4卢卡奇思想肖像(以《历史与阶级意识》为基础)一、卢卡奇生平与思想发展诸阶段:前马克思主义时期(1885—1918)“左”的马克思主义时期(1919—1929)斯大林主义时期(1930—1945)批评的马克思主义时期(1945—1971)•从法律和经济学转向文学和哲学•接受德国古典哲学影响•加入匈牙利共产党•参与匈牙利苏维埃政府的政治实践•发表《勃鲁姆提纲》•流亡莫斯科,研读马克思的手稿•与斯大林主义的微妙关系•批判斯大林主义,•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重新审视自己的全部理论二、卢卡奇之前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机械化和教条化第二国际的梅林—普列汉诺夫正统:1、马克思逝世后,特别是90年代初开始,在拉法格、梅林、考次基、普列汉诺夫等马克思、恩格斯的学生与追随者那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机械化的倾向2、在梅林的理论著述中,较多地注重社会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相互关系问题,当他研究历史时,犯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因而,他不善于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各种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总是过多地注重经济的方面3、考茨基那里,马克思主义被曲解成一种带有浓重宿命论色彩的机械决定论。当代西方学者把考茨基谑称为“马克思主义的教皇”第二国际的梅林—普列汉诺夫正统:4、普列汉诺夫的一元论公式:(一)生产力的状况(二)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三)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四)一部分由经济直接所决定的,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全部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的社会中的人的心理(五)反映这种心理特性的各种思想体系二、卢卡奇之前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机械化和教条化卢卡奇对第二国际“梅林—普列汉诺夫”正统的反驳:“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三、卢卡奇思想肖像:以《历史与阶级意识》为基础1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2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3“渴望总体性”4无产阶级: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5革命实践:社会现实的改变者1、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社会哲学(批评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非法地在自然界领域推广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辩证法(区别思辨的辩证法的历史的辩证法)“光是思想竭力体现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卢卡奇)为什么历史辩证法是革命的辩证法?举例: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2、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1)物化理论的依据:“物化”(reification)概念是贯穿《历史与阶级意识》全书的一个基础概念。来源于黑格尔的“对象化”概念。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的哲学模式:主体——主体的外化、异化——通过外化、异化的扬弃和克服达到主、客体辩证具体的统一通过黑格尔模式,发现了资本主义的二律背反: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对于历史的进步意义,另一方面则是给人带来的深重的苦难(2)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卢卡奇在分析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时,提出了著名的“物化”(Verdinglichung,reification)思想。可以说,他是在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经过普遍化的、扩展了的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批判。实际上,物化起源于商品的交换价值,因为交换原则是一种同一化的力量,它旨在取消质的差别,而代之以量的等同。在卢卡奇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都变成了商品之间的关系,物质世界通过似乎独立于它们的客观法则(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正如上文所述,是将真理永恒化、使现实存在显得自然合理的一种纯直观态度)统治人类,人类因此而成为客体(生产机器),变为建构自身生活过程的消极旁观者。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意识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所有领域之中,渗透到了人类主体性之中,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物化的定义:所谓物化指的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拜物教所表现出来的物的关系取代和支配人的关系,即人的活动的结果变成某种客观的、独立于人的东西,成为某种统治人和支配人的力量。卢卡奇认为,当代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商品结构中找到它的内在根源。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拜物教本质导致了物化现象的产生。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的四种形式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物化的表现形式:1、经济领域的物化表现四个方面:劳动者相对于劳动对象、劳动活动、劳动产品和个人自身2、政治领域的物化资本主义政治领域的异化,首先表现在对社会生活合理化、系统化和标准化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框于法律范围之内,都受到国家机器的强有力的干预和调治卢卡奇:“官僚机构下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酷似操纵一架机器,甚至在枯燥无味和单调刻板方面,还经常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不仅仅是一个完全机械的、没有主动精神的工作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处理事情的方式的问题:一方面在那里,在客观上,一切事情都被用一种越来越形式化的、标准化的方式来处理,从而跟官僚的活动所涉及的事情的性质和本质日益疏远。另一方面,片面的专门化越来越畸形发展,从而破坏了人的本性。”3、意识领域的物化意识的物化表现为一个自觉完成的过程:既然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普遍的、必然的现象,这一现象也必然在人们的观念中反映出来,这就是卢卡奇说的“物化意识”或“物化思想”。物化的现实只有作为人们意识中的既定“事实”,成为人们不再追问究竟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既定“事实”以后,才能心安理得地按照自己的心愿,把物化的真正现实继续保持和发展下去比如:超女现象与娱乐工业;中医遭遇的分析的西方医学的“标准化霸权”总体性的基本规定性1、总体性范畴是具体的,它是“现实的概念复制品”。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是专门用来指称社会现实,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现实,决不能站在社会现实之外去索解他的总体性范畴。所以,他说,总体性即是“被视为一个过程的社会整体”。2.总体并不排斥部分的多样性,但总体总是优先于部分。总体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而它不但不排斥部分的多样性,反而以多样性为自己的前提。在物化意识的笼罩下,人们常常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间不认,不见总体。所以,重要的是强调总体的压倒一切的优先性。3.总体性范畴所指称的现实是一个动态性的社会发展过程。如果说,物化意识力图把现实理解为一些不变的、孤立的事实的堆积的话,那末,总体性的方法则强调现实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3、“渴望总体性”卢卡奇认为,物化对人的存在和社会历史过程的最消极的影响就在于,它使人的存在和历史进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丧失了内在的、有机的、具体的总体性。换言之,物化使人的存在和社会历史进程支离破碎。因此,扬弃物化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对总体性的认识,恢复总体性原则的地位。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对总体性的消解是显而易见的。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建立在高度的工具理性的基础之上,商品和物的结构及关系处于支配地位,它严格地决定着生产过程和社会组织的分工、运行和结构,使每一个主体都被动地、片面地固定在物的某一个环节上。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的有机统一和社会进程基于人的实践活动和人的关系而形成的具体的总体性陷于瓦解。总体性与人的主体性在卢卡奇那里,真正意义上的总体性与人的主体性有着本质的关联,它首先是人的存在的总体性。所谓人的存在的总体性就是说,人不是作为片面地、抽象的、孤立的、纯粹的物(客体)而存在,而是作为历史的主客体的统一体而存在。也就是说,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讲,总体性首先是人作为统一的主体和客体而存在的总体状态,而当人失去了这种统一性,仅仅作为客体存在时,那就是丧失了总体性,就是物化。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卢卡奇特别强调总体性与人的主体性的本质关联,强调总体性所具有的主客体统一的本质规定性。他明确指出:“总体范畴,不仅制约着认识的客体,而且也制约着主体。……只有论断的主体本身是一个总体,才谈得上客体的总体性;而且主体如果想理解自身,它就必须把客体当做一个总体。”他还指出:“马克思绝不谈论一般的人,抽象的绝对化了的人:他总是把人看作为社会这个具体整体中的一个分子。”渴望总体性也就是渴望领导权。事实上,领导权的概念正是社会现实总体性的最高表现。无产阶级要从总体上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就必须对资产阶级的领导权,这一社会总体的化身获得清醒的批判意识,因为“资产阶级领导权确实包括了社会总体,它力图按自己的利益来组织整个社会。”要言之,渴望总体性也就是渴望夺取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卢卡奇认为,马克思的辨证方法的核心是“总体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总体性的辩证法4、无产阶级: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承担和领悟总体性的主体就是无产阶级原因在于:第一,它是整个社会历史进程,特别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是历史的客体;第二,与资产阶级不同,资产阶级虽然同样也是大工业的产物,但是不具有改变现实的主体力量,或者说资产阶级无意改变现实,他希望维持现实,使现实永恒化,而无产阶级它承受了物化的资产阶级社会所带来的苦难,只有他才有内在的革命动力和资格去认识这个历史和改变这个现实卢卡奇看来,无产阶级是社会和历史演变过程中“同一的主—客体”。说无产阶级是“客体”,因为它是整个社会历史过程,特别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说它是“主体”,因为只有它才有资格充当整个社会现实的认识者和改变者。所以卢卡奇说,“这个同一的主—客体;这个行动的主体;这个发生中的‘我们’;就是无产阶级。”5、革命实践:社会现实的改变者卢卡奇认为,主体客体统一的辩证法本身就是一种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因为:无论是主体还是客体,以及二者的统一都不是纯粹的理论范畴和逻辑推演的问题。这种“统一的主体与客体”在现代社会中有现实的承载者,即无产阶级。但是,无产阶级并非与生俱来地对自身作为统一的历史主体和客体有自觉地认识,因此,主体与客体的现实的辩证的统一,即物化的扬弃和总体性的生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觉醒和生成。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基本内涵:第一,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实质第二,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核心第三,作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自觉表述的无产阶级理论本质上是实践理论革命实践:社会现实的改变者第一,实践主要指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第二,实践和理论统一在历史进程的转变中第三,实践是总体的转变者四、《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意义1把哲学结合进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面2开拓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领域:物化、实践、总体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