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测绘专业创新人才。要求研究生必须做到:在大地测量和测量工程专业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及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技术课题的能力;掌握两门外国语,对于其中的一门外语,不仅能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而且还要具备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具有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及教学工作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作风。二、研究方向1.物理大地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学是大地测量学科的一个主要分支,是构成现代大地测量学科体系的支柱之一,其经典的任务是研究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空间大地测量学和物理大地测量学的结合开创了现代大地测量学发展新阶段,使大地测量学有能力深入地球科学,在更深层次上参与解决地球科学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精确的重力场模型不仅是精确确定卫星轨道的基础,也是研究地球深部构造和动力过程以及海洋动力学等科学问题的重要方面。2.卫星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学是大地测量学中一个极为活跃的分支学科,是现代大地测量的一个重要支柱,是目前为大地测量其它分支学科提供数据的主要技术手段。其任务是研究利用卫星技术,获得距离、距离差和角度等观测值,通过数据处理,从中提取位置、速度等信息。这些信息是建立坐标系和参考框架、确定地球重力场、进行地球物理研究必不可缺的基础。除此之外,它还积极向其它学科渗透。卫星大地测量学是当代高新技术在测量中的具体体现,它的出现给大地测量,乃至其它诸多学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3.地球物理大地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学与空间大地测量学的紧密结合组成了大地测量学科发展的支柱,而大地测量学科作为地学基础学科的科学目标是深入相关地学学科,特别是为研究地球动力学问题作出独特贡献。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大地测量学发生了质的飞跃。大地测量学手段已经用于精密监测各种尺度的许多地球物理现象。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学研究方向是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的相互交融与渗透而产生的学科增长点。4.精密工程测量精密工程测量服务对象的主要特点是工程投资规模大、结构复杂、建设周期长、精度要求高,而且往往要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作业,因此,要求自动、实时、持续地获取数据。其发展趋势已从经典理论和传统仪器方法向现代理论和自动化仪器方法方向发展。它不仅与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等学科密切相关,而且与其它相关学科,如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地质学、建筑工程等学科互相交叉和渗透,是测量工程中发展最活跃、最具有生命力的研究方向。5.工程形变与灾害预报工程的形变监测分析与灾害预报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方向。形变监测技术和方法,正由传统的单一模式向多维空间模式发展,数据获取由人工、离散采集向自动化、实时连续采集方向发展。形变分析由静态向动态、线性向非线性、局部向整体的多源数据空间建模方向发展。由工程引发的灾害预报,需要结合工程地质、结构力学、水文学等相关学科的信息和方法,引入数学、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科学以及非线性科学的理论来研究灾害发生的机理和早期预报的方法,为工程设计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6.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至四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其中,同等学力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不少于五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四、博士生课程设置(见附表一)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15学分(公共课7学分,专业必修4学分,选修4学分),课程成绩60及以上为合格,其中,必修课程平均成绩必须达到75分及以上,否则重修。硕士期间已通过第二外语学习者,可申请免修,承认其硕士期间二外成绩,如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则英语必为第二外语,且为必修。六、综合考试一般在第四学期举行。考试前应组织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包括导师在内的五名专家组成(导师不能任主席),报院系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综合考试一般考二至三门,采用口试或笔试方法。考试内容一般要涵盖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下的二至三个研究方向。考试目的是检验博士生知识面是否广博与精专。综合考试一定要严格把关,不合格者不得进行论文选题。七、学位论文第四学期末以前、修满学位课程学分、综合考试合格的前提下,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题目和撰写计划,并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经过讨论认可后开始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论文的选题应属本学科前沿领域具有重要理论和学术价值的课题,避免低水平重复。论文开题报告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资料翔实,文理畅达,恪守学术规范,并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在课题研究上达到学术界的较高水平。特别强调要从第一手原始资料出发。努力吸收前人及今人的学术成果,坚决杜绝抄袭、剽窃的现象。八、论文答辩博士生的论文经导师认真审阅,反复提出修改意见,博士生认真反复修改,在征得导师的同意之后才能交付评阅。答辩前两个月应将印好的论文送交研究生院,由研究生院组织专家匿名评阅。评阅通过,方能组成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一般应由五到七位正高职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得少于两人或三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校外博士生导师担任。答辩委员会组成名单应事先报请院系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九、其它学习项目安排研究生在学期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出席国内外相关的学术活动,外出调研和进行学位论文的资料搜集工作。在读期间必须至少以第一作者在“三大检索”(SCI、EI、ISTP)源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发表论文如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也视为该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作者单位应署名“武汉大学”。十、培养方式采取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发挥本学科点的整体优势,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博士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学术氛围。导师全面关心硕士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学习和身体等各方面状况,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人格修养得到同步高。十一、课程大纲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二)课程编号:0816B0101英文译名:总学时数:36学分:2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开课单位:测绘学院教学方法:讲授考核方式:考试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数据处理理论的最新发展和在专业中的应用前景,掌握多种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方法,为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课程内容L范最小估计,Beyes估计,有偏估计,非线性估计,稳健性估计,卡尔曼滤波,随机模型估计、最优化设计理论,时间序列分析,灰色系统理论、模糊信息处理、有限元及其应用,付里叶变换,小波理论、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系统理论、谱分析。数学规划。三、参考文献1、王之卓《摄影测量原理续编》测绘出版社2、崔希璋等《广义测量平差》测绘出版社3、黄维彬《近代平差理论及其应用》解放军出版社4、杨元喜《抗差估计理论及其应用》八一出版社5、宋文尧、张牙《卡尔曼滤波》科学出版社6、熊李成《神经网络系统理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7、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8、杨叔子等《时间序列分析的工程应用》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9、韩光文《系统辨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0、边肇祺《模式识别》清华大学出版社11、曾文曲等《分析理论与分形计算机模拟》东北大学出版社12、泰前清等《实用小波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3、崔锦泰《小波分析导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4、崔锦泰《小波分析导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5、赵经文等《结构有限元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6、肖先赐《现代谱估计—原理与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7、柳重堪《信号信理的数学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18、韦博成《近代非线性回归分析》东南大学出版社19、郭宗祥等《模糊信息处理基础》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20、郑肇葆《数学规划在测绘学中的应用》,测绘出版社21、K.R.Koch.BayesianInferencewithGeodeticApplications.Spronger—Verlag22、C.P.Rao.EstimationofVarianceComponentsandApplica-tios.North—Holland23、H.W.Sorenson.KalmanFilteringTheonyandApplication.IEEEPress24、J.A.R.Blais.EstimationandSpectralAnalysis.TheUniver-sityofCalgaryPress控制论与信息论课程编号:0816B010英文译名:TheTheoriesofControlandInformation总学时数:36学分:2开课学期;第2学期开课单位:测绘学院教学方法:讲授考核方式:论文一、的目的与要求本课程叙述控制论与信息论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期能在土地测量系统工程的设计,实施和管理中加以应用,要求掌握这些理论的基本概念,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二、课程的主要内容1.线性编译理论(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动态方程的解,能控制性及可观测性,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稳定性分析)2.最优控制理论(最优控制中的变分法量小值原理,二次型指标量优控制)3.最优估计与系统辨识(基本估计方法)卡尔曼德滤波问题,系统辨识4.信息量(熵函数,互信息,信息不增性原理,冗余度,量大熵定量)5.信源(马尔可夫信源,倍源编码)6.信道(信道与信道容量,信道编码,连续信道)三、参考文献王广运《现代控制理论简明教程》北京航空天大学出版社,1990金振玉《信息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高等卫星大地测量学课程编号:0816C0106英文译名:AdvancedSatelliteGeodesy总学时数:36学分:2开课学期;第3学期开课单位:测绘学院教学方法:自学考核方式:论文/读书报告一、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大地测量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其目的在于为研究生作相关研究奠定专业理论基础;其任务是讲授现行导航和测地卫星及其在相关学科中的作用和影响。拓宽卫星大地测量的专业知识面,初步掌握高等卫星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众多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二、主要内容1.卫星大地测量的研究前沿(卫星大地测量新空间地球科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防灾救灾中的作用和任务)2.现行测地卫星及其作用(GPS/LASER.TOPEX/Poseidon.EDS.Gyeglass卫星及其作用)3.卫星精密定轨(高、中、低卫星轨道运动及其特征分析)4.提高定轨精度之途(摄动务和受摄运动的实用分析和消措施)5.WADGPS及其实践(WADGPS的优化设计和实用问题)6.GPS/GLONASS的集成应用(GPS/GLONASS集成应用问题和解决方法;双星系统及其高精度定位)7.卫星对地观测(星载激光测距,星载微波测高,星载GPS定轨)1.GPS、SLR、EOS集成应用论(GPS、SLR、EOS数据据协同解算及其成果的作用和影响)三、主要参考书李庆海、崔春芳《卫星大地测量原理》测绘出版社,1989周卡《空间测量中的力学基础》测绘出版社,1983卫星重力学课程编号:0816C0107英文译名:SatelliteGravimetry总学时数:36学分:2开课学期;第3学期开课单位:测绘学院教学方法:自学考核方式:论文/读书报告一、目的要求卫星重力控测是现代获取地球重力场信息的主要技术,卫星重力学是现代物理大地测量的一个新领域和分支,本课程介绍重力学基本原理和主要卫星重力控测技术,为利用卫星重力数据恢复全球重力场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和数据处理基本方法,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具有对卫星重力数据分析处理的初步能力。二、主要内容1.卫星在地球重力场中的运动(地球引力场引起的轨道摄动,摄动运动方程,由地面重力数据救解卫星摄动,其它引起卫星摄动的因素)2.利用卫星轨道跟踪观测研究地球重力场(卫星跟踪方法简介)对测方程,最小二乘配置能,位系数的协方差降,位系数模型3.卫星雷达测高确定海洋重力场(卫星测高原理,国际卫星测高服务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