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蚌埠市区位概况1.地理位置:蚌埠是位于安徽省北部,东与江苏省毗邻,北接以徐州为中心城市的徐州都市圈,南临以合肥、芜湖为核心的皖江城市带。蚌埠是淮河第一大港,京沪、淮南铁路、宁西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合徐、界阜高速公路等在此交汇,蚌埠境内有京台高速(G3)、宁洛高速G36)、蚌合高速(S17)、蚌淮高速、蚌五高速(在建)、徐明高速(在建),蚌埠绕城高速(含高铁连接线)(在建)。2014年军民两用机场——仁和机场民航支线的开通使得蚌埠与皖江地区及长三角地区的联系更加密切。淮河全段通航,将进一步增加淮河航运的客货量,也将更加巩固蚌埠作为淮河第一大港的优势地位,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蚌埠将在承接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及中部崛起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2.自然条件:蚌埠市地处皖北、淮河中游,北纬32°43′至33°30′,东经116°45′至118°04′,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平均2167.5小时,平均气温15.1°C,平均年降水量905.4毫米,平均无霜期217天1。蚌埠北居华北平原,南临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自西向东流过境南,津浦铁路从境区中部纵贯南北,辖区大部分处于淮北平原南端。蚌埠市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地级市、省辖市(公元1947年),下设四个市辖区管辖三个县,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367.81万,其中市区人口101万,城镇化率48.3%。蚌埠幅区属黄淮海平原与江淮丘陵的过渡地带,处于江淮分水岭的末稍。境内以平原为主,南部散落丘陵,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是江淮商品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3.经济发展:蚌埠拥有机械、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齐备的工业体系,市辖三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大县。2013年全年生产总值(GDP)100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2.36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515.68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319.81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8:50.0:32.2调整为17.1:51.2:31.7,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5.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人均GDP31482元,比上年增加3483元2。蚌埠市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居全省的中上水平,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位居全省第四位。二、蚌埠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1.蚌埠面向“长三角”,背靠中西部,承东启西,贯通南北,是东西梯次推进和南北融合的过渡地带蚌埠地处中部六省安徽省北部,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带向西部过渡地带,在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背景下,蚌埠过度地带的区位优势将显著地突显出来。2.蚌埠是安徽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另两个分别为合肥和芜湖),皖北地区经济中心、商贸中心,皖北与蚌埠有竞争关系的城市主要是宿州、淮北、淮南、亳州和阜阳五个城市,与这五个城市相比,蚌埠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其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居于六城市之首,这种竞争优势主要来自较高的核心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因此蚌埠作为皖北地区经济中心,蚌埠经济腹地十分宽广,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产业发展这种中心优势将进一步巩固。3.蚌埠是中国著名的水陆交通枢纽城市,是华东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蚌埠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被称作两淮重镇、沪宁咽喉,是安徽淮河的航运中心,是皖北的公路运输中心。蚌埠运输通道总体格局将形成以南北向京沪运输走廊为骨架,此通道主要包括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和徐高速公路、206国道、104国道;东西方向上的通道重点发展界-阜-蚌-宁高速公路、淮河水运,京沪和京九铁路的连接线等交通通道3。蚌埠市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铁路交通优势明显,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沪铁路与淮南铁路在蚌埠交会,蚌埠火车东站现为一等货运站,拥有华东地区大型的货运列车编组站及大型的集装箱货场。蚌埠市作为安徽省重点建设的水路枢纽,交通部门将全力支持蚌埠市的水运事业发展新港年吞吐量达百余万吨,拥有数个千吨级泊位。蚌埠港可四季通航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还可以借助已开放港口通达海外。蚌埠现有军民两用机场,规划建设的蚌埠仁和集机场将是安徽省民航运输的重要节点。4.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基地,皖北地区的加工制造业中心蚌埠市是一个以加工制造业为主,拥有机械、化工、电子、医药、建材、冶金、纺织、烟草等34个行业、200多个门类的综合性老工业城市。主要工业产品70余种,其中国家级新产品15项,省级名牌产品21项,经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38个[蚌埠市工业产业调查报告]。2013年全市工业化率达45%,蚌埠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工业体系齐全,经济腹地广阔,对皖北、与东南及苏北具有显著的辐射作用。蚌埠经济已进入人均生产总值2000美元的新阶段,总体上跨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进入了经济发展加速期、社会结构转型期。随着这些积极因素的加快集聚,蚌埠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进一步凸现,发展潜能将进一步释放。5.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科技中心城市,是安徽省三大科教集聚地之一至2012年,蚌埠全市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5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7所,其中普通中专10所,职业高中13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4所;普通教育学校1261所,其中普通中学167所(高中36所,初中131所),小学830所,幼儿园258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工读学校1所;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8家,创新型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28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86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6.0%,达515亿元。全市有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含重点)实验室11个。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其中国家级2家。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6.蚌埠组合优势日益凸显,正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蚌埠投资领域宽广,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加工制造业领域、现代农业开发领域、现代服务业领域,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良好。蚌埠拥有良好的承载环境,现有省级开发区6个,特色产业园6个。围绕产业基础和产业特色,重点推进光伏产业园、汽车工业园、船舶工业园、电子工业园、粮食加工园、精细化工产业园等专业园建设,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提供载体支撑。三、蚌埠发展的机遇1.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速推进以及中西部地区经济活力将进一步增强为蚌埠的发展创造了契机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由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地区不断向纵深推进,国家将更加具有针对性地出台部分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推动内陆地区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沿海地区产业向内陆转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更加凸显,区域板块将呈现多极支撑竞相发展态势。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对蚌埠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契机。蚌埠应加快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2.蚌埠拥有良好的政策环境。蚌埠市是国务院批准的促进中部崛起、享受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城市之一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顺利实施,为蚌埠在内的3市设立了每年5亿元的项目扶持资金和每年10亿元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我市也制定了20多项支持性、鼓励性的优惠政策,涉及投资项目资金补助、高新技术项目资助、投资上规模现金奖励、投资主导产业资金补贴等方面。3.国家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政策,有利于蚌埠内河港口建设,促进水运事业发展2011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提出利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到2020年,中国内河水运货运量达到30亿吨以上,建成19000km国家高等级航道,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重要港口建成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港区,运输船舶实现标准化、大型化。《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加快内河水运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成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内河水运发展迎来了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4。近年来,蚌埠市加大对水运的投入力度,出台了《关于加快水运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港园联动”的战略定位,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蚌埠港建设成黄淮海地区综合运输体系中影响较大的重要枢纽和主要港口,成为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也是淮河水系唯一的国家内河主要港口,国家及地方促进内河航运发展的优惠政策将有力的推动蚌埠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水运发展。正在实施的入海航道整治工程,将使淮河入海航程缩短400km,极大地提高淮河通航条件,此外蚌埠港集装箱运输实现首航,开启了淮河集装箱运输新时代,真正意义上实现“通江达海”。对于发挥淮河“黄金水道”作用,促进蚌埠及皖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蚌埠市志.2蚌埠政府网.3蚌埠总规专题二:蚌埠城市竞争力及其区域地位研究.4彭荣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的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研究[J].生态经济学,2012(5).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