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与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石家庄学院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教育法学》课程论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与对策》专业:小学教育班级:1班授课教师:冯超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与对策摘要:我国大学生违法犯罪日渐增多的趋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培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社会和学校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的研究、分析,指出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的策略。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高校教育一、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从调查与统计分析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堪忧。各地大学生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硕士生、博士生犯罪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更有云南大学马加爵特大杀人案、清华学子刘海洋用硫酸伤黑熊等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案件发生。这些事实说明,在这个高学历、高智商的大学生群体中有不少人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法律知识贫乏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员杨志坚等人在北京地区的十所高校进行了法制观念状况的跟踪调查和比较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对法律的知晓度不高。绝大多数学生对绝大多数法律一知半解,只知皮毛。正如“硫酸伤熊”一案中当事人刘海洋所言:“我们上大一就学了《法律基础》课,学了民法和刑法等。我只知道猎杀野生动物违法,但用试剂烧伤动物园里的动物是不是违法就不清楚了”连清华大学里尚有成绩优异的学生表现出对法律的无知,可想而知,法律知识贫乏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二)法治观念淡薄大学生虽然学历高,但相当一部分人法治观念淡薄。曾有人在2001年分六大区对全国在校大学生的法治观念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在一万余名调查对象中,有42.67%的人同意“只有私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应求助于法律”,有15.41%的人“遇到法律纠纷”选择“托人私了”,80.96%的人认为“在亲情和法律面前,有时确实不好办”,42.97%的人认为“能够钻法律空子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有52.54%的人“买到假冒商品”后只能“自认倒霉”。这些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虽然已有一定程度的觉醒和增强,但他们对法律的信仰和司法公正信心不足,普遍存在惧怕和怀疑心理。有少数大学生法律意识更是近乎空白,认为“法律不如自己的拳头管用”,解决问题就要“以牙还牙”,因而放弃法律武器,去采用报复式的非法手段来讨还“公道”。面对以上情况,在大学生中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已是势在必行。二、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分析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高校法制教育是最直接、最基本的阵地。但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亟待改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校法制教育的改革。(一)法制教育的地位要正确认识。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罗国杰教授在讲解教材编写的有关问题时指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不是过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简单合并,而是一门在体系与内容上将二者融为一体的崭新的课程。”“在教材的体例上,力求把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把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提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养成优秀的思想品德。”可见,要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宜采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紧密结合的方式。道德教育重在净化人的内心世界,法制教育重在规范人的外在行为。只有从思想和行为两个维度进行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才能得到切实提高。(二)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要培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使得《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合并为一门新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就意味着教授这门学科的教师既要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又要有较高的法学素养,这对教师提出__了更高的要求。应通过研讨会、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形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培训,同时教师自身也应主动进行学习、提高,特别是以前没有涉猎法律的思想道德修养的专职教师,要通过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以及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合格教师。(三)法制教育的实施方式要改革创新法制教育是培养守法精神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传统的“填鸭式”、“说教式”教学方式枯燥乏味,是难以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必须贴近学生实际,采取富有实效、灵活多样的方式教学。应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的文化传递空间,开展丰富多彩、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如请专家学者举办法律讲座,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法制宣传,组织大学生成立法律社团和研究会等方式进行经常的持久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使大学校园形成并保持一种学法、守法、用法的热潮。三、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途径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就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律理性、培养他们良好的法律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以下建议:(一)改进传统法律教育方式,融合校园活动,增强法律理性虽然国家对法律基础课的内容进行了缩减,但并不说明法律在现实生活中不重要,也并不说明法律的内容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可以忽视,恰恰相反,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就在于法制建设的完备与发达,大学生要想很好地适应社会并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就必须学好、用好法律。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6课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法律修养,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法律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帮助法律教师积累法律实践经验,鼓励法律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上课,在课堂上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辩论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大学生注重法律精神、法律价值、法律理性的培养和探索。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学校法律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法律教育与法律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法律思考、法律实践的机会。因为校园文化活动是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活动紧密联系的文化生活,广受大学生的喜爱,如果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法制观念、行为习惯的培养,将会使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积极领悟法治的内涵,并自觉养成法律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当然,学校的宣传部门、学工部门、团委及各院系都要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创新,要根据每年招收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开展丰富多样的各类法律学术讲座、论坛、报告会,对各种法律现象进行征文、演讲、辩论赛、文艺汇演等活动,还要创建校园法律援助中心、开设校园维权网站等,这些都可以让大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法律的存在,在活动中普及、渗透法律知识和理性精神,帮助大学生不断增强他们的法律理性,不断强化他们的法律信念、维权意识,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二)依法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深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作为培养社会精英人才的高等院校,主导性培育和快速提升青年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其参与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塑造现代型人才不可推卸的职责。各高校理应把依法治校、依法育人作为自身的管理原则,通过规范严谨的管理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判断、法律精神和价值取向。应该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权利价值,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激励学生的权利追求,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救济权的实现,给大学生一个立体的法律教育示范。大学生对于法治的最直接、最感性的实际认识就来源于高校本身的各项管理制度,高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否真正符合法治,是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否建立法律信仰的最直接根据。因此,学校应该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合法性、合理性的深入审查,对学校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取缔侵犯大学生权利和自由的规定和做法,保障大学生的各种在校权益不受管理行为的侵犯。建立学生申诉制度、学生管理事项的决策参与制度和监督制度,从新时代人权的角度保障大学生的正当性权利得到及时维护和发展。对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职员工之间发生的法律问题,要通过学生认可的公平程序进行解决,并给当事人双方以合法合理的结果,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只有这样,才能在校园里营造出法律的氛围,让学生沐浴着法治的阳光成长,在成长中学会自觉地尊崇法律权威,自觉地关注所有的法律,自觉地把守法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责任和义务,有效避免了自己游离于法治之外、主体意识缺位的问题,使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悄然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三)优化社会环境,给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大学生虽然主要在校园里学习,但他们都是成年人,都要参与社会生活,都要在社会上独立的进行社会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法律行为的培养与教育,不仅仅要依靠学校的规范管理,还要依靠社会各部门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和积极联动。比如,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和正面影响,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司法机关要与当地各个大学建立长期、紧密联系,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帮助学校建立预防违法犯罪的良好机制,并通过法院旁听、法律咨询等方式让广大学生直面法律、体验法律,并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则应全力为大学生解决各种法律和生活问题,尽最大能力彰显法治的力量和权威。社会各部门要积极联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减少和消除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逐渐优化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小环境,积极给大学生展现更多健康向上的法律现象,把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率控制在最低比率,帮助大学生不断消解思想上的法律困惑,帮助他们树立法律信仰,培养他们良好的法治意识和价值取向,并通过自身法治完善的过程,感染更多的大学生自觉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四)加强法律实践和模拟体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技能衡量一个人的法律素养,不能仅考察其法学知识掌握得如何,而是要看他的法律理解、法律判断、法律效能,法治意识最终只有转化为适法行为,才能真正显示出它的意义和价值。在法律素养的培育和提高中,要冲破课堂教育的藩篱、改变法律事实不可再现0的思维模式,积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使大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探索与思考,并不断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而现场体验、法律实践的效果都远远胜过抽象的理论说教,法律实践活动会对学生遵纪守法意识产生极大的确定力,帮助大学生在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活中明确的是非观念,使他们能够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动抵制破坏法律和秩序的行为,为他们顺利走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因此,在高校的法治教育中,要经常通过场景模拟、诉讼角色模拟、协商、谈判训练、法庭辩论、社会法律意识调查等方式,增加大学生实战的感觉和经验,让学生熟悉司法审判的实际过程,熟悉与案件相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运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相互协调配合能力,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接触、认识社会,引导、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和分析法律现象,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守法、尚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不断提高法律素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是法治教育的终极目的。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