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类自然观的演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浅谈人类自然观的演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摘要本文简述了自然观的有关概念,并对其产生、发展、变革过程做了简要梳理。人类自然观的变革与科技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相互关系,科技的不断进步使我们能够加深对自然界的了解,同时通过准确的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又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协调才能生存和进步。关键词自然观科学技术演进发展1、自然观概述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体。人类从自然界动物群中“提升”出来以后,作为社会的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和自然界发生一定的联系。自然观即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和最根本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消极地适应而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因此,自然观既不像唯心主义所说的那样,只是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也不像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只是思维对自然界的消极反映。构成自然观基础的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只是自然界本身。自然观是由生产实践和科学发展的水平决定的。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按照他们那个时代的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的水平来描绘自然界的图景。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反过来,它又对自然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2、人类自然观的演进历程概括地讲,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臣服于自然,自然完全主宰人类的命运。史前时期,人类尚处在蒙昧的状态,人类由于经验的稀少和大脑发育的不完善,自身始终不能从自然中分离出来。2)“去魅化”阶段,即人类意识的觉醒,自然不断人化。随着人类制造——使用工具的技术不断成熟,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的情况便不断的减弱,随着技术(此时还只是简单的工具,还是物化的自然)的发展人类踏上了“去魅化”的发展道路,自然不断的被人类了解,由服从于对自然不可知的恐惧之中渐渐的走出来,“去魅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人化的过程,而这一切的动因则来自2技术的介入。3)东西方形成的不同自然观阶段。人类改造自然的工具不断的科学化、系统化,自然的神秘面纱便被揭开了,但揭开面纱之后,东西方依然发展出不同的自然观,西方以个体为本位,把自然当成人类征服的对象,这样人和自然的主客体地位便是十分明晰的。在东方,文明伊始,人和自然就处在分而未分的状态之下,从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的存而不论的含糊态度,到宋明理学“天人合一”的理论表述,人和自然的关系在东方的文化体系中表现的是中庸的、平静的。而这一切也和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西方在技术上崇尚征服,即斗争;东方在技术上崇尚和谐,即和平。海洋文明必须凭借先进的、霸道的技术才能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获得一线生机,然后技术便走上了一条大光之道,征服自然的行动便开展的如火如荼;而东方的黄土文明则是主静贵柔的,技术的进步只要有一点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便会被抛弃,不怪乎中国晚清的遗老遗少们骂西方的技术为“奇技淫巧”,而这一切的理论根源则可上溯至老庄的思想,老庄主张回归本初,讲究“抱朴守一”,反对“机事”,因为“机事”导致“机心”。而东西方这一对技术态度的不同,则使两种人与自然的关系渐渐生成,即“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在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是神话形态的自然观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垒日趋明显。唯心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唯物主义自然观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形态。在古代,人们基本上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近代科学深入自然界的各个细节进行孤立静止的考察,由此产生形而上学自然观。现代科学则日益广泛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联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展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这一科学的自然观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人类历史进程中自然观可主要概括为如下这四种典型形态:1)古代朴素自然观:具有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具有笼统性、直觉性、模糊性;埋藏着宗教迷信的种子。2)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一方面具有理论性和自觉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宗教迷信和唯心论的特点。或者说,这种自然观是神学家自觉地将宗教神学和哲学唯心论相结合而成的反科学的理论。3)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它作为总观点,其“中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它认为自然界始终如此,如果说变化,也只是物体在空间中的扩张,而无时间上的发展历史;只有物体的机械位移和动量转换。上述变化,其原因在事物的外部,即外力推动,而不在事物的内部。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科学实验和科学事实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武器,联系地发展地看待自然界。唯物论、辩证法、科学性三者有机结合构成这种自然观的哲学基础。3、自然观的演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剖析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就会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关系历史演变的重要驱动3力。人类的生存能力不断提升的背后时刻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影子,科学技术其实是人类的感性显现,它反映了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主观意图。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与自然的分野,新的自然观的形成又促成了人类在改造自然方面的进程和方式的改变,也即是技术的发展,东西方的发展在近代以来严重分野便和各自的自然观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自然观的变革与科技的发展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科学对自然观的影响不可以忽视,人们对自然界或地球的基本认识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自然观又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而改变。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在某个历史时期的自然观指导和制约该民族或该社会的行为(生产和生活);社会行为又与自然界相互作用,造成自然界趋向性变化。后者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科学的研究是对自然观深刻依赖的。科学标准和科学规则的有效性是由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状况所决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依赖于自然观的假定。科学与自然观交互于人,在自然科学产生以前的原始人类社会阶段,自然界是主人,人服从并畏惧自然。那时自然界对人类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远远大于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规律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自信心,在社会意识中“人定胜天”的观点逐渐占了上风。这时人是主人,自然界是人类“改造”与“征服”的对象。但是,盲目的“改造”与“征服”却造成了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恶果。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引导人类重新认识其自身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能在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协调中才能生存和发展。当然,科学技术在发展到一个很完美的阶段时,是肯定要经历的一个过程的,这条道路是很难走的。不过,我们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踏踏实实地去做,把不正确的改正,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经济生活以及生态环境,加大宣传自然观的现实意义。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宏观和微观领域对物质运动的新发现,使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当初提出的物质观有了更新的认识,特别是由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恩格斯提出的无限自然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生物学、物理学和数学领域,也需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新的概括和总结,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观。其实,我想正是这种冲突,通过这种冲突,加深了我们对唯物自然观的认识。4、结语纵观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既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又存在着一定的统一。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借助科学技术力量和高扬人的主体能动性,人类把大自然看作是可以任人宰割和役使的对象,人与自然关系危机四伏,这是相对较低水平的和谐,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我们更需要掌握正确科学技术运用合适的方法,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缓解人与自然的对立矛盾,朝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不断前进。参考文献4[1]《自然辩证法概论》编写组.自然辩证法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23.[2]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哲学[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56.[3]恩格斯.自然辨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7.[4]辛晓晖.简论自然观的辩证发展[J].调查研究.1994:70-72.[5]孙彦泉.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观[J].齐鲁学刊.2006年第4期.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