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方程的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2.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二)方法与过程1.经历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1.审明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能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教学难点认识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程序以及寻找相等关系的方法。教学方法采用课前预习、课中引导分析、合作探究、自我展示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转化分式方程整式方程去分母2.解分式方程的步骤(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验根.3.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1)审;(2)设;(3)列;(4)解;(5)答.二、探究新知。例3.两个工程队共同参加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三分之一,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分析1:甲队一个月完成总工程的31,设乙队如果单独施工1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x1,那么甲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61,乙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2x1,两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61+2x1。分析2、引导学生列表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等量关系为:甲、乙两个工程总量=总工程量则有31+61+2x1=1(学生板演解答、检验过程)思考: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以前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有什么区别?例4:某列列车平均提速v千米/时。用相同的时间,列车提速前行驶s千米,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千米,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议一议:(1)这个问题中的已知量有哪些?未知量是什么?(2)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什么?教师强调:表达问题时,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未知数(量),也可以表示已知数(量).分析1:这里的字母v,s表示已知数据,设提速前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则提速前列车行驶s千米所用的时间为xs小时,提速后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v)千米/时,提速后列车行驶(s+5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x50s++小时。分析2、引导学生列表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等量关系:提速前行驶50千米所用的时间=提速后行驶(s+50)千米所用的时间列方程得:xs=vx50s++(教师板书解答、检验过程)教师行为:指导小组讨论,展示,循环检查,强调。期望学生行为:小组内对导读单上的问题,有的进行自主交流、订正,有的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参与,并适当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然后每组各展示一道题,并选一名代表上台讲解。教师总结:上面例题中,出现了用一些字母表示已知数据的形式,这在分析问题寻找规律时经常出现.例4中列出的方程是以x为未知数的分式方程,其中v,s是已知常数,根据它们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可知,它们是正数.三、归纳法则1.审:分析题意,找出研究对象,建立等量关系.2.设:选择恰当的未知数,注意单位.3.列: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4.解:认真仔细.5.验:有多方面检验.6.答:不要忘记,书写完整.四、运用巩固1、某工程队需要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甲队单独做正好按时完成;若乙队单独做,超过规定日期三天才能完成.现由甲、乙合作两天,余下工程由乙队单独做,恰好按期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2、八年级学生去距学校10km的博物馆参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20min后,其余学生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学生骑车速度的2倍,求学生骑车的速度教师行为:组织并参与评价,个别问题,单独辅导,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期望学生行为:学生先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每组展示一道题,并派代表上台讲解、交流。五、自我小结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和在班内交流,畅所欲言,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回顾知识、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补充小结使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六)分层作业作业:必做题:教材P154—1553---7。选做题: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