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幼儿心理发展与学习幼儿心理发展是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及接受教育而得以实现的。在这过程中游戏起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第三章幼儿心理发展概述第一节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广义上——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心理特征。狭义上——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心里演变与扩展。二、心理发展的特点1.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复杂、概括(发展过程)2.无意→有意3.笼统→分化4.零乱→形成体系主要的反射动作•抓握反射•吸吮反射•强直性颈部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摩罗反射•游泳反射•踏步反射•降落伞反射三、心理发展的性质•1、连续性与阶段性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定向性与顺序性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头尾原则:上--下头—脚近远原则:中心--外周大小原则:粗糙--精细大肌肉--小肌肉动作3、不平衡性第一加速发展期:幼儿前期第二加速发展期:青春期4、差异性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生长发育歌诀本能反射生来佳,2、3抬头笑认妈,4、5翻身辩亲疏,6、7会坐学咿呀,8、9爬行10叫爸,12开步学短话,13、15试穿衣,18用勺爱画画,2岁跑跳学唱歌,3岁能脱鞋和袜,5岁认字会加减,渐渐长成大娃娃。四、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阶段划分(一)年龄特征: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时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心理发展在时间中进行。心理发展与年龄大致对应,而非绝对同步。年龄与心理发展不是因果关系。(二)年龄特征的阶段划分•埃里克森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LOGOLOGODiagram积极结果危机消极结果•积极结果•就是指由于特定心理危机得到恰当地解决而使这个危机所对应的发展阶段对人的人格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消极结果•是指某个发展阶段对人格所产生的消极影响。LOGO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危机和相应特质阶段发展危机年龄(岁)特质对危机的积极解决对危机的消极解决1婴儿前期信任对不信任0~1岁希望恐惧2婴儿后期自主独立对羞怯疑虑1~3岁自我控制和意志自我怀疑3幼儿期主动对愧疚3~6岁目标(方向和目的)无价值感4童年期勤奋对自卑6~12岁能力无能5青少年期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12~18岁忠诚不确定感6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18~25岁爱淡漠7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25~50岁关心自私8成年晚期完善无缺对悲观沮丧50~死亡智慧贤明绝望和无意义感阶段问题与危机积极解决危机解决危机失败1.婴儿前期(0-1)信任对怀疑希望怀疑•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婴儿出生以后就有种种生物性需求,要吃、要抱、要睡、要有人逗他等,一旦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对周围的人及世界的信任感。这种对人和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以后各阶段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期形成同一性的基础。LOGO西亚斯•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LOGO西亚斯•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西亚斯LOGO西亚斯LOGO阶段问题与危机积极解决危机解决危机失败2.婴儿后期(1-3)自主对羞怯自我控制/意志自我怀疑•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西亚斯LOGO•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西亚斯LOGO•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西亚斯LOGOLOGO•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西亚斯•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西亚斯LOGO阶段问题与危机积极解决危机解决危机失败3.幼儿期(3-6)主动对内疚生活指向/目标无价值感LOGO•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西亚斯•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LOGO西亚斯(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第二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幼儿期是幼儿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期也是个体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一、幼儿的言语发展(一)词汇幼儿的词汇通常都是身边接触的词Eg:爸爸的爸爸叫爷爷。(二)语法、口语表达能力由简单→复杂的复合句子都能表达;eg:因为。。。所以。。。;如果。。。那么。。。幼儿言语表达的特点: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条理性、连贯性、言语过程中夹杂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并且主要有事对话语言。二、幼儿的认知发展(一)感知觉与观察:•颜色:早期,可以辨别认识不同颜色,但对混合色和不同色度的颜色不易分清。随着年龄增长,辨别能力逐渐提高•空间:由易到难,有具体到抽象,难以辨别左右方位。•时间:(感知)•观察:受干扰、不能持久、观察不细致。(二)记忆记忆———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持和重现。幼儿记忆的特点:①无意的记忆为主(形象鲜明的,印象深刻的,激起强烈情绪体验的)②形象记忆的多,抽象记忆的少③机械记忆为主(4岁以后能对识记材料进行理解性加工)(三)思维思维——是对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幼儿思维的三种水平:①动作思维②具体形象思维③抽象思维。小男孩打架:手、脚踢打→模仿超人的动作→不再用动作,而是用语言、数字(不要再惹我,否则我会使劲踢你,巴掌打你三次的哦!)(四)幼儿的想象发展(概念、特点)想象:是指人脑对感知到的事物的形象加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幼儿想象的特点:①主题易变,不能长时间想象同一个主题。②想象夸张、与现实混淆。③以再生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玩过家家(你来做爸爸啊,我来做妈妈啊,我们一起来啊来玩过家家啊。。。)三、幼儿的情绪与情感发展(一)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二)幼儿情绪与情感特点:①丰富②外显:高兴就笑,害怕就哭③控制力差四、幼儿的个性与社会发展(一)个性的发展•定义:个性指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的心理和行为模式.•1、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情绪体验自我控制能力2、性格•特点:①好奇心强②独立性不断发展③坚持性不断提高(二)社会性的发展1、同伴交往:群体活动逐渐增多2、社会行为:与人合作、惹人喜欢;顽皮、反抗、不合作3、性别:理解和接受性别第三节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一、遗传和生理成熟㈠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㈢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心理发展。二、环境(一)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Eg:印度、狼孩的故事(二)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三、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一)环境影响着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二)遗传素质及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第四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一、教育的主导作用1、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2、教育是——根据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活动。3、教育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与家庭、环境相协调的活动。“最近发展区”1.提出者:维果斯基2.定义: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3.总结:他认为教育教学要着眼于、落实于最近发展区内,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头,而不是迁就原有水平。二、早期教育早期教育:一般指从出生到小学前的教育。1.抓住关键期:2-3岁言语发展;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社会交往。4岁前:图像视觉辨认5-5.5岁:掌握概念5-6岁:掌握词汇在关键期内给予幼儿及时而恰当的教育,则幼儿可取的最佳的发展效果。2、教育方法及内容的选择:培养幼儿的兴趣,注重启蒙性、启智性,不以灌输知识为目的。三、幼儿教育的原则(一)热爱与尊重幼儿(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三)面向全体,因人施教(四)保教合一(五)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幼儿能力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幼儿能力的特点1.能力:指在各种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等。2.幼儿能力差异表现:类型的差异:有的音乐能力突出;有的想象力丰富;有的擅长视觉记忆、有的擅长听觉记忆。发展水平的差异:超常儿童(IQ130以上);低常儿童(IQ69以下)表现早晚的差异:“早慧”多出现在音乐、绘画、诗歌等领域,如,莫扎特、白居易。“大器晚成:爱因斯坦,齐白石。3.总结:不稳定、很大的可变性、很强的可塑性。(二)教师如何因材施教幼儿教师应依照幼儿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利用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超常儿童:适当教育,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接受常规教育同时给予个别化辅导。可提前入学或跳级适当扩展教学内容,适当加快教学进度低常儿童:直观性教育方法循序渐进小步子程序反复练习老师应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发展状况,优缺点,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幼儿气质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幼儿气质的特点1.气质:指平时所说的“性情”、“脾气”,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气质具有天赋性、稳定性。2.气质的类型:胆汁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脾气急躁,容易冲动。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敏捷;情绪不稳定,注意和兴趣易转移。粘液质:安静稳定、反应缓慢,自控力强。抑郁质:孤僻,反应迟缓,敏感具有较高的感受性,情绪反应深刻,持久。胆汁质:既要让他们有所触动,又要避免激怒他们。教会他们自制,养成安静守纪律的习惯。多血质:因势利导,发挥长处,注意培养孩子活泼开朗、朝气蓬勃的良好性格,同时通过一些相对安静的游戏活动(弹琴、唱歌、画画、练字等),培养他们稳定的兴趣,自控力和责任感等粘液质:多给予他们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及时鼓励、赞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活动的积极性。抑郁质: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帮助,避免公共场合批评指责;多给予鼓励和夸奖,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合群的习惯等。总结:发挥幼儿各种气质的积极特征,控制消极特征,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二)教师如何因材施教良好性格的幼儿:及时的肯定与表扬。不良性格的幼儿:了解其性格形成原因,采取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的方法,指出缺点,提出积极的要求。(二)教师如何因材施教如:对自尊心强的幼儿,可利用其上进心,促使其看到自己的不足,要虚心;对自信心不足的幼儿,不能过分责备,尽量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以增强其自信心。第四章学习与幼儿心理发展第一节学习活动的一般概述一、学习的定义(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幼儿毫不犹豫地触摸发热的熨斗,“烫手”之后,就不会去摸发热的熨斗了(掌握了这个经验——建立内部心理结构)(二)狭义的学习——学校的学科学习①你语文学的怎样?(学科学习)②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