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案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产生了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学习这些作品是为了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并提高文化素养。《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语言富于个性化,是学习古典文学的典范,也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二、学情分析首先,作为一名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有多年学习文言文的经验,而且文章文字简单,又有上一节课对于本文字词的学习,对课文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了;其次,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但在学习古代诗文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老师上课时需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学生为主导,使学生学会独立赏析文章,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细致了解本文内容,理清本文脉络,掌握故事情节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在人物性格的描写方面)和鉴赏能力(比、兴手法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2、批判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尤其在本文中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对诗中人物性格进行分析把握,掌握文章通过人物对话和情节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2)诗歌借爱情悲剧所揭示的反封建主题难点:理解探讨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五、教学方法由于上一节课对于字词的处理,这一节课主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掌握学生在学习古代诗文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导:(1)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对应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2)问题探究法。根据情节的发展适时提出问题,以问题牵引学生学习本文。(3)自主探究法。以学生自己的思考为主,老师只是引导与总结。(4)分析讨论法。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这两首的词。提问:这两首词有同一个名字,谁知道叫什么?——《钗头凤》提问:那作者分别是谁呢?——陆游、唐婉然后讲述陆游和唐婉的故事:南宋年间,陆游与表妹唐琬成婚。结婚后,陆游和唐琬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唐婉还不能生育。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唐婉再游沈园,和之。不久抑郁而亡。导入语设计:历史上这种被棒打鸳鸯的悲剧爱情为数不少,在古老的汉朝就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也就是我们的《孔雀东南飞》,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这首诗。(二)回忆上节课部分内容:1、“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诗》•2、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3、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抒发作者思想,表现诗歌主题。•抒情诗:作者借景(物)抒情。(三)讲解课文内容的真实对应:《孔雀东南飞》记述的是一个真实时间、真实地点和真实人物的真实故事。据史书县志记载,汉末庐江府治就在今天的安徽。怀宁县小市镇的小吏港就是故事的发生地。古镇小吏港,历史上曾名焦吏港、晓市港、小市港,现小市镇,旧志载“以汉庐江郡小吏焦仲卿而得名”。焦、刘合葬墓,当地群众称为“孔雀坟”。(四)从文章的第一段开始根据本章结构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本文:1、诗的开头:“孔雀东南飞”用了什么手法,起什么作用?答:1,首先借鸟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2,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文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2、阅读课文,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并概括其内容:答:第一部分:开端兰芝被遣(2-8)(如第一部分,老师这样概括)第二部分:发展夫妻誓别(9-12)(兰芝分别与焦母、小姑、仲卿告别,哪个最主要)第三部分:发展兰芝抗婚(13-23)(她回家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她想答应婚事了吗)第四部分:高潮双双殉情(24-31)(府吏来找兰芝,他们交流以后得出什么办法)第五部分:尾声告诫后人(32)(前几句是故事的结局,那作者写这些是为了什么)3、那我们就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挨着学习,首先是第一部分,既然是概括的内容,那我们来仔细看一下第一部分究竟有哪些具体内容(先看图片):答:兰芝自述、兰芝自遣、府吏求情、夫妻话别(1)第一部分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思考:兰芝在自请遣归的陈辞中自述闺中的生活经历用了什么手法?其意何在?答:此处使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然后使用幻灯片,分析其意义)意在表明:一方面兰芝有着良好的家教和文化修养,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另一方面证明“女行无偏斜”,婆婆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我们来看一下兰芝自述的内容,十三…十五弹箜篌…鸡鸣入机织…很清楚地表现了兰芝是个勤劳能干的人,而婆婆的挑剔毫无道理。(2)兰芝是不愿离开焦仲卿的,为什么她要自请遣归?答:兰芝感到与焦母实在合不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君家妇难为”,所以不如回去。她从焦母的故意挑剔中,感到了遣归之势已无可逆转,因此不卑不亢地自己先提出来。(3)兰芝为何被遣?引导:首先,我给大家看一些古代对于休妻的理由,这个是著名的“七出”,还有一个《礼记》提出的。答:①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②认为她挑战了自己的家长权威。③认为她出身卑贱,配不上自己的儿子④长期寡居,蛮横无理。妒忌儿子媳妇的恩爱和美。⑤恋子情节。不想有人分享对儿子的爱。4、接着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二个部分,它又有哪些具体内容呢?(图片)答:别焦母、别小姑、夫妻别。(1)兰芝在别焦母之前做了什么?答:哪位同学读给我们听一下。(所以她是在梳妆打扮是吗?)(2)那兰芝是不愿意离开仲卿的,为什么在离别前还要“严妆”一番呢?答:这说明了兰芝大家闺秀的风度,也保持了自尊,而且她遇事十分沉着冷静(3)兰芝遣归是焦母逼迫的,为什么兰芝在离别前还要向焦母告别?答:表明她从小受过很好的教养,有礼有节,举止得体。(所以同学们来看,作者没有一句话是说了兰芝是一个怎样的人,却处处是机关啊!比如说别小姑可以说明兰芝的善良,夫妻别说明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作者的匠心无处不在)5、接下来看着第三个部分,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图片)答:兰芝归家、太守提亲、被逼应许、备婚备装。在这一部分,有一个明显的疑点:刘兰芝为什么再嫁后身价反高?答:文学原因—反衬兰芝容貌出众美名远扬,突显婆婆逼退兰芝的不合理。(出了口恶气)历史原因—考察汉代历史,当时的社会对妇人的贞节并不怎么看重,妇人再嫁无人制止,也有人愿娶,史学界已得出汉代妇女有离婚和再嫁自由的共识。史实上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如西汉时的朱买臣妻嫌弃丈夫贫穷而力逼丈夫写下休书后便再嫁他人;东汉时著名才女蔡文姬初为卫仲道妻,卫死无子,归娘家,后被掠人匈奴,为左贤王妾,相处十二年,生二子;后被曹操以重金赎回,再嫁董祀,恩爱极笃,社会上也没人看不起她。由此可见当时贞操观念是相当淡薄的。就是妇女缠足也是南北朝以后的事。到北宋程颐提出“去人欲,存天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遗书》),在北宋当时影响并不很大,其侄媳也未能守节。南宋以后,“程朱”理学进一步完备了封建礼教,礼教之风渐趋严厉,寡妇再嫁是大逆不道。6、接下来是我们的第三部分,大家找一下具体的内容图片:答:夫妻诀别、府吏别母、双双殉情。7、也就是说他们在为爱情努力没用之后,决定以死来抗议这个现实,那么他们这么强烈地抗争为他们赢得了什么?——我们来看一下尾声部分:答:合葬华山、梧桐树、化鸟双飞。同学们,你们认为真的会有这些东西吗?——不会。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答:(1)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是为连理枝,象征了爱情的不朽。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要化作比翼双飞的鸳鸯鸟。“相向鸣”,是他们爱情与幸福的歌唱,悲愤与压抑的控告。(引伸出反封建的主题)(2)结尾的浪漫主义手法,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3)结构上,结尾的鸳鸯双飞和开头孔雀失偶遥相呼应,体现了构思之巧妙、用心之良苦。(五)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并总结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清醒,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又温柔善良勤劳,才貌双全,知书达理,忠贞不渝。焦仲卿: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反抗,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焦母:粗暴、专制、爱子刘兄:势利、粗暴、冷酷刘母:爱护子女、尊重子女、但也有私心得出结论作者是在对话与矛盾冲突中彰显人物性格(六)自由分析讨论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根源究竟是人物性格还是封建家长制?(七)布置作业1、写出你认为焦刘的爱情悲剧根源是什么并说明原因。2、写一篇短文或文段,描写你身边的一个人,用对话或情节来表现其形象,在文章最后注明你想描写这个人怎样的形象特征。(两个作业都不限字数)(八)板书设计•孔雀东南飞••一、兰芝被遣—兰芝、仲卿、焦母•二、夫妻誓别—兰芝、仲卿、刘兄三、兰芝抗婚—兰芝、刘兄、刘母四、双双殉情—兰芝、仲卿、焦母五、告诫后人4、刘兄:(1)第二部分:夫妻誓别中,兰芝曾对仲卿说:“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粗暴(2)第三部分:他对兰芝粗暴训斥,“作计何不量!”显得盛气凌人。“先嫁……足以荣汝身。”足见他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不嫁义郎体,其欲往何云?”一句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这分明是在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势利、冷酷5、刘母:(1)第三部分17-18自然段,说明刘母还是尊重子女、爱护子女的。(2)22自然段说明刘母还是有自己的私心,希望女儿嫁个富贵人家!(二)回忆上节课部分内容:1、“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诗》•2、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3、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抒发作者思想,表现诗歌主题。•抒情诗:作者借景(物)抒情。(四)2、分段:(先说分段)第一部分:2-8第二部分:9-12第三部分:13-23第四部分:24-31第五部分:321.刘兰芝:美丽、善良、聪明能干、知书达理、坚强,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⑴第一部分第2节:①“十三能……十六诵诗书”说明——多才多艺,知书达礼,富有教养;②“鸡鸣…夜夜…三日断五匹”——勤劳能干;③兰芝自请谴归的原因?——一则不堪凌辱,二则她明白焦母的意图,深知谴归之事已无可挽回说明她看事情很清醒。(2)第二部分第9节:①兰芝为何鸡鸣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②打扮时为何“事事四五通”?——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既是对焦母无言的抗议与示威,也表现了她对爱仲卿,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总之,这一段作者对刘兰芝的外貌进行描写——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从容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也为下文太守为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3)第二部分第10节:拜母别姑①姑嫂关系本不易相处,可是兰芝“却与小姑别”时却“泪落连珠子”,这说明什么?——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②辞小姑时落泪,辞焦母时不落泪,不卑不亢,——兰芝倔强、自尊再来看夫妻誓别时,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仲卿劝她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很清醒地看清问题,明白自己的处境。“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对爱情的忠贞(4)第三部分县令差人做媒,她婉言拒绝:“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忠贞“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却又“举身赴清池”——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忠于爱情。2、焦仲卿:忠于爱情,但胆小怕事,拘谨懦弱,委曲求全。也有一些反抗精神(1)第一部分: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婉启”,继是“跪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